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印度电影

印度是个电影工业大国,产量之高,居世界之冠,那可是有数有据的,年产1000部!

看电影是印度全民的娱乐首选项目,因此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又因为印度人喜欢歌舞,看电影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印度电影里的歌舞场面,多数是一大伙人欢天喜地的在那里跳。他们舞姿激越,放恣有余;那场面何止是戏里的人,就连观众也被感染,暂忘了所有的人生失意,悲伤里的痛苦。



很多时候,其实我真的看不懂这些载歌载舞跟剧情有什么关系。然而,人家就是乐此不疲,乐翻了天。当然了,是因为观众爱看。不然怎么总是安插那么多绵绵无了期的歌舞场面呢?

观众爱看,是唯一的理由。

而当中的欢乐、喜悦,在光与音乐中流淌,你会觉得那一大伙跳舞的人,好像是在他们的生命里头完成了一项任务,在卑微与委屈中成就某种既定的庄严。与此同时更让你认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红男绿女——你看,那场面是多么的色彩斑斓,多么的缤纷华丽啊。

此时此刻,你就暂且忘却现实的人生,真心诚意地认可他们都是才华有余的全能艺人,在他们平凡人生的舞台上,呈现不平凡的才华。可思之也不免惆怅。我相信大多数的人是没有注意到这无数舞者可感动的部分。

常去印度庙与看露天电影



不敢自诩是印度电影的铁粉,只因从小跟着大人去看电影,从露天看到电影院;从无瓦遮头站着看到窒内坐在椅子上看,从黑白看到彩色,看到所谓的伊斯曼七彩阔银幕,看得最多的始终是印度片。

归根究底是因为在园丘里长大的,从小玩伴大多数都是印度小孩,大伙一起走路上学,放学也一起走路回家,只差没天天吃咖喱。园丘里哪有什么娱乐?除了看不定时放映的露天电影,印度庙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那个庙祝可和气了,非但一点也不道貌岸然,还常在工余时间,给我们这些馋嘴小孩煮鹰嘴豆吃。

庙里的一切事宜全由他一个人打理;侍候众神,依时上灯。祀神仪式是先点燃甘文烟,左手执着手铃,右手擎着甘文烟陶碟,一面摇铃一面举起甘文烟碟在神像面前划圈圈。甘文烟的烟熏得神像都模糊不清了,连带庙祝的脸也看不清楚了。但我可以感觉到他脸上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的,却有着种悠长的虔诚,所向披靡的神意。

而这些也要等到许多年后,在我看了无数印度电影之后,才慢慢懂得的。

当然,我很感激那庙祝的平易与慷慨,为我贫乏的童年增添色彩,化贫乏为丰盛。而那升华的过程,仿佛空气里开出了花。

拜互联网所赐,现在线上看电影是多么方便的事。我不认真,通常都是有空时才看看,也不常上,即使是这样,积少成多,也看了些印度电影,唤起许多童年的回忆。

然后发现今天的印度电影已经脱胎换骨,当中有不少好电影。最明显的是少了些抑制,多了些诚意。题材现实,而且严肃,抨击时弊,反思探讨的问题很广。比如思考女性生存现状的,层层递进中,你会感觉到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苦心。

在抨击方面,手法大胆,对白辛辣。抨击司法和官场的腐败,尤其对警察的败坏,公然讽剌的有之,挑战的也不在少数。我不由想到:电影审查是哪些人在做呢?都过审了?而且还能得奖。

由此你得承认,印度电影人才华横溢,专业有余。更让人赞赏的是那份诚意;抨击时弊,探讨阶级与种姓,贫困与愚昧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家丑不外扬的包袱。

反应

 

商余

开到荼蘼/李忆莙

一直以为,“进入中年”才是人生中最有感触的伤感阶段——眼看青春在凋零中,皮不细,肉不嫩的,这种伤感不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若能把这视为大自然的规律,那敢情是最好。但是,要稳住此种“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愁绪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且看,身处在这么的一个花花世界,到处五光十色繁华似锦,即使可以不留恋青春时期的光鲜岁月,也很难自我放弃。况且市面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高科技新产品,真是日新月异啊。

装修门面最大乐趣

是以,镜子前的你,照见那日渐败坏的门面,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这纤毫毕露的真相,让你无以遁形。少不免会想一想:好不好来一次装修呢?而那所谓的装修,见诸于行的是“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全视个人需求。

比如割割眼袋,抽抽脂肪之类的“小做”,花费不多。这不就像你闲来无事逛商场时无意间走进五金部门,顺手买几桶灰水回家刷刷墙壁般地顺理成章——喏,就如我友程女士,装修门面是她最大的乐趣;惯常做法是割割抽抽,十年如一日。何以如此锲而不舍?除了自信以外,最大的成就来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所以说,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抢得一分是一分,救得一毫是一毫。在这范畴内,没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说。谁能如此潇洒呢?到底啊,真正让人伤了心的是那几十年的人生,青春期是如此的短暂。仓猝间,来不及回首,人就老了,简直是措手不及!

总之,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尽如意,并且是分阶段来惊扰的……

原来呢,连70岁的老太太,亦有她的烦恼和辛酸。看在眼里,竟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让你意识到人生的烦恼是渐进式的,是流光惊扰美梦,并无一人可幸免。

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太与我一起出席一个宴会,兴许是想一展过去的风采,于是高姿态地穿上一双三寸的高跟鞋,虽然是粗跟的,但不到半个时辰,却见她坐在一处隐蔽的角落,脱下高跟鞋双手来回搓揉着脚跟,脸上现出痛苦坚忍的表情。

为免她尴尬,我装作没看见,不料却被她叫住,叹息道:“人老了真丢人!”她那淡淡的忧伤,使我不禁有种惆怅之感。

“看我这狼狈相,丢人啊。”她幽幽一叹,沮丧溢于言表。

而我心里却顿时敞亮起来,我是突然明白了,老太太的沮丧,不是因为高跟鞋。高跟鞋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生的不如意,皆因非人力所能掌握。

顽强抵抗长期抗争

比如程女士,她锲而不舍与大自然的规律作长期抗争,与老太太的隐忍是一样的——不就是装修门面这么一回事吗。

世上并无“以为”。由此而产生的哀伤,此起彼落。所以她们顽强抵抗,活在长期抗战之中。惟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光阴诚如一场寥落的短梦;而背景是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景象和生命的本真。

然而,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