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正能量】60岁学识字,82岁写书
老奶奶:不怕起步晚,千万别偷懒

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到了82岁,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

一头银发,笑意浮动,眼睛里散发出柔和慈善的光,讲话幽默风趣,还有一点出人意料的机智……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传奇奶奶”姜淑梅用自己精彩的后半生,实现了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逆袭”,让人们从这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普通老人身上,看到了人生难以预测的潜能,以及岁月和时代给予她的馈赠。



自写自画,6年出版5本书

“俺家门前一棵桃,青枝绿叶梢儿摇。开的桃花一样大,结的桃儿有大小。大桃摘了集上卖,小桃树上风来摇……”这首民谣简洁易懂,富含哲理,正是姜淑梅从山东老家收集整理而来的,当地人称作“小唱”。

两个月前,姜淑梅的第5本书《拍手为歌》出版,那些过去的歌谣和民俗故事,都汇成时光的河流在书中流淌。“会的人越来越少了,得赶紧记下来”,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她乐呵呵地说,“这里头的插图都是俺自己画的”。

6年前的秋天,姜淑梅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有评论说,姜淑梅书写的是从民国到新中国的乡土家族史,也是一部被战乱、死亡和饥饿浸泡的民族血泪史。



“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质朴的乡间叙述,不用华丽,就已动人”……姜淑梅收获了不少“姜丝”——粉丝自称,她也成了“网红作家”。

而在此之前,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说想学写作,就连家人都不信。

姜淑梅回忆说,起初听说自己想跟着闺女学写作,向来沉默寡言的三哥笑得前仰后合。等书出版了,年过八旬的三哥流泪了,姜淑梅也激动得一宿没睡着。

“老了老了,俺还红火了,跟辣椒似的。”姜淑梅说,她从小最羡慕的就是“文化人儿”,但原先想学习没条件。

1937年,姜淑梅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家境遭变,加上战乱,她白天做衣服,晚上纺棉花,根本没机会上学。后来为了糊口,一家人跟着乡亲“闯关东”。她和丈夫在黑龙江一家砖厂落脚,她做了半辈子临时工。等到老了,她又像“打补丁”一样给各个子女带孩子,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她的身上,中国传统女性的坚韧、奉献和任劳任怨,一样都不少。

写作的路一旦走通,姜淑梅的笔就像话匣子打开了。第二本《苦菜花,甘蔗芽》如同第一本书的姊妹篇,《长脖子的女人》收集了聊斋般的民间传说,《俺男人》记录了各种家族故事……

很多人想象不到,这个“高产作家”从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房。

在家里,姜淑梅坐客厅沙发上,把沙发靠背放平搁在腿上,再垫上一块毡子,她就开始“码字”。打印纸的背面、各类包装纸、小孩子的作业本、医院就诊手册……手边有啥就拿啥写,还有的书稿写在纸条上。

这样的“伏案”写作,在当代“网红作家”里是别具一格的。

“女儿是我的老师”
为何活到60岁又开始识字?

姜淑梅说,1996年9月,老伴儿在一场车祸中意外去世,她一下子变得郁郁寡欢。担心母亲一蹶不振,女儿张爱玲想了个办法开导她:“娘,你学认字吧。”

没想到,同年12月,在北京进修的张爱玲收到了母亲写的第一封信。这封信,是姜淑梅问别人学几个字就写下几个、一连写了一个多月才写完的。

张爱玲回忆说:“娘不懂笔画,她不是写字,而是把每个字都当成一幅画,画出来的。”

为了识字,姜淑梅摸索出一些诀窍。她自己编歌词,让孩子们写在纸上,她照着一遍一遍地念。时间长了,自己编的歌会唱了,她也把字记住了。

别人上街问路,姜淑梅上街“问字”。广告牌、宣传单、公交站,还有看电视和小人书,只要看到不认识的字,她就张口问。

女儿张爱玲在绥化学院教书,也是一位作家。等妈妈认了不少字,女儿会把一些文学作品拿给她看。

“这个好看,有细节,真细。”姜淑梅赞不绝口,“我也有故事,我也要写。”

那时,姜淑梅已经70多岁,手颤颤巍巍,写出来的字笔画横不横、竖不竖,像锯齿一样,一天时间一句话都写不下来。挠磨了三五天,姜淑梅就不想练了。

“老人跟小孩一样,得靠哄。”张爱玲告诉她,“你写得挺好,我小时候学写字也这样,多练练就好了。”

