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11月出口萎缩5.5%
最快今年初反弹

(吉隆坡3日讯)我国去年11月出口按年跌5.5%,连续4个月萎缩。经济学家预计,去年12月出口仍会继续萎缩,最快要到今年1月起才开始复苏,2020全年出口料可增长3%。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今日发布文告指出,去年11月出口跌5.5%至807亿9670万令吉,进口按年跌3.6%至742亿6130万令吉,而贸易总额按年减少4.6%,录得1550亿5800万令吉。



大马评估机构(RAM)早前预测,去年11月出口会下跌4.4%,进口料萎缩4.7。

我国出口自去年7月增长1.7%,从8月起一直处于跌势,其中9月出口跌幅最严重,萎缩6.8%。

至于去年11月的贸易盈余,报65亿3540万令吉,按年跌23.1%,按月则暴跌62.3%。我国去年10月的贸易盈余达173亿3000万令吉,是史上最高的月度盈余表现。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说,去年11月出口比他预期的萎缩5.3%稍差,但尚算符合预期,因为全球贸易纠纷拖累了去年出口表现。

展望2020,他预计出口会从首季起缓缓复苏,因为中美贸易协议似乎有良好进展,加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5G刺激全球半导体行业需求。



200104x1201_noresize

“我保守估计,今年全年出口可有2%增长。不过,仍需关注中美双方在今年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的正式贸易协议的条款与细节。”

艾芬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秋隆则更为乐观,他预计最快今年1月出口就会恢复增长,全年出口会料有3%增长。

“去年12月我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返50点枯荣线水平以上,显示制造业正在复苏,有利出口。”

贸易盈余大跌

出口复苏迹象

陈秋隆也点出,11月贸易盈余按月大跌,其实是由半成品进口恢复增长导致,但这反而是预示出口即将复苏的迹象。

“半成品进口复苏,意味着制造业看好前景。加上全球贸易有改善迹象,出口应该复苏在望。”

目前,我国制造业者主要是进口半制成品,加工为成品后再出口。

虽然对今年展望稍为乐观,但两位经济学家皆认为,去年12月出口仍会继续萎缩,跌幅介于1.8至2%,2019全年估计将萎缩2%。

去年1月至11月的累计出口额为8999亿3000万令吉,按年萎缩2.1%;而累计贸易盈余有1247亿4000万令吉,按年增10.6%。

陈秋隆认为,去年12月出口虽有年末节庆需求支撑,但料仍无法扭转全年萎缩的劣势;至于去年全年贸易盈余,他估计会有1300亿令吉。

今年GDP料增4.5% 

李兴裕指出,照2019年10月与11月的进出口表现看,去年末季的经济增长应该不会太亮眼,他估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介于4.4至4.5%。

“11月的资本货物进口,反映国内私人投资依然疲弱,只有消费品进口微涨,反映经济仍需依靠内需动力。”

不过,他预测去年全年经济增长料仍会有4.6%。其中次季的GDP表现惊喜,高达4.9%,是去年为止最佳的季度表现。

国行将会在2月12日公布去年末季的GDP数据。

至于今年展望,李兴裕估计今年全年GDP增长会有4.5%,主要还是会由内需支撑。

“出口料缓慢复苏,有助支撑GDP表现,希望今年政经开销可以更有效率,推动大型基建项目发展,扶持低迷的建筑领域。”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