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绚丽游船与小船流水

12月中旬夜晚在上海黄浦江上,寒风吹来,脸颊和双手冻了。游船顶楼甲板上乘客不少,大家在寒风中观赏两岸的景色,庄严的外滩西式建筑和绚丽的浦东摩天高楼,明显地呈现不同的景观。黄浦江的两岸夜景,与白天比较,多了一份风情万种的艳丽。

23年前,太太来过上海一趟,当时浦东只有东方明珠塔。不到30年,浦东与陆家嘴的高楼大厦犹如积木在地上堆积起来,堆得又广又高又密,典型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城市。这是从外滩望向浦东的景观。



运气好时,几乎都不敢相信。登上东方明珠塔竟然不用排长龙,甚至不用排队,买了票直接搭电梯上去。从高处远眺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望着江上的货轮与各种船只穿梭其中,显露了河流对运输以及贸易的重要,不管是今日,还是1845年。那年黄埔滩出现了英国租界,上海外滩传奇开始逐步形成。

各种西式百年建筑

上海外滩的各种西式百年建筑,或者称为“外滩外国建筑博览群”,对于槟城人来说,有点眼熟,这是无可厚非的。槟岛土库街的两旁建筑物,有着类似的建筑风格,我们称为“英国殖民建筑”,或者一种“殖民遗风”。面对同样庄严厚重建筑,在名称、意义及心态上,槟城与上海显着不同。

如果说,黄埔江上川行的七彩霓虹游船,在夜晚时分显露的是大城市的绚丽,那么白天在朱家角小河上,小船晃晃悠悠时,散发的是小镇的古朴。

朱家角是其中一个江南小镇。是的,只要闭上双眼,脑海会浮现“小桥流水人家”图像的江南小镇。已故画家陈逸飞扬名画作《故乡的回忆》,让江南小镇周庄与它的双桥,引起人们想一睹风采的欲望,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



只是来到有点迟了。今天的江南小镇,如朱家角,无论是生活或者氛围上,已经远离当年的淡泊与安详。江南小镇几乎都华丽转身,以自身优点:“小桥流水人家”,满足旅人对家乡的向往,逐渐化为火红旅游景点。

朱家角的放生桥是古迹,也是要道。游人络绎不绝,保安人员在桥上不断提醒大家,脚步加快,不准停留。游人脚步急促,快速过桥,步伐比桥下的流水还快速。

坐在船上看游人

窄窄河道上有许多小船,船夫摇船,游客坐在船上看游人。我想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不禁地改了一些歌词调侃:“摇摇摇,摇不到外婆桥,外婆嫌太吵,搬家了” 。窄窄古街,商店林立,挨肩并足,喧闹不绝,小镇太热闹了,我也感叹了,连站着欣赏百年建筑的时间与空间都欠缺。

走了一段路,与小镇中心有段距离,游人少了。见到有座桥,人不多,可以在桥上悠闲地看看潺潺流水,看看小船晃悠,看看两旁斑驳屋舍,瞬间略略有了“小桥流水人家”感觉。

来到上海,有点迟了。迟了就好好欣赏浦东的炫目亮丽夜景。迟了也只好感叹,朱家角的小桥流水人家余韵,实在不能强求呵。

反应

 

商余

阅读新旧《槟城散记》/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欧宗敏

《槟城散记》(1958)在书架上好久了,偶尔拿下来阅读一番,然后放回去,惭愧的是,几年来书仍未看完,可是有些篇章倒是翻看好几回。至于《槟城散记续集》(1973),却是无缘拜读及收藏。

最近《槟城散记(新编注本)》出版了,2本著作,合二为一,2书共67篇文章,分成5个章节,更有系统及贴切地展现当年作者邝国祥笔下的槟城风貌。本书的重点是为文章的地名、人名、事件等增添注释(这是高难度的查询与整理工作),也选用适合图片,让有心的读者更方便理解内容。

书里的注释,逐条阅读,虽然耗时费力,不过却协助累积槟城历史知识的厚度与阔度,也对文章里的人物、事件多一层的认识与理解,重要的是它厘清了阅读文章时,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

文笔生动故事性强

槟岛亚依淡有条马路名为动物园路(Jalan Zoo),今时今日,动物园路不见动物园,唯有从<法空和尚与世界动物园>一文中,得知一位禅师创办动物园的传奇事迹。

张少宽在文章〈奇才异能的法空和尚〉里指出,有关法空和尚的史略,林博爱的《南洋名人传》有收录,只是该书以文言文书写,不易看懂,而邝国祥的白话文撰写版本,注入新意,文笔生动,故事性强,因此颇受欢迎。

有关世界动物园的史迹(Penang Zoological Garden),创办与经营的年份,根据文章内容,“总计开办的时光,还不足3年,……这是民国二十年的事(1931年)”,换句话说,经营时间大约是1928年至1931年。

《槟城新报》在1932年刊登一则有关该动物园的启事,单位名称是“槟城亚逸依淡律世界动物园”,启事内容为“第5周年纪念奖券办法”,重点是“以100元救济失业以2000元助赈中国水灾难民”。这则启事透露了世界动物园的创办年份为1927年,而在1932年尚在经营,与邝国祥的资料有别。

讲述槟城马来人历史

《槟榔屿的马来人》,顾名思义是讲述岛上马来民族的历史与事迹,除了从英文文献寻找资料,作者拜访当时的马来政治领袖与教育家阿比珍氏(Zainul Abidin S.M.),以取得其讲述槟城早期马来人历史的演讲稿,并翻译与记录。

阿比珍氏,或者再纳阿比丁,毕业于大英义学也是总学长,曾在母校执教20年,他是首位获得伦敦大学校外学位课程的马来人(1933年),1955年参与马来亚大选获胜。槟岛的再纳阿比丁路(Jalan Zainal Abidin)以他为名,只是路名有误。

《3个典雅的校名》里简述钟灵中学的校名由来,编辑选用了一张钟灵中学的校舍照片作为参考,不过图片说明有误,那是1950年钟灵中学大礼堂“怀泽堂”落成时的学校外观,而说明则是“约摄于1960年”,1954年的钟灵中学校舍中部增建大钟楼,学校外观至今依然如昔。

邝国祥从中国南来,通晓英文(文献阅读较广),作为第一代移民,他的视野广阔、兴趣广泛,书写题材并不局限于中华文化与华社历史,这是相当难得的。《圣尼古拉盲童院》、《聋童学校》、《本屿的防虐设备》、《柳丝松》等皆是明显例子。基于他的开放心态与文史胸怀,槟城子民才有机会知道那个年代多姿多彩的槟城历史与故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