也许是觉得时间宝贵,姜淑梅是个勤奋的学生。每天凌晨三四点,天还没亮,她就摸黑起床了。打开台灯,开始了一天的写作。除了吃饭、上厕所,她基本都在写,像入了迷似的,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

姜淑梅有一个笔记本已翻得毛了边,这是她的“生字本”,也是“字典”。“撅折”“褯子”“簪子”……里面塞满了各种口语、土话里的生僻字,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大的是张老师写的,小的是我‘照葫芦画瓢’画下来的。”姜淑梅说。

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就是写故事。

张爱玲告诉她:“娘,你就当对面有个人坐着听你讲,你就想你要怎么讲,人家才能听懂。”

“写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但是别人又不知道的事,就能写成独家和特色。”这也是姜淑梅的“写作秘密”。她笔下少有废话,总是直截了当,讲最有意思的故事,讲故事里最好玩的细节。

有一次,姜淑梅写了一篇关于“闯关东”的文章。拿给女儿看后,被评说“没细节,一篇得分三次讲,写成三篇故事。”她便翻来覆去,来来回回改了三遍。在讲“大宿舍”的故事里,“要是侧身睡会儿,再想平躺就难了,旁边的人早把这点地方占了”,她用寥寥数笔就把几十户人家躺在两张大通铺的情形勾勒了出来。

“一是哄,二是教方法,三就是要严格要求。”张爱玲解释道,在她知道怎么写之后,就可以批评了,该重写就必须重写。

好故事靠出门“上货”

这些故事源源不断,是从哪儿而来?

姜淑梅说,有的是她在老家亲历的,有的是逃荒路上听来的,有的则是从邻居、乡亲那里“勾”出来的。等把自己的故事写完了,就得去“上货”。

“人家说‘采访’‘采风’,我不是知识分子,就说‘上货’。我知道,山中有好货。”姜淑梅说。

她和女儿利用寒暑假回到山东老家,走访亲戚,找村子里的老人讲故事。有时候一个老人讲完了,还会介绍另一个老人讲,跟滚雪球似的,姜淑梅搜罗了不少“好货”。

录音笔、笔记本、笔,是姜淑梅的贴身三件套。火车上、扑克牌局,都是她“上货”的地方。她只要看到脑瓜儿聪明的、会说话的人,就问:“你会讲故事吧?给我讲个故事吧?”有时遇到不知咋讲的人,她就先讲一个,把人家的故事“勾”出来。

就这样,她的写作半径,从自己的故事拓展到乡村的故事,又拓展到别人家族的故事。

但有时,“上货”并不容易。有的故事不精彩,她就不写了。有的人讲得虽好,但不让发表。还有的老人自己愿意讲,但儿女们不干。

“上货”过程中,姜淑梅有一种“危机感”。有一次,一个邻居老太太特别会讲故事,可等她过了几个月再去核实,怎么敲门都没应答,“人没了”。

把一沓沓手稿变成铅字,女儿是她的“第一编辑”。刚开始,姜淑梅写的没标点、没题目、没段落,这“三无产品”让人头大。张爱玲便边把文稿敲进电脑,边让母亲坐在一旁,和母亲一一核实,随时修改。

给母亲当编辑,张爱玲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原汁原味”,她所做的工作最多的就是改错别字和病句,删掉多余的话。

“娘写的故事,像刚出土的瓷器,可以去尘,但不能用力过猛,稍微把握不好力道,就容易碎了。”张爱玲说。

“不怕起步晚,就怕人偷懒”

有一天,张爱玲一进门,姜淑梅就说:“你跪下。”

“我犯啥错了,娘?”张爱玲心头一紧。

“我说跪下你就跪下,别冲着我,侧着跪。”老人坚决地说。

张爱玲刚一跪下,姜淑梅就乐了起来:“我说咋总画不对,这回明白了。”原来,姜淑梅在学画画,她用的笨办法就是照着实物“临摹”。

蜡笔、铅笔、水彩、墨汁,想用什么就拿什么。她画的多是民俗画,有的画还把书里的故事讲了出来,色彩鲜艳,很是有趣。

最近两个月,姜淑梅又拿起了毛笔,开始练书法。因为她曾“夸下海口”:“等我老了的时候,要成为四个‘家’——作家、画家、书法家、老人家。”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别偷懒。”姜淑梅从没把写作、画画当成负担,而是“乐子”。

“娘操劳一辈子,其实是个典型的传统妇女。以前,她的天地很小,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整天围着锅台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她不再拘泥于生活小事,开始为自己活。学认字,帮她推开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学写作以后,这个窗口更大了,世界也向她走来了。”张爱玲说。

