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面簿“病狂”

我接受面簿加友非常随便,不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有交集的人。快满5000人了,在这过程中观察到几类和我所知道的正常很不一样的人。关于骗子我之前谈过,那对我来说反而OK,因为我清楚明白他们的意图。其他异类就比较难明白了,可能要他们自己来解释。

我不明白“骚扰狂”,有好些人加友以后,就每天传问安讯息以及长辈图给你,不胜其烦。你叫他莫扰,他还是继续。为什么?一般的说法是有的人真的吃饱没事做,太空闲;不然,就是孤独老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相。更严重一点的,还会传语音讯息甚至个人生活照,叫我不寒而栗。不过,这至少还不算恶意。恶意的骚扰者,我自己还没遇过,但身边的艺人朋友几乎天天受扰,尤其女生。变态叔叔传来变态照片,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这些人似乎不认为如果受害人要报警,把他们揪出来是很轻易的事。



另一类我比较明白的是“偏执狂”,这些人的面簿墙上九成是某种他支持的内容,比方说某一政党或种族,又或是某种宗教、主义。有自己坚定的看法,当然不算病态(就算他自以为神明附身),但若彻底否定他人,就像坚持说自己房间的这扇窗才是窗,其他窗口都不是窗口那样。除了狂热,他们没有什么创见,遇到异见攻击性变得最强,立刻成为语言霸凌者。我常在我的文章留言中发现这些人,当然懒得和石头辩论。

脑子三餐吃零食

还有两类面簿账号,一种是“潜水型”,一种是“浮夸病”。“潜水”的,少提私事,每日分享从别处内容农场读到的杂文,像吃这个可长生不老、某女星讲了什么名言等等,其实通通不可考、不可靠。这些人不说自己的事,那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没问题,但如果他们长期学习、获取资讯的管道是内容农场,就等同让脑子三餐吃零食,脑筋迟早会出事。

浮夸病患就不那么容易看得出来,需要比较长时间观察。你有没有一些面簿友三不五时就发一些红酒呀、名人活动呀之类的照片?而且取角经过精密计算,一定会让你看到那辆名车,或是谁谁谁的名牌,有意无意的在表现自己的生活有多上流。偶尔为之,人之常情,谁不喜欢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但做多了,就会让人揣测主角内心究竟多么缺乏安全感?

这面簿还真让我对人类失去一些信心,接下来我也要开始删友了。无怪乎年轻人都去Instagram,看看美丽的照片就好,少听那些病狂的杂音。



反应

 

灼见

书展和我无关了/周若鹏

十几二十年来,这是第一次,书展和我彻底无关——我真的很满意这样的状态。我不去参观,没上台演讲,甚至连朋友想约在那里见面,我也拒绝。这不是抵制,但很像。
过去干出版社的时候,书展和工作息息相关。我们的脉搏随书展跳动,书籍面市总要赶上这个大卖场的日期。准备资金,筹备人员,说有多忙就多忙;上游印刷厂的工作量更可怕,大家都在这个时段赶书。

但忙到最后我们的收益并不怎样。展场的设计总是让人流先经过主家,书买得差不多了,才经过我们这些帮忙分摊租金的小展商。然在商言商,亦无可厚非。

我干出版 书展干我

成本越来越高,除租金以外还有额外费用,比如运输、办活动等等。有些费用合理,热门时段要用舞台须另付费,大家都要抢周末高峰时段,总要有个筛选机制。有些费用是莫须有的,收费方心知肚明,就不公开挑明了,这是最后一根稻草,压碎了我对未来与企业良知的虚妄预期。我干出版,书展干我。

到后来从小盈变大亏,只能安慰自己说把开销当营销,跑活动不一定为了赚钱,而是用来给产品、公司品牌曝光,耕耘未来。不过,那些忿忿不平都随着我离开出版业以后,皆成云烟。问题未曾解决,只是继续由其他人去承受那一团云、那一头烟而已。

书商、出版社必须依赖书展吗?也不一定,我至少接触过两家赫赫有名的公司是不参加书展的,理由是条件谈不拢,也没人聆听他们的诉求,这是比较委婉客气的说法。他们依赖自家网站、社媒和店面,这么多年了都十分稳定。

其中一家的老板对我说,不仰人鼻息一点问题都没有,营业额半点没掉,可见只要自己能接触读者就行了,如此公司存活得自在有尊严。我当时没有那种底气去破釜沉舟,结果会如何永远不知道了。

此后我就是个普通读者,和书展无利益瓜葛。我只想静静读书,不必刻意去凑热闹。我也是个普通作者,新书《阶段之死》快出版了,这回刻意避开书展,也不在连锁书店上架。我不能为一时意气赌上整家公司的命运,但赌上一部自己的书,还是可以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