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
呈现《中华民国万岁》哑剧(第十七篇)

华侨高度关心中国的政治,除了表现在剧作上,也展现在剧团的意识形态上。图为雪兰莪州新古毛维风慈善白话剧社的徽章。

上世纪20年代末,马华戏剧志士依然关心中国的天灾人祸。

马华剧团始终没有停下来,主动地以演剧为中国筹赈,包括中国广东水灾、潮汕灾民、济南兵灾惨案、山东惨灾会、华北旱灾和东北难民。



剧本的创作内容,也直接表达对中国的效忠。新加坡的端蒙学校,在校舍落成开幕礼游艺会时,演出《中华民国万岁》(见《南洋商报》,1929年1月12日,第12版);槟城国术馆举行同善校友会周年纪念时,演出有关辛亥革命事迹的《革命伟人的太太》(原名《张四太太》);沙巴纳闽的大同俱乐部,庆祝中国国庆日时演出白话剧《武昌起义》(见《南洋商报》,1928年11月8日,第12版);潮州柳风白话剧团,在新加坡新世界演出独幕剧《秋风》,表达强烈的爱国思想。

虽然华侨的爱国意思逐步醒觉了,但是,一些有志之士认为还不够。马来亚的华侨,不但要思想改变、参与捐钱救济中国筹赈,还希望华侨进一步提升至走到前线,去完成中国革命事业。因为,一部分华侨已经发现,有一些人在中国革命中,是抱着升官发财的,是一种伪爱国精神。那些投机分子的言行举止不一致,表里不一。一部分马来亚华侨则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就得克服环境和自身的心里障碍,得勇敢去担当责任。

华侨对民族国家效忠精神

在《为国牺牲》一剧中,李坚就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但又缺乏意志力的人,当他失意回家后,妻子没有因为丈夫回来家庭团聚而高兴,反而鼓励他继续完成革命事业。拥有进步思想的女性,在当时的马来亚可算是极少的。这一股“巾帼英雄”的呼唤,李坚最后战死沙场,妻子得知噩讯后深感哀伤,但是仍收拾心情接受事实和安慰家人,表现了马来亚华侨对于民族和国家效忠意志高涨的精神。

华侨高度关心中国的政治,除了表现在剧作上,也展现在剧团的意识形态上。中国南北统一时,“关丹白话剧团”举行庆祝仪式。当地全坡挂“青天白日旗”,照耀飞扬,夜里炮声隆隆,欢声贯耳。该团李文宰、林镇华、杨隆发、岑文登、梁向荣、苏荣宗、张培堃、王维当等人的带领下,在“戏院表演劝捐,购票者争先恐后,塞满戏院”。(见 《南洋商报》,1928年7月9日,第20版)马来亚半岛东海岸彭亨州关丹的侨众,对中国国事,关心至深。



诗人高梦云,曾经为霹雳州怡保的“杜克白话剧团”,写了一篇筹赈宣言:

“(杜) 绝彼奴经济,首要同心,(克)复鲁省河山,尤宜协力,(白)受彼枪乱放,泰山之玉石俱焚,(话)到弹雨横飞,济水之波涛亦咽,(剧)场不啻战场,诸君莫笑,(团)体实关国体,我辈高呼。(开)道鲁难凄凉.闻之泪下,(演)出灾匪惨状,谁不心伤,(筹)款汇回祖国,(赈)济无辜灾民,(宣)告同胞,慈悲大爱,(言)明灾地,血泪俱流,呜呼……”。(见高梦云著,《英属杜克白话剧团开演筹赈宣言》,《南洋商报》,1928年7月28日,第20版)

面对英殖民政府阻力

剧团关乎中国“国体”,剧场成为“战场”呼声,已经从高梦云的这篇诗文中响起号角。高梦云曾任怡保杜克影片公司经理,编辑《南洋四州府华侨商业交通录》,20年代在马来亚出版了首本诗集《高梦云诗集》,也是一名热爱华教、大力推动马来亚社会福利的华侨。

值得探讨的是,马来亚英殖民地政府,真的让华侨那么自由地在自己统治的领土,发表爱国和效忠宣言吗?如果是真的话,当时《中华民国万岁》一剧,就不会以哑剧的方式来呈现了。

