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在半岛东海岸执教数年的醉梦斋

从书橱里翻查某些资料,无意中竟翻到醉梦斋的遗作《东海岸路上》,一时百感交集,往事又一幕幕涌上心头。



1959-1961年间,我和醉梦斋(原名冯兆昌)是吉隆坡日间师训学员的同学。似乎是命运把我们拉在一起,又是命运把我们分开。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彼此也很少谈到个人的事情。只听说他是森州振华中学的毕业生,华文好,英文也不赖。他人略胖,运动绝不是他的强项。走起路来,总是比人慢几拍,而且一拐一拐的,心里也曾怀疑他以前因为搞学运中过枪还是什么的。直到他于1975年逝世,才从他的遗孀口中知道他自小得了严重的肌无力症,得长期服药,而且病情只有恶化,从未见好转,而且会影响心脏等其他部分的器官。

发现他能言善道,而且为人坦率诚恳,自然对他有好感;后来得知他不但擅长演讲,又能写作,还写得一手老练的字,就更对他敬佩了。不过,那几年我们平时各忙各的,又不住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不太多,促膝谈心的机会少之又少。三年师训毕业后,各奔东西,更是难有好好交谈的时刻了。

我是通过几份日报读到他的散文、小品和游记的。他课余喜爱出外观察大自然,没有其他的活动。他感悟迅速而灵敏,写字又快,还有一位贤内助替他整理或抄写稿子,从1962年到1970年,他在几个文学或综合副刊发表了许多作品,包括星洲日报的“星云”,中国报的“展望”和“晓风”。其作品文笔流畅、谐趣活泼,除了醉梦斋,还用杰深、凤兮、虚谷、灵谷等笔名。回想起来,我那时偶尔用到的“洛深”和“柳梦”两个笔名,很可能是从他那儿获得“灵感”的。他多以散文、小品文和游记的形式写作,间中也把一些外国童话故事从英文翻译成华文。

被归类为“中马作者”

我和他被归类为“中马作者”,但我们都不善交际,活动范围有限,如果不是梦平主动与我们接触,赵戎编撰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史料》和马仑编著的《新马华文作家群像》都不会列入我俩的名字。当然,我在1976年4月在南洋商报“读者文艺”那篇〈远去了,只信赖自己的人〉也让大家对这名在马华文坛上默默耕耘的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只是他已不在人世,无法进一步发挥他的生花妙笔了。



他在登嘉楼州任教多年,对该州的风土人情相当了解。他于1962年和1963年在星洲日报“星云”发表多篇抒情散文,读者都很喜爱;中国报“晓风”版的“东行集”从1967年到1968年陆续发表了十多篇;而自1969年4月9日到1970年9月2日,刊出共32篇的“丁州怀旧录”,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文章至今都没有编印成册,对他的友人或读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憾事。

幸好还有这本《东海岸路上》流传于世,于1977年1月,由吉隆坡日间师训华文组毕业同学会出版(甲洞某印务局印刷)。当时我是该会的秘书,理事会上议决为这位英年早逝的创会会员出书纪念,并未其两名年幼的子女筹募教育基金,由前日师华文讲师从三百多篇作品中选出部分出版单行本(考虑及印刷成本以及售价,书不能太厚,只能在130页以内)。

共分3辑

《东海岸路上》共分为3辑:第1辑——7篇:〈土地·椰林·生活〉、〈绿色的农村〉、〈山风〉、〈猿啼〉、〈椰林恋歌〉、〈鸟语〉、〈郊游〉;第2辑——11篇:〈东海岸路上〉、〈雅姆,别了!〉、〈雕汶岛来去〉、〈漫步椰哥路上〉、〈关丹的海滨〉、〈朱盖桥上话旧〉、〈百家路上〉、〈铁都龙运〉、〈马江桥留足迹〉、〈瓜拉丁加奴〉、〈兰道阿邦看海龟〉;第3辑——6篇:〈斋中良伴话八哥〉、〈丁加奴州三多〉、〈盛行东海岸的槓头〉、〈东海岸的旱季和雨季〉、〈闲情之一〉、〈闲情之二〉。

〈东海岸路上〉记作者与同事从雪兰莪州到登嘉楼州数百英里所见的点滴,他们从新古毛出发,沿旧彭亨路而行。路经福隆港、劳勿、而兰突、马兰、关丹、甘马挽、克马锡、百家、瓜拉马兰,最后到达瓜拉登嘉楼。令他难忘的是,登嘉楼州人民虽然生话清苦,但诚实忠厚。市内夜不闭户,各族和谐共处。

我想,如果醉梦斋多活些日子,他在马华文学上的贡献必然会有所增进,最低限度在抒情散文方面会留下更多可读的篇章。

反应

 

言论

母语教学违宪罔顾团结/碧澄

联邦宪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法律根据,一般上,朝野政党若发现宪法的某些条文有纰漏或不足之处,可要求国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修改有关条文。

修宪是一件大事,人民挑战宪法条文亦不常发生,因为非得花费大量资源不可,背后没有有力的支持,要入禀法庭,并非易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母语教学违宪的风波,有某方势力在做靠山。

宪法152(1)(a)和(b)可说是非巫裔人民教育领域的护身符,一路来都有人提出置疑,政府也曾针对教育部长对华淡小操生死大权的条文进行修订,以安民心。

华小拨款占小比率

挑战华淡小宪法地位一案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已历时4年,虽经判决,上诉方仍准备上诉到联邦法院。他们对于华淡小非法定权力机构,却享有政府拨款的事实,紧咬不放。

其实,华淡小所得的拨款只占总数的一小比率,否则华小就不必每年都要求提高款额了。

提出违宪诉讼的团体,其出发点不外维护马来人的权益及马来文的地位,最后达成单一源流学校的目标。

教师团体参与,我们没话好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的作家联盟也是其中一分子,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们这样做,显示思想极端、狭窄,不顾这对国内各族群关系和国民团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肯定大大不利。

如今,部分小学以英文教学,政府或私立大专纷纷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上述人士是表示赞同或是视若无睹,又或者认为以英文教学乃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什么对国内通行语文的发展却不认可,非除之于教育圈外不可?

严守课程大纲教学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声称,他们愿意让多源流学校继续存在,条件是增加国家元素――有更多的马来文、马来人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这些都是罔顾现实的意见。

华小和淡小一样,都严格遵守课程大纲教学,教学三语,培养良好品德以及爱国的情操。至于华校从中台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有何不好?难道要各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才是正确的办学方针?

这些年来,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华小不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马来语文,又极力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当局理应对此略知一二。好的方面,应给予褒扬;不足的地方,应给予鼓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