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贸易战难解
美联储官员忧虑与分歧日深

(纽约10日综合电)美联储今年两度降息,期望替经济注入强心针。今天出炉的会议纪录显示,美联储官员9月集会时忧心企业投资降温,恐冲击民间就业与消费,但官员对未来政策走向意见不一。

在全球多国贸易关系紧张,企业因观望而投资缩手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美联储7月底调降基准利率,逾10年来首度降息,官员9月中集会时再次决议降息1码(0.25个百分点),将联邦资金利率目标区间降到1.75%至2%。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9月17至18日例会纪录指出,从7月底到9月中,投资支出、制造业生产和出口长期疲弱的现象更加明确,官员忧心,投资、贸易与制造业走弱形成的不利因素,最终可能削弱近年扮演美国经济中流砥柱的消费支出。

纪录写道:“经济面临的风险之一在于,近期企业资本形成、制造和外销活动疲弱,效应可能外溢到他们的征才决定,对家庭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这场例会落幕后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令投资人更加担心美国经济在贸易战线拉长下的前景。供应管理协会(ISM)的美国制造业指数创10年来新低,服务业指数也降至3年低点;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13.6万人,比市场预期少了近1万人。

经济数据欠佳照理讲应拖累美股表现,但美股10月头两个交易日大跌后逐渐回稳,主要在于投资人更加笃定联准会官员月底集会时将再次决议降息,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

不过,FOMC近几次例会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以降息支撑经济意见愈来愈分歧。



7月底,波士顿联邦准备银行总裁罗森格兰与堪萨斯市联邦准备银行总裁乔治主张利率不变,投下反对票。9月中,除罗森格兰与乔治外,圣路易联邦准备银行总裁布勒德主张降息2码,也投下反对票,只剩7名官员赞成降息1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在丹佛出席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协会(NABE)年会时提到,美联储曾在1995与1998年两度在几个月内3次降息,当年经济在政策宽松下重获动能、持续扩张,美联储今年降息也是着眼于此。

鲍威尔坦言美国经济受全球贸易、制造业景气降温等不利发展威胁,但不认为短期内会陷入衰退。他说,美国经济成长略微放缓,但有可能只是在凝聚动能,没有理由扩张无法持续下去。

FOMC例会纪录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经济大致乐观,同时留意到贸易战以外的风险。多人提到,部分统计模型暗示近几个月经济陷入衰退的机会已“显著增加”,但有些官员强调,解读这类统计模型并不容易。

反应

 

名家专栏

调息与否七上八下/胡逸山博士

美国方面多个消息来源指出,美联储(相等于其中央银行)今年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考虑到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未能降到美联储最为心仪的2%左右。如前所述,这2%通胀目标,严格上来说是没有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但也不能说是凭空随手抓过来的,而是美联储根据美国过往经济走势所推敲出来的其认为最为符合美国社会经济利益的一个折衷方案。

因为对于一个市场经济自由经济体来说,央行调整的(短期)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那就牵动了改革经济体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

高利率情景

利率调高了,银行借钱的成本就更高,而这成本当然是会转嫁到向银行借钱的商家与消费者,那么商家借更多的钱来拓展业务的意愿就不高了。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不愿意透支来消费,因为要还的利息更高。一些“精明”的消费者甚至把原本可拿来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里来吃高企的利息更为划算。如此一来,市面上的资金流通就少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就减少了,那么这些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也就不能涨高了,而是必须维持现价,甚至来个大减价来促销了。

那么,理论上通胀也就下降了。然而,调高利率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也就是商家不拓展、消费者不花钱,那么整体经济也就一蹶不振了。

降息的结果

反之,央行调低利率,那么银行转嫁予商家的借贷成本就更低,商家也就更为乐意地借钱来拓展商业。消费者看到利息不高,不但更乐意地透支来消费,也不太愿意把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去吃那么低的利息,倒不如拿去买些(未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来“慰劳”一下自己)。

这一来在市面上流通的资金多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增加了,经济也就水涨船高了。

然而,如此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商家们无可避免地乘机起价,那么通胀率也就高企不下了。

高增长低通胀挑战大

所以,美联储等的央行要在通胀与增长之间寻求一个折衷,既要高增长,又要低通胀,是颇不容易的,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日本的央行,之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利率调低到零或负数,直到近月来“破零”。

日本加息日元却走低

日本的这项零息措施看来的确维持了其经济不至萎缩,但极为神奇的是,竟也没有导致冲天的通胀。看来也还是没有得以刺激更愿意“躺平”过日子的日本消费者去多花钱的神效;反而日元币值的持续低迷促进了日本旅游业的兴旺,如在这樱花盛开季节就有许多包括本地在内的旅客纷纷涌往日本去赏樱花观光。也有许多外国人纷纷跑到日本去扫购价格更为低廉的房地产。

这当然与世人认为介入日本的经济运作是物有所值很有关系。因为日本商品与服务里的细致与高品质也还是举世闻名的。否则其他货币币值也是每况愈下的地区又不见得那么受世人青睐?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