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投放2万吨仍不够
中国猪价再现涨潮

中国猪肉产能因非洲猪瘟而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价格飞涨。

(北京6日讯)中国政府为稳定国庆期间猪价,中国官方在“十一”长假前夕,向市场投放2万吨的进口冷冻猪肉。不过,根据行业网站监测,4日起,各地又出现猪价涨多跌少、整体上涨的趋势。

根据行业网站中国养猪网监测,4日中国多个省市猪价上涨,5日上涨情况扩大,除了北京、云南出现小幅下跌,以及上海、青海、宁夏、湖南、贵州持平外,其余猪价皆为上涨。主要养猪区域生猪价格约为每公斤人民币27.88元(约16.33令吉)。



中国行业信息平台对6日猪价的预测中,26个省市有25个都是上涨,仅海南省持平。

中国分别在9月19日、26日各投放1万吨中央储备冷冻猪肉,目的在于稳定10月1日起为期一周的长假期间猪价。不过,中国去年的猪肉生产量约为5400万吨,占全球一半以上,能够进口的量有限,恢复产能才是让猪价平稳的根本之道。

中国农业农村部的资料显示,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中国的生猪大量减少,8月的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8.7%。中国国务院8月下旬提出稳定生猪生产的措施,鼓励农民恢复养猪。

不过,从中国养猪论坛上农民的意见来看,担心染上非洲猪瘟、以及无法保证半年或一年后猪价是否仍处于高位,这些因素让猪农裹足不前。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言论

谈数字、数位与数码/杨欣儒

digital这个词语最近在我国媒体频繁出现,不同媒体有不同译名:数字、数位、数码。

根据《南洋商报》4月26日A3版的标题是“国家数字公司委任5新董事”,显然,这个译名 “数字”,是根据主流大陆的译法。原来digital有3种译名,大陆叫“数字”,台湾叫“数位”,港澳叫“数码”。

早年(约十多年前),本地媒体只见“数码”,例如数码相机,大家尚未知道有“数字”这个译名。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用词倾向于主流大陆的用法,所以媒体采用“数字”的占多数。

谈起大陆的译名,不得不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委)。它是世界汉语译名的权威机构,迄今处理了约160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工、天文、心理、交通、建筑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汪辜会谈”顺应民意,把“探讨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列入了共同协议之中。迄今两岸已在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对照研讨活动,出版名词对照本达20多种。

笔者最近参考了名词委出版的《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发现两岸统一词语倒是不少,例如: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泡茶效应、体温计等。

两岸存在大量同物异名

不过,两岸仍然存在大量的同物异名,以下为几个例子。特快专递(express mail),台湾叫“快捷邮件”;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台湾叫“宽频网路”;生理反射(physiologic reflex),台湾叫“生理反应”;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台湾叫“核反应器”;导弹(guided missile),台湾叫“飞弹”;数据文件(data file),台湾叫“资料档案”;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台湾叫“奈米材料”;收件箱(inbox),台湾叫“收文篮”;二进制/二进位制(binary system),台湾叫“二进位码”;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台湾叫“人口老化”;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台湾叫“人机交互作用”;智能卡/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台湾叫”智慧卡”。

一些词语我国惯用的,却原来是台湾特有的词语,与大陆的有异。例如,喷射飞机(jet airplane),大陆叫“喷气式飞机”;晶片(chip),大陆叫“芯片”;档案夹(folder),大陆叫“文件夹”;奇异果大陆叫“中华猕猴桃”等。

同物异名不利于信息传达与交流,两岸之间词条的对应问题必须尽早解决。这样,对于我们海外的汉语媒体工作者与读者就不会产生混淆。希望两岸的科技名词能尽快统一下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