国际

【新冠肺炎】复工路坎坷不平
这产品难倒中国企业

(北京5日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次是一个口罩难倒中国企业;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节后复工的复杂程度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除了口罩采购问题,疫情和长假延长带来的困难还有返工人员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不齐、资金压力大等,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近期还对复工复产出台了严格的审批流程。



“市场对于节后复工可能太过于乐观了,”野村控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周二报告中写道,根据其对百度迁徙地图数据(BMI)和高德拥堵指数(GCI)等交通物流数据进行的整理,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限于1-2月,由于当前返工率低企,冲击有可能在3月份持续。

“口罩供应足量是人员集聚开工的重要前置条件,”华创证券上周六的报告称,报告指出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则需要5.3亿只口罩/天。若按口罩供求缺口估算,本周第二产业复工率或仅达30%,2月底时二产有效复工可达80%。

华创今天的报告进一步分析,在疫情走势从悲观到乐观的三种情形之下,对2020年1季度经济同比预估为减少3.6%至增长2.8%左右。其中,各类管控措施何时取消是一大变量,这对于工业和服务业复工都有明显影响,“过去的一周多的时间内,疫情的走势以及各地的管控措施,都明显超出此前的预期。”

复工门槛高

多数省区本周开始陆续复工。但上周末以来,像浙江、广州等省市都出台了复工指引,要求企业在满足一系列疫情防控条件后方可复工,包括对来自重点疫区的员工隔离观察14天、应准备必需的防控物资等。



即便满足了这些条件,复工之路仍然漫长。深圳、杭州出台的企业复工报备审核制度,要求满足条件的企业在填写复工备案和疫情防控承诺材料之后,提前3-5天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备申请。杭州市周一公布了第一批核准企业名单,全市仅542家企业被准许复工复产。

“中国企业复工,或者复工不足,都有着全球性的影响,”陆挺在报告中说,国际市场眼下对于新冠疫情的冲击程度似乎严重低估,令人忧虑。

他指出,疫情的后续影响也不可小觑。一些企业可能难以熬过疫情而倒闭,从而带来银行坏账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则可能因推迟开工而被迫裁员,或大幅削减原材料采购,都会导致需求进入下行循环之中。

中国国家发改委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周二在发布会上回答彭博社提问称,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我们不能简单化地通过设置审批条件、提高开复工门槛等办法,来达到防护目的。”

花旗最新的报告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破坏性将超过SARS,并大幅下调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预估,称假设疫情将在3月底得到有效的控制,下调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3.6%(此前为4.8%)。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教育机构违约 投资者称开了恶例

(香港19日讯)一家获利中国教育机构希教国际的可转换债券3月份发生违约事件后,对冲基金和其他国际投资者发出了警示。

包括一些亚洲最著名对冲基金在内的一群债券持有人在公开声明中指称,尽管该机构的业务健康且不断增长,但仍选择不偿还离岸债务。包含香港的Oasis Management、太盟和Enhanced Investment Products等投资人表示,借款人的行为可能为更广泛的市场开了一个恶例。

该借款人希教国际是一家拥有16年历史的公司,原名为希望教育集团。

这群投资者持有该可转换债券的49%,已迅速采取行动,在香港针对该公司提出清盘呈请。

希教没有回复彭博的置评请求。该公司3月28日表示,由于“外部环境、行业政策及本公司当前财务状况的影响,本公司在赎回相关债券方面面临困难”。希教在4月14日的公告中表示,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可用于营运该等学校,且已就偿付相关债券制定“初步计划”。

这些基金的困境表明,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低迷引发一波国际债务违约之后,投资中国企业债券涉及的风险之大。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亚太区联席主管李科生(译音)表示,这可能会引发对整个行业信用风险的重新评估。该机构是代表对冲基金和私人信贷基金的全球机构。他表示,该事件表明,公司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并不是投资者在评估违约风险时应考虑的唯一因素。

他表示,同样重要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履行财务义务的意愿;他未涉及希教一案。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企业已违约的离岸债券超过1000亿美元(约4784亿令吉)。国际债券持有人想方设法向一些资产和业务主要在中国境内的公司追回资金,但在中国内地执行离岸法院的裁决困难重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