如今,每次接受采访或者参加活动,母女两人都穿旗袍,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材质和花色,母女俩总被人夸“太好看了”。一次,一位英国作家对姜淑梅说:“你不是文盲,你是女王。”

同样身为作家,张爱玲深感时代赋予娘的机会。

以往作品传播靠文学期刊、杂志、报纸,作品发表也有一定门槛,把一些文学爱好者挡在了门外。

“娘最初的习作就是由我贴到博客上,得到了多位作家朋友的认可,才有机会出书。”张爱玲说,近些年,不少像娘一样的草根作家都受益于网络,甚至掀起一阵民间述史热。

有人说,她写的故事复活了艰苦岁月,让人看了揪心。姜淑梅说:“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些书。写以前的苦,是为了让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甜。”

“她在打捞历史,”张爱玲说,“但她不知道,她感兴趣的只是故事。”

新闻来源:新华网

反应

 

市场情报

滷肉霸王飯精致菜饭有质量 用餐环境舒适且有正能量

想一次用餐就可品尝多种菜色,究竟吃哪家才好?知名连锁餐饮店——滷肉霸王飯成功打造品牌差异化,在满街都是餐饮和菜饭馆的人口旺区,他们的店门面透过落地玻璃让人一眼就可看到内部舒适用餐环境,眼球视线稍微深入移动,美食玻璃展示橱内近60种佳肴就映入眼帘。

而生活中,不少人是抱着省钱目的到各家菜饭餐厅用餐,他们下意识忘了吃是可以讲究的,一般是匆匆和将就地进食即离开;但是到滷肉霸王飯用餐,客户能轻易感受差异化,原来付同样菜饭价格,和其他餐馆比较起来,在这里享受到的环境简直是太舒服和卫生。

不仅如此,每间分行的墙壁装饰皆融入经典著作语录,让顾客燃起正能量与正念,帮助那些困惑琐事与忙碌生活的打工族,在用餐之余,解开心结和化解不如意。

客怀国际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拿督斯里郭观华欣慰,滷肉霸王飯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稳定的品牌识别与记忆,在团队的努力下,也清楚地让消费者见识到,原来杂菜饭也能做到那么精致。

安心和愉快用餐体验

任何一间滷肉霸王飯都会为菜肴明码标价,环境卫生,让顾客享有安心和愉快的用餐体验,这有效与顾客建立起情感连接,常来光顾。

言谈间,郭观华看重员工在食材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他说:我们一直把客户的安全和卫生放在首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顾客用餐时,能够享受到一个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这些措施包括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员工的卫生培训,以及食材的高标准质量检查。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客户都感到在我们的餐厅用餐是一种安心和愉快的体验。

此外,郭观华提到与众不同之处,还包括顾客能接触到更多个性化的用餐体验,比如推出自助式特制菜单,厨师烹饪的美食,不仅能供上门客一饱口福,也能给客户带到聚会活动中,省却准备食物的时间,筹办方能更好地投入在聚餐交流的美好时刻。

记者到访新山彩虹花园滷肉霸王飯门市,店长伍国豪提到目前的可定制菜单服务,送餐范围只限餐厅附近,地点太远则是顾客自取。

菜单创新 满足熟客新客

呈给客户的菜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厨师长陈林有每隔一个多月就会创新菜单,引入新的菜肴和食材,满足熟客之余,也要吸引新的顾客上门。

除了中式菜肴,他也考虑把西式和日式菜肴纳入未来的菜单中,旨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厨师一天至少煮食3次,确保让顾客吃到爽口与有温度的菜饭。

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客怀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郭观煌坦言,其公司餐饮服务还能做得更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竞争力。

他提到公司未来动向,包括多个方面,除了菜单创新、持续做好食物安全和卫生以及推出可定制菜单,团队也会善用社交媒体和客户互动。

我们会安排职员积极投入在社交媒体,与客户互动中听取反馈,也不定时提供特别促销和发布活动信息。

优化包装 易以识别品牌

郭观华指出,随着外卖业绩增长,滷肉霸王飯会进一步加强外卖和送餐服务。

餐厅将加强与外卖平台的合作,并优化外卖包装,以确保外送的食物依然有质量和温度。

总的来说,管理层将继续关注客户的反馈,并寻求不断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需求。

滷肉霸王飯的营业时间是上午930分至晚上830分。

电话:+607-338 1888

电邮:[email protected]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barwangricemalaysia

(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