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来宝锦囊

情绪波动大?
镜子位置出问题!

(紫微斗数)

杨迪生—— 奇门遁甲师傅



杨迪生叮嘱读者们若是在今年一直被情绪所困苦,不防移一下家里的镜子,今年天同化忌,它的对应物品就是镜子。

紫微十四颗主星,今年则是“天同星”将给人们带来坏能量,尤其是2020年下半旬。天同星的影响力更明显,人们的情绪会受到挑拨,要应对?就得借用镜子了。

如果2020年,感情突然有问题或者个人情绪波动极大,就要留意房内镜子的摆设位置,是方位出了问题吗?或许,可以稍微移动或者掩盖镜子,就能减轻情绪问题。

这里指的镜子,主要是以房内里一眼就能望到的镜子为主,只要稍微移或者从左边移到右边,或者移歪一点,如果是贴在墙上无法移动,就将它掩盖住。但是如果2020一切平顺,就不必理会。

●好能量:小孩



天同化忌还有另一个特点,凡是你看什么都特别不顺眼,不顺眼就会引发很多争执。

所以鼠年就要内观自己情绪问题,站在风水角度是改变家里的镜子方位,如果真的要做什么,或许可以去参观孤儿院,或接触与小孩相关的事情,因天同本身的坏能量是镜子,好能量就是小孩子。小孩可以引动他的好能量。

反应

 

保健

脑损伤康复期漫长 留意照护者情绪风暴

脑损伤(下篇)

报道|陈绛雪   摄影|黄亮晖/互联网

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什么样的脑损伤,伤害都已无法改变或挽回,但生活依然要继续。面对脑损伤之后造成的不同程度影响,要如何缓解及管理伤后副作用以及调整日常的生活方式与节奏,对患者与照护者至关重要。

严重脑损伤者可能需要短期或长期的一系列身心康复措施,而出院后的居家护理更须注意细节,掌握正确护方法。医院只能医治紧急的生理损伤状况,但后续的康复护理才是各种挑战的开始。

康复需要时间

本地神经外科顾问姆鲁卡古玛医生(Dr Muruga Kumar) 指出,脑损伤会产生广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其严重性和后遗症影响不同于骨折造成的损伤。

“骨折可在3至6个月内恢复,但脑损伤却无法预测究竟要多久才能恢复、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更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和影响。因为脑部是极其复杂的‘中央操作系统’,一旦脑损伤,也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和系统。”

他坦言,许多患者在经历脑损伤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往往处于消极甚至“绝望”的状态,低落情绪可能持续到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

“但经过3个月、6个月之后,患者会慢慢学习如何适应,并且应付身体或行动‘失能’的情况,继而通过各种康复方法,让这些‘适应’成为‘脑损伤后的生活常态’。”

因此,他总是最先告诉经历脑损伤的患者——脑损伤需要时间康复,至少要给自己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这也是专家们一再强调,也是患者和家属必须了解的重要讯息。

创伤不会自然康复

他说,许多患者在第一时间或一段时间之后会陷入焦虑,不停质疑遭遇脑损伤后是否能回到正常生活、什么时候能康复,甚至对于康复这件事失去了希望。

“别指望脑损伤能很快恢复,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给自己时间、给身体时间去康复。别在第一个、第二个星期就自行判断或定论。”

他也特别强调,所谓的“康复需要时间”并不意味着“创伤会自然康复”,这是常见的迷思,也是极大的误解。

“康复”这件事,从来没有不劳而获,若不投入时间做物理治疗、按摩、稳定精神状况以及康复治疗等等后续护理,时间再长也不会有任何进展。

脑外伤后综合症

一些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脑外伤后综合症(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指的是脑外伤病人在3个月或恢复期之后,长期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头痛、神经过敏、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心悸、出汗、头晕、失眠、多梦、疲劳、过度兴奋、易怒、性格障碍等等。

种种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和性格也会跟着出现变化。心理治疗是主要的处理方法,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针灸、中医等综合辅助治疗,有助改善康复。这也是为什么“患者及照护者需要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他说,脑损伤影响男女老少,康复过程可能很漫长,会经历许多的情况和情绪起伏,不论是患者或照护者,都需要支援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脑损伤医疗咨询支援小组、患者及家属互助团体或社区支援组织等等,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康复涉及多专家】