(大众若有话剧史料提供,如剧本、演出特刊、剧照、剪报、剧团书信或徽章等,欢迎邮寄至8, Jalan Mas 2/10,Taman Mas 2,Batu 9, Cheras, 43200 Selangor;询问电话016-2322693,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吃苦,就是吃补——展望2023/沈国明

文图|沈国明(心向太阳剧坊主席兼研究员)

新一年到了,2023年第一期的〈商余〉特邀约一直努力不懈推广“戏剧运动”的沈国明,书写去年的斩获,以及对新一年的期待……〈商余〉诚祝读者:2023年,平安快乐!

2022年我所忙碌的工作内容:

抢救、收集、清理、归类、典藏,不停地在保存和整理戏剧文史资料;

阅读、梳理、慎思、书写、校稿,不间断地在发表马华戏剧学术文章;

催稿、校阅、编辑、排版、印刷,完成4册学术性马华戏剧书籍出版;

宣传、摆档、接单、包装、邮寄,书籍从厂房至读者手中皆亲力亲为;

拜访、交流、解说、分享和呈交计划书,积极地向各领域争取认同戏剧研究的价值;

写信、发函、联系、接受电台专访和报章采访,向社会大众发出戏剧文史的声音。

成立戏剧文化馆

同时,为了搭建资料研究中心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正式落实成立“戏剧文化馆”;为了向大众传达唤醒和提高保存文史资料意识,到各地跑透透推行“金丝带”宣导讲座会。

以上这些,是我于2022年在“心向太阳剧坊”从事马来西亚华文戏剧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工作,是“工作”吗?

回想过去一年,我似乎没有变,也似乎没有“长大”,更似乎没听取长辈们的意见,依然不听话地、坚持己见地呆守在心向太阳剧坊,继续推行收集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史料的工作,甚至推动“金丝带”文史资料保存宣导运动,并已经陆续在全国大城小镇展开。

做戏剧演出有钱赚吗?搞戏剧研究,经费从何而来?这是身边朋友常会问的两道问题。这两道题目,却不是我所在乎的问题。我关心的是:戏,得要继续演下去;戏剧研究,得要坚持做下去。

为了让戏剧研究可以持续进行,建设一个资料中心是必要的。因此,打造一个资料库作为戏剧研究的场域,刻不容缓。于是,“戏剧文化馆”在大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正式诞生了。该馆藏书万册,书籍含油印剧本、演剧特刊、照片、手稿等,这些都是心向太阳剧坊近年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从各地收集而来。

另外,也有不少书籍是心向太阳剧坊成员近十年到中国和韩国巡演舞台剧,以及在中港台出席学术研讨会时,获得主办方和学者赠送。同时,剧坊成员也到各个地区的二手书店,购买大量的戏剧书刊运回我国。书籍种类包括戏剧理论、编导演知识、剧场实务、票房行销和各国戏剧史等等。

如何发展“戏剧文化馆”?我相信,伟大的“戏剧文化馆”不是靠宏伟的建筑来成就的,应该是靠多年累积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而形成。惟有不断地丰富馆藏资源,才能形成一所有分量、有特色的“戏剧文化馆”。

被看见和赏识

2023年即将来临,总觉得2022年过得比往年快,是工作太过充实忘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轻轻溜过,还是年龄大了开始健忘了?2022年,我获得第16届花踪“报告文学奖”首奖,给予了自己和心向太阳剧坊成员很大的鼓励和肯定。终于,我们的一些作品被一些人看见和赏识,戏剧研究也间接引起文史哲爱好者的关注。

未来的展望是什么呢?我仍殷切地恳请社会大众能够认可和接受戏剧文化工作者,我们不是吃饱没事干、不务正业、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群。戏剧文化,是我们的正业、职业。恳请社会大众支持戏剧文化工作者、给予我们实际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真的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耗在无谓的社交活动,也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大量的联系和文书工作,结果换来一句:“我们没有拨款了!经费已经用完了!”

“吃苦,就是吃补!”心向太阳剧坊成立22年,剧坊成员一路走来服用了无数贴的“补”药。我们不怕吃补吃苦,愿大家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做出成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