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又把学生送上“实验台”/陈金阙

我在大学四年级,其中一个实验科目是参与教授的研究;由于教授多有他的专业研究,而一项研究需要进行许多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成立,因此,我们这些准学士(或准硕士)自然成为协助他做实验的好帮手。

准硕士未来可能接手博士的研究,因此,他花在研究的时间更长,对该项研究或理论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而我们这些准学士由于只是负责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实验,然后呈上报告,因此对博士的研究论文可能不大了解,只是帮忙收集资料,记录若干实验的结果,点到为止。



话说明年我们的高中课程又再改制。随着中学标准课程(KSSM)2020年起在高中阶段落实,中四生不再有理科文科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修科目。笔者就这个规划向一位移民澳洲的朋友求教。根据他说,澳洲目前的教育制度就是如此(意思是大方向,我们走对了),不过,澳洲一样面对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试想,如果让学生过于自由选科,就会产生一些科目太多人要学,一些科目却无人问津的结果。因此,在细节方面,就算是已推行多年的国家如澳洲等都要很小心处理,何况是行事苟且的我国?

不过,我们看了新的课程,可以发现其实内里改变不大,绝对不是教育部强调的“自由”选科的那么自由。新课程把科目分为三类,即主要(teras)科目、必修(wajib)科目和选修(elektif)科目;主要科目里有6科,即马来文、英文、科学、数学、历史、回教教育/道德教育;而必修科目则是体育和健康教育。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选修科目。

华人最注重的是考试考什么,考多少科。如果不理会豁免的科目,那么,主要科和必修科加上来已经是7科,再加上选修科(最多5科),总共是12科。豁免主要科目源自于学生所选修科,例如学生在选修课方面如果选修理科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高级数学等,可以豁免主要科的科学。我不是教育部官员,纯粹是从自己资料搜寻的理解之下解读,诠释方面可能有错,希望官员们不吝指正。



理想满分,执行力零

那么,在选修课里选择理科、文科、商科、语文科或技术科,大体上就算教育部所说的自由选科了。理论上,我们不能否决一名学生选了理科之后,再选文科或技术科等的可能性,可是,如果涉及范围太广,那么,师资和学习的空间(课室)肯定出现问题。一所有300个中四生的学校不可能出现20个教不同(选修)科目的老师,也不可能出现250个学生选修一科,另外五个十个选修不同的科目。所以,所谓的“自由”,未必是真正的自由。

绕回我第一段所讲的故事。在大学,教授或博士各有所精,学生也不是浑沌初开,大家都已懂各取所需,所以没事。教长大约是想把自己以前教书的那一套用在中学(还有小学)上,却忘了学生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也忘了老师的专业。如果赋予学生选科的过度自由,那么,当学校没有该专科的老师时,会不会出现语文老师教如何修车、数学老师教美容课程等滑稽的情况?和爪夷文的情况一样,自由选科的问题,应先解决师资,观察学生的喜好程度,再考虑如何进行。

一个科目没有专业老师执教,如同虚设。满口让选科自由,事实上力有未逮,每隔几年才又修正,等同把进修的学生当成实验室的白老鼠,这种理想满分,执行力零蛋的态度,难怪大家对国家的教育制度越来越没有信心。

反应

 

文教

陈亚才:新版KSSM历史课本 走不出“马来人主导”旧框

(吉隆坡31日讯)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员会(IPPN)认为,新版的中学标准课程(KSSM)历史课本,仍然走不出“历史要由马来人主导”的思维旧框框。

IPPN检讨国中历史课本专案委员会主席陈亚才说,尽管新版的中学标准课程(KSSM)历史课本,比旧版的中学综合课程(KBSM)历史课本的内容已有改善,但整套课本的“历史要由马来人主导”的思维仍然强烈。

他昨日在国中历史课本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说,该会为此在研究报告提出“愿景与共识:历史是我们所共有”的主题,即大马历史应该由大马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信息。

陈亚才说,新版中五历史课本今年才正式出炉,估计教育部不会在近年内展开下一轮的课本修订:“希望教育部展开下一轮修订时,能考虑我们提出的看法与建议。”

中国古代王朝排序错误

IPPN检讨国中历史课本专案委员会研究中一至中五历史课本后,发现存在内容错误,最明显的错误是在中一课本第一章第9页出现中国古代王朝秩序错误,将唐朝排在宋朝之后,这是不对的。

陈亚才说,历史课本也提及周口店发现北京人,书中写是在约公元前1万8000年,但是实际上北京人的历史有50万到70万年。”

该会总结出数个重点及改进方向,包括:

·这套历史课本的书写,尤其多元社会各族群的贡献,缺乏包容性与不平衡。

·整套历史课本的世界史份量太少,建议增加世界史比重,尤其在当今国际化和地球村的时代,若新一代不了解其他国家的状况,将导致缺乏竞争力。

·课本的叙述缺乏连贯性,这对中学生来说或缺乏吸引力。

陈友信:只提叶亚来一次

IPPN主席拿督陈友信说,整套KSSM历史课本只提及建设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名字一次,出现在第三章“马来联邦的行政”。

他说,中三历史课本第三章“马来联邦行政”,讲述雪兰莪开发的部分,书中小部分列出4名对吉隆坡建设有贡献的功臣,叶亚来被列在最后一个。

“历史上叶亚来是建设吉隆坡之父,现在这样的写法,也没有照片,我们的下一代会知道叶亚来是谁吗?”

他提到,当历史课本掀起争议,该会特别成立由多元族群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以分析历史课本的内容,设法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将与教育部预约时间会面和提交报告,尤其是教育部的课程发展司。我们也会在近期内将此报告上载至官网,让民众有机会翻阅。”

IPPN成立于2012年,由17个多元族群的非政府组织所组成。记者会与会者包括检讨国中历史课本专案委员会成员陈穆红和拿督三迪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