大部分脑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重新学习行走及说话等基础技能,改善日常的活动能力。康复治疗并不只是物理治疗,而是涉及多学科专业的过程,包括:

照护者的学习范围

康复医药医师顾问莫哈娜华尔医生(Dr Mohana Vale)指出,对于情况紧急的伤者,许多家属往往会先受到焦虑、慌张、无措等情绪影响,直到患者脱离危险期或情况趋向稳定过后才感觉安心。

“然而,医疗人员只能处理紧急的生理状况,当患者进入病房或出院之后,大家各自回归生活,但家属和照护者们往往忽略了,脑损伤之后的2至3个星期或是出院回家休养,才要开始面对真正的挑战。”

未有完善康复护理

尽管在一些国家的医疗体系将脑损伤康复治疗纳入其中,但我国的大多数医疗机构目前仍未有完善的康复护理部,仅处理紧急护理和住院治疗。

他强调,“出院”并不代表“康复”,后续护理在于脑损伤的程度轻重,而大多数时候,脑损伤造成的影响是分散式的,康复率区取决于影响或丧失哪些功能。

“比如中风引起的脑损伤,通常是一边身体麻痹或无力,或单侧瘫痪,康复治疗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可通过物理治疗和技职训练等方式重建功能,或是适应或弥补失去的功能,让患者恢复自理或独立能力。”

倘若脑损伤造成长期后遗症甚至瘫痪而需要长期照护,后续的经济负担并非一般家庭所能负荷的巨大挑战。因此,照护者必须学习如何照护患者、长期的照护方法,尤其是如何喂食、物理治疗甚至于疏导情绪等。

物理治疗及正确喂食

物理治疗及正确喂食是许多家属和照护者最常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以致出院回家疗养的患者可能出现其他问题或加剧情况。

“比如喂食速度过快(患者吞咽功能受损甚至需要用输液管,没有掌握喂食速度)、患者因各种不适和情绪而失眠、忧郁等等。”

正视照护者精神危机

精神科顾问瑞敏德考尔医生(Dr Reminder Kaur)强调,不能轻视脑损伤是患者、家属及照护者带来的情绪风暴危机。

他指出,康复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一些长期需要照护的患者,家属及照护者更是承受巨大压力,很容易就出现烦躁不安、莫名又难言的悲伤、困惑、失去方向等症状。

最常见的是焦虑,其次是忧郁,一些人甚至有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当一个人出现心理甚至是精神障碍,同样不会自动痊愈,必须由临床心理师或精神专科介入干预。

他提醒,当一个人面对情绪风暴,最忌放任问题恶化,若已发展到难以甚至无法自控情绪和行为,则必须接受治疗。

补充营养大挑战

本地临床饮食治疗师方可琳(Huong Ke Lin)指出,吞咽困难是脑损伤护理常见的问题,尤其是长期卧床、昏迷状态的患者,如何补充患者身体所需营养是照护者的巨大挑战。

即使能够吞咽进食的患者,以及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若需要通过管饲(Tube Feeding)摄食,也许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从管饲开始少量喂食,直到康复大约50%左右,才逐步适应正常进食。

而一些脑损伤患者可能短期或长期丧失味觉或嗅觉,同样需要时间适应。简言之,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和调整适合的进食方法。

小心营养不良

至于出院后,需要管饲多久才能正常进食,取决于患者的情况有多严重。

目前,用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有几种主要的喂食方法,除了管饲,还有经皮内视镜胃造口术(PEG)灌注喂食法以及匀浆管饲喂养(BTF)。

PEG通常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供给的治疗程序;BTF则是一种液化全食物的喂食方法,用搅拌机将食物搅拌成浆状,通过鼻饲管输送。

她指出,如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面对营养失衡、摄食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倒流(可能喂食太快、太慢或过度喂食)等问题,BTF是目前常见的替代方法;若BTF不适用,则以PEG替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