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们一起来办教育/王介英

年轻的一代是我们的希望,教育则是百年树人的民族大业。大马华人先贤有此认知、有此远见,故早在国家独立前就有“兴学办校”的壮举。

潮州人办韩江、培才,客家人办深斋、崇正,福建人办中华、兴华,但都开放给各籍贯的子弟就读。遇到需要出钱出力进行扩建计划时,籍贯放一边,莘莘学子的“教育需要”摆在前头。故当你打开各校献捐人征信录时,你会发现里头写着“华人”两个字,分不清他们是来自哪个籍贯的人。



就这样,华文中小学在大马全国各地到处林立,进行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大工程。

国家独立后,朝野华基政党即使因政见不同而势不两立,但对教育总能暂时放下歧见与敌意,互相支援。因为“发展教育”具正当性,是培育国家建设人才的大业。华教走过坎坷难行道路,经历过风雨飘摇岁月,总能逢凶化吉的原因,就在于华人能认清“大是大非”,“团结”各方力量去捍卫华教。

各方团结捍卫华教

不久之前,朝野华基政党又因教育问题而争论不休,魏家祥博士因此提出:“办教育我们可以大家一起来办”的观点。大马华教有今天的规模与成就,不正是华裔先贤能汇聚各方力量,所造就的吗?



历史因缘促成各个历史阶段的各所学府创办人,为作育英才而牵头献地献力创办学校,然后一路上有热心教育的善长仁翁,前仆后继,一棒接一棒地进行办学营运与壮大优化的艰辛工程。从平常心来看,我们只能以“功德无量”来评价这些“教育英雄”的傻劲与奉献,不应以“心理不平衡”的心态,把他们看成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辈!

峰回路转,物换星移,来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大马的华教,我们是该赞颂华裔先贤眼光独到,为国家培育出有作为的“三语人才”,还是为他们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斥责他们筑建起“妨碍种族团结”的围篱?18%非华裔子弟就读华小,不正好以实例证明“华小妨碍种族团结”论是一派胡言吗?

再说,政党依法创办“非营利”的大专院校,愿意为国家社会作育英才出一分力,只要人家不把它当作“党校”来办,收生时不问政治背景、不分种族身分,营运过程中不把政党意识带入校园,而且办出卓越成绩来,你有必要硬要人家“切割”吗?

总之,“办教育”我们大家一起来办,不论你是在朝还是在野,也不论你是哪一个族群的人,因为把孩子们培育成才,是我们大家应尽的本分!在教育事业面前,让我们放下“恩怨情仇”,一起努力吧!何必惹是生非搞那么多事?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反应

 

文教

基金董事会与林连玉家属 清明扫墓祭族魂

(吉隆坡5日讯)时值清明,追忆族魂。

林连玉基金主席侯渊富今天率领董事会、行政部同仁与林连玉家属,前往吉隆坡福建义山为林连玉先生扫墓敬礼。

侯渊富致词时提及,现世繁荣的背后是先贤的拓荒和牺牲,感恩像林连玉先生一样为国为民奋斗过的前辈们,华教才得以永续经营。

他说: “承蒙同道们的厚爱,推举我担任第12届林连玉基金董事会主席,才有机会扛起此重任,把林连玉精神发扬光大。我要感谢历任领导为组织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付出宝贵时间与我携手共进的董事们,还有行政部一群扎实努力工作的职员。大家都是华教的一份子,精诚团结维护母语教育,共同推动华教发展。”

出席祭祀仪式的还有署理主席廖文辉、副主席姚丽芳与黄玉珠、义务秘书李亚遨、副财政何智良、常务董事林顺康与尤荣顺、董事黄宝玲、林永兴、何信祐、梁广万、行政部全体同仁、林连玉养女林达及夫婿朱治和。今年还有三位来自第18届马大全中华生活营筹委一起参与,分别是外务副主席曾恺俊、课程组组长黄诗婷和组员刘佳欣。

让年轻人接触华教

在当下追求快速和网络的社会形态下,已经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花时间去认识中华文化及追溯华教故事,李亚遨颇有感触地发言:“全中华依然以一股冲劲和活力,通过生活营来加强中学生对华教与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他们就是新生代的力量,成为华教事业承先启后的桥梁。” 

黄诗婷受邀讲话时也提及,感恩林连玉老师,自己如今才有机会学习中文,能骄傲地以中文交流和书写,并将努力身体力行激励晚辈,持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众人在仪式结束后,轮流献花与上香,各自追思缅怀。分享与交流环节结束之后,大家也在林连玉先生的墓园周围参观及合影。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