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需要经济刺激/余永定

若以全球标准为衡量基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或仍处于强势地位。然而,其2019年第三季6%的年度化增长率,已成为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事实上,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的GDP增速一直在稳步放缓,而当时按年增幅已超过12%。这种下降趋势,似乎比诸多观察人士所意识到的风险更大。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接受。一些人认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意味着8%的经济增长不再是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值得更多地采取财政或货币刺激,因为这更加冒险。

相反,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而言,重点应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通过这一手段提高增长质量,多数中国经济学家们认为:实际上,该目标或将在低增长环境中变得更容易实现。

显然,这种做法是在误导公众。虽然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但经济增长放缓并非是成功的先决性条件;相反,其将对改革形成阻力。

此外,考虑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对数据收集同样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的就业形势或许并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般强劲。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应当是GDP增长的下滑——尤其是预防一种滚雪球效应,这种效应将使今后恢复增长变得愈加困难。

在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减速,并且无法看到尽头的形势下,投资者与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不愿消费。对于他们而言,严重的金融脆弱性只会加重其担忧;而在其它方面,增速的下降将使所有金融稳定指标恶化。

风险被夸大

幸运的是,中国仍有实施刺激政策的空间。可以肯定的是,作为GDP的一部分,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世界之最。

或许,中国的财政状况不如官方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强势,企业债务与GDP的比率也位居世界前列。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相关的风险也同样被夸大了。

大量储蓄推动M2增长

当然,与货币扩张相关的主要风险则是通胀。但在最近几年,对于米尔顿·弗里德曼 在1956年所提出的“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主张,已被彻底揭穿。

M2与GDP之比较高的国家,通常保持着较低的通胀,而M2与GDP之比低的国家,有时亦在与高通胀进行斗争。

中国,也不会例外。尽管在过去10年中,M2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名义GDP,但中国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直在2%左右徘徊,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则经常出现负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用中国家庭的金融习惯来解释:他们大量储蓄,推动了M2的增长,但因为主要是储蓄账户,所以并为造成通胀。对中国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加令人担忧。

财政强于发达国

在财政方面,这些数字则具有双重欺骗性。

据官方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的平均赤字率不足2%,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40%。然而,仅在今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就发行2.53兆人民币(1.49兆令吉)特殊债券,旨在支持公共利益项目。

这类债券不会被记录为赤字融资,因为人们认为,其所资助的项目将催生足够的收入,足以支付所有债务。如若如此,中国的赤字和债务比率将大幅上升。

然而,即使这些指标被重新计算,以计入政府的所有或有负债,中国的财政状况仍将明显强于多数发达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国政府在2016年拥有约17兆美元(70.21兆令吉)净资产,抵御财政冲击强大缓冲。

企业债增速已放缓

而更大的风险,则来自中国的企业债务,起在2017年超过了GDP总量的160%。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理由恐慌,因为中国的企业债务主要是由国内储蓄提供融资,而前者又主要是不发达股票市场所致的结果。(尽管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中国的外债仍相对较低。)

此外,中国企业债务与GDP之比的增长近年来有所放缓。改善这一趋势的最佳方式,不是对公司债务延期付款说“不”——这或将导致流动性短缺,从而将公司不必要地推向破产,而是给予公司摆脱债务的机会。

而这一切,就需要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作保证。

此外,在实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上,中国仍有的政策空间。尽管此类一揽子计划的副作用与限制应当被充分认识,但持续放缓的风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即将陷入衰退的全球经济也是如此,也要求政府杨当对其加以利用。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要闻

中国消博会 大马展摊红火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暨全球消费创新系列活动上星期六在海南海口启动。在马中建交50周年之际,马来西亚首次组织国别展团参展消博会,共有20家企业、60个品牌参展,参展面积达到556平方公尺,范围从高端工艺品到大众消费品。

其中,“大马三宝”之一的锡器首度亮相,吸引了大量客商。

马企带来的燕窝、白咖啡等产品也广受欢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