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社尾万山几番新

社尾万山旧址经过几年的规划与整修,原地部分建造工程与设施已经竣工,以全新公园与公共空间面貌示众,并开放给民众使用。社交媒体上陆陆续续看见许多美丽的照片,展现公园内吸引眼光的设施与装置,正如目前最夯的说法:拍照打卡地点。



社尾万山旧址公园是拍照打卡地点?对于我们这一辈的槟城人来说,那当然不仅是如此。它的前生背影,也是一张张照片,不是黑白,而是七彩缤纷,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其实在步入社会工作之前,我不曾来到社尾万山一带。距离那里最近的巴士总站(其实是巴士在马路旁边停泊),是中学时期我与朋友逛街看电影后,等待巴士回家的地方。巴士总站距离社尾万山不到300公尺。马路栏杆后是大沟渠(港仔墘运河),乌黑流水缓缓流动,仿佛是一位少年苦闷、忧郁的心情写照。少年的我常常倚着栏杆无聊地等巴士,偶尔望着不远处的社尾万山。

步入社会工作后,社尾万山的经济饭摊似乎是我去那儿的唯一目的,不过不是常客,屈指一算,廿年来可能数十次而已。这里的经济饭摊有一个特色,据说他们分别在24小时的不同时段各自营业,换句话说,几时肚饿来这里都有饭吃。24小时营业的原因是巴刹各种货源的接收与批发工作都在深夜至凌晨进行,有人工作就有人要吃饭,供应与需求的基本例子。

各有自己排行榜

说到这里的经济饭摊,常客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排行榜,这种美味之事不宜讨论,因为主观与口味先行,几乎不可能达成共识,年轻人只能在旁聆听他们提到那摊经济饭的那种菜肴如何美味,自己悄悄记下。我还记得几种菜肴如魔鬼鱼咖喱、腐乳炒肉、豆卜咖喱等是友人用餐必点的。



时代不同了。如果现在社尾万山还在,经济饭摊的生意会红火吗?坦白说,未必。

那个年代这里的用餐环境不佳也不舒适(包括桌椅),通常食客都汗流浃背,加上大沟渠在旁,有时味道会特别强烈(现今年轻人无法接受),还有这里市井与庶民气氛浓厚,一些人不易接受。万山关闭后,挂着“社尾经济饭”招牌的饭店在邻近地区继续营业,目前那些饭店的用餐环境比起从前舒适得多了,而食客也来自各阶层人士。

时代变迁,市区的商业活动与人口结构出现变化,具有百年历史的社尾万山也遵循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重新定位。目前社尾万山旧址,改变成为休闲与考古公园,目前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长达约200公尺的港仔墘运河改建成为长型鱼池,饲养鲤鱼供人观赏。

考古公园的重点是将进行考古教育计划(具有特色也难得),介绍在港仔墘运河底挖掘到东南亚首次出土的河水闸,附近地方也发现19世纪警察营房的遗址。这些设施工程已经开始进行,未来将对外开放。

社尾万山几番新。我们年代的社尾万山图像犹如一页书,时间到了,就得翻过去。

今天社尾万山的崭新面貌将成为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也是全新一页书。至于这页书几时会翻过去,就留给时间或者时代巨轮来决定吧。

反应

 

商余

阅读新旧《槟城散记》/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欧宗敏

《槟城散记》(1958)在书架上好久了,偶尔拿下来阅读一番,然后放回去,惭愧的是,几年来书仍未看完,可是有些篇章倒是翻看好几回。至于《槟城散记续集》(1973),却是无缘拜读及收藏。

最近《槟城散记(新编注本)》出版了,2本著作,合二为一,2书共67篇文章,分成5个章节,更有系统及贴切地展现当年作者邝国祥笔下的槟城风貌。本书的重点是为文章的地名、人名、事件等增添注释(这是高难度的查询与整理工作),也选用适合图片,让有心的读者更方便理解内容。

书里的注释,逐条阅读,虽然耗时费力,不过却协助累积槟城历史知识的厚度与阔度,也对文章里的人物、事件多一层的认识与理解,重要的是它厘清了阅读文章时,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

文笔生动故事性强

槟岛亚依淡有条马路名为动物园路(Jalan Zoo),今时今日,动物园路不见动物园,唯有从<法空和尚与世界动物园>一文中,得知一位禅师创办动物园的传奇事迹。

张少宽在文章〈奇才异能的法空和尚〉里指出,有关法空和尚的史略,林博爱的《南洋名人传》有收录,只是该书以文言文书写,不易看懂,而邝国祥的白话文撰写版本,注入新意,文笔生动,故事性强,因此颇受欢迎。

有关世界动物园的史迹(Penang Zoological Garden),创办与经营的年份,根据文章内容,“总计开办的时光,还不足3年,……这是民国二十年的事(1931年)”,换句话说,经营时间大约是1928年至1931年。

《槟城新报》在1932年刊登一则有关该动物园的启事,单位名称是“槟城亚逸依淡律世界动物园”,启事内容为“第5周年纪念奖券办法”,重点是“以100元救济失业以2000元助赈中国水灾难民”。这则启事透露了世界动物园的创办年份为1927年,而在1932年尚在经营,与邝国祥的资料有别。

讲述槟城马来人历史

《槟榔屿的马来人》,顾名思义是讲述岛上马来民族的历史与事迹,除了从英文文献寻找资料,作者拜访当时的马来政治领袖与教育家阿比珍氏(Zainul Abidin S.M.),以取得其讲述槟城早期马来人历史的演讲稿,并翻译与记录。

阿比珍氏,或者再纳阿比丁,毕业于大英义学也是总学长,曾在母校执教20年,他是首位获得伦敦大学校外学位课程的马来人(1933年),1955年参与马来亚大选获胜。槟岛的再纳阿比丁路(Jalan Zainal Abidin)以他为名,只是路名有误。

《3个典雅的校名》里简述钟灵中学的校名由来,编辑选用了一张钟灵中学的校舍照片作为参考,不过图片说明有误,那是1950年钟灵中学大礼堂“怀泽堂”落成时的学校外观,而说明则是“约摄于1960年”,1954年的钟灵中学校舍中部增建大钟楼,学校外观至今依然如昔。

邝国祥从中国南来,通晓英文(文献阅读较广),作为第一代移民,他的视野广阔、兴趣广泛,书写题材并不局限于中华文化与华社历史,这是相当难得的。《圣尼古拉盲童院》、《聋童学校》、《本屿的防虐设备》、《柳丝松》等皆是明显例子。基于他的开放心态与文史胸怀,槟城子民才有机会知道那个年代多姿多彩的槟城历史与故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