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陈平已逝不应再追究/江振鸿

前马共领袖陈平的骨灰被带回国,闹得沸沸扬扬。

在此事件中,华社淡然,马来社会的反应却非常激烈。



一些人认为这是有心人士的煽动效果,然而马来社会的反应,是人之常情。虽然当时殉职的华裔军警不少,但马来人军警遇难更多。

一些组织及团体固然有炒作及煽动陈平骨灰被带回国事件,但持平而论,有关言论都是以受伤和殉职牺牲的军警及其家属感受为主轴,而不是陈平是华裔、或是马共以华裔居多的种族论调。

一些人指责政府持双重标准,因为前马共一些马来领袖,获准返国。

战场死伤在所难免

但是,这情况有所不同,因为陈平是马共象征人物,在受伤及殉职军警家属心中的“份量”,恐不是其他前马共领袖所能比拟。



也有一些人认为当年马共武装斗争就是一场战争,所以战场上死伤是在所难免,然而我国与马共双方已在1989年签署了《合艾和平协议》,更何况陈平已逝世,就应把过去一切都放下,不再追究。

更有人认为作为马来亚日据时期的抗日中坚力量,马共功不可没;而从1948至1960年那长达12年、马共战斗力处于颠峰的紧急状态期间,也间接加速我国的独立进程。

我尚记得在一辑记录片中,一名前马共成员表示,在这段斗争时期(1948至1960年),他们对抗的是英殖民政府,因为马来亚半岛虽然在1957年独立,但英驻军尚长驻。

然而,较少人关注的是,1960年后退守到马泰边界的马共,于1968年又重新启动其在我国的武装斗争,从60年代末、跨越整个70年代甚至是到80年代初,多次伏击我国军警,造成我军不少伤亡。

当年,把匿藏在马泰边界热带雨林内的马共隔绝开來的北马东西大道,也在马共频密伏击下于80年代初艰难竣工。

在英国殖民势力完全撤出我国,国家开始高度发展,人民开始要享受发展殷实成果的这段期间内(从60年代尾至80年代初),马共的武装斗争,可说已师出无名。

反应

 

言论

PADU是否多此一举?/江振鸿

PADU系统,似乎多此一举。

首先,因为PADU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鉴定相关民众是否符合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如果以普通正常人的思维度之,在输入收入资料的那一块,恐怕只会少不会多,或至少与申报所得税的收入相同(以避免税收局因为收入资料的不符合,而找上门来)。

所以,民众的收入资料,国家内陆税收局恐怕已是齐全,只要PADU系统能与内陆税收局的数据库连线,所有有申报所得税的民众的收入资料,一览无遗。

第二,此PADU系统也需相关民众输入其所负担的人数。

这点意义很重大,因为同样的收入,如果负担的人数不一样,其可支配收入也将不一样。如果有关当局是以扣除负担人数后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是否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可也无形中,鼓励我国的生育率,因为这个补贴将是长期性的,不似一些华团那一次性的所谓生育率奖励。

而就如上述收入资料的例子,只要PADU系统能与国民登记局的数据库连线,所有相关民众的孩子乃至父母的这些资料,也将一览无遗。

补贴资格是否公平?

此外,PADU系统也需输入相关民众目前的保险及银行,包括车房和个人贷款的每月偿还负担数(Commitment)。

虽然政府尚未公布这项目标式补贴资格的计算方式,但是如果其计算方式是以收入扣除所有这些车房和个人贷款偿还负担数额后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是否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这则无法令人苟同。

因为同样的收入,有能力买车买房的人,比起没有买车买房且被迫租房帮屋主偿还房贷的人,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是否公平?

同样的收入,那些买大车大房(车房贷偿还负担数额较高)的人,比起只买可负担的车子及房屋的人(车房贷偿还负担数额较低)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是否公道?

而同样的收入,那些理财能力低下,所以得申请个人贷款来偿还因过度花费而造成的债务的人士,却比起因为善于理财,所以无债一身轻的人士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这又是不是对于鼓励人民精明理财的目标,背道而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