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免做好事反被骗
网上筹款 查好好再捐

周锦欢(右)会先探访要求筹款的病患,也会索取医药报告过目。(档案照)

(怡保5日讯)网上医药筹款泛滥,真假难分?业界人士授招,留意贴文底下的网友留言与评论,或可看出端倪。

在资讯爆炸的今天,医药筹款贴文在面簿、微信上流传已是屡见不鲜,惟不少贴文在讲述当事人的遭遇后,仅留下银行户头要求民众捐助,没有直接联系的方式,不免令人生疑,到底那是真有其事,还是存心骗人钱财?



一些已过时(或当事人已逝世)的贴文,数年后仍然被人一再转发试图敛财,不知情者以为奉献了爱心,谁知却助长了不良之徒的贪念。

《南洋商报》记者也接受不少人询问筹款贴文的真实性,故特地走访政党专门处理公共服务的专人,从中了解有什么方法可识别一个案件的真伪,真正帮到有需要的贫疾群体。

留意网友留言

霹州行动党公共投诉局主任周锦欢劝勉,民众浏览到一则筹款贴文时,要仔细了解其故事内容,过后也必须留意网友的评论及留言,因为留言中或许有认识当事人,会写上感言或事故的来龙去脉,如此一来可以推测有无破绽之处。

他表示本身有一位朋友,就爱经常转发有需要者在网上筹款的贴文,不过在转发前,他都会询问发贴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为何通过网上筹款、医药费数目等,曾经有发贴人因此而直接拦截了他。



“如果发贴人的举动非常值得怀疑,那贴文虚假也是大有可能。”

他表示无法有十足的把握,指出什么组织或基金的贴文用意不单纯,但普罗大众必须采取谨慎态度,无论是发贴者还是捐款者都需负上责任。

191006N01_C6625-4_noresize

周锦欢:先了解需要
索官方文件上门家访

在面簿上发布医药筹款贴文越渐普遍,主要是面簿的用户及各式各样的群组越来越多,被有心人看中是个谋财的地方。

周锦欢发现,相比以往,近一两年来捐助网上医药筹款的民众已减少,捐款也不会是大数目,多是30、50令吉,相信已提高警惕。

他指本身在网上浏览到类似的筹款贴文时,必定会去了解当事人的故事及需要,但不会捐献金钱。

“网上的群组如今多不胜数,若标明是来自社团或公会,需要先了解背景;若是用私人名义开设,则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无法知晓所捐助的金钱到底用在哪里。”

周锦欢表示,一般上,有选民或民众要求该投诉局协助筹医药费,他会要求对方先附上官方文件,例如医生的信件及医药报告等,那是基本条件。

他说,病人及家人的资料也是不可或缺,本身也会上门家访,查看真实情况,才决定是否需要召开记者会,通过报章向大众筹款。

他坦言,有很多人都会寻求该投诉局的协助,甚至有些还是四肢健全者,不过最终还是由该局决定要不要为对方筹款。

通过报馆或有公信力团体最佳

有需要医药筹款的民众,最好是通过什么途径筹款?

周锦欢认为,通过报馆或有公信力的团体是最佳的途径,能够确保将善款用在当事人身上,也不枉费捐款者的心意。

“若通过网上筹款,那是非正式的途径,除了公信力欠缺之余,捐献者也无法得知款项是否会被滥用,或已经筹足款项。”

他说,别看小网上筹款的力量,因为贴文可以一传十、十传百,且无空间及时间限制,来自世界各地的善款都会涌至,因此捐款者都需仔细辨明。

刘国南(右三)上门家访,以了解真实情况。(档案照)

刘国南:图文并茂难辨真伪
应查证联系资料

霹州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刘国南坦言,网上社交媒体尤其是面簿,有很多医药筹款图文并茂的贴文,甚至WhatsApp也泛滥转发类似信息,令人难以分辨真伪。

他曾接获民众询问筹款信息的真伪,由于不能轻言断定,唯有劝对方用智慧去分辨,包括通过该贴文的联络资料再三查证。

刘国南指出,不法之徒或会利用民众的同情心,通过类似筹款贴文博取民众的怜悯,掏出少至数十令吉、多至数千令吉,积少成多,以筹款为名,敛财为实,不得不提防。

“面簿有图文并茂帖文向公众筹钱,贴文只有个人银行户头资料供民众汇入款项,却没有任何电话查询,另外,一些面簿群组专页只有区区一则贴文,似乎只为筹款而开设,对其真伪有所保留。”

他指出,通常接获民众要求医药筹款事宜,他都会索取医生报告证明并上门家访,确定对方的经济能力真的应付不来,才召开记者会要求大众协助。

“有医药筹款需要的民众,最佳途径是向各地报馆查询求助,几乎所有报馆都设有慈善基金帮助有需要者。”

梁卓经:若涉及以欺诈手段筹款,可被判刑事罪。

梁卓经:有图未必是真相
假筹款可判坐牢

执业律师梁卓经认为,网上的筹款贴文欲辨别确实比较困难,虽说“有图有真相”,但相片也有可能是遭移花接木,或是有心人假扮成病患的亲人公开募捐,那也很难预防。

不过,若以这种方式来筹款,已触犯刑事程序法典第420条文(诈骗他人交出财产),罪成可被判处不少过1年,或不超过10年监禁,及鞭笞及可被罚款。

民众若对某些贴文心生怀疑,或是不认识病患本人,最好还是不要捐钱给来路不明的筹款者。

他也奉劝民众一定要通过特定机构,例如公信力高的国际狮子会、扶轮社,或是报馆等来捐款,主流的媒体也会让人比较放心,否则可能会“好心做好事”。

捐款给网上的贴文,也不能监控筹款者如何去使用该笔款项,若病患已逝世,款项何去何从也无从知晓。

网上捐款小贴示:

●先查看贴文的评论及留言

●本身认识需筹款的病患

●只捐助予通过报馆或有公信力组织的公开筹款

反应

 

东盟+

称“1新元兑4令吉”骗友人数千元 狮城女清洁工判囚1年余

(新加坡1日讯)新加坡一名女清洁工以帮忙找房子、换马币等为由,从同事和朋友骗取钱财。

《联合早报》报道,67岁被告何翠萍诈欺超过1.9万新元(下同,约6.63万令吉),被判入狱14个月。何共面对4项诈欺罪,她承认当中两项,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根据案情,被告2022年4月至5月间是一名清洁工。她在同年4月某天听闻一名男同事要搬离哥哥住家,因此急需租房。

被告主动提出协助同事找房,并在不久后声称找到了,称同事可在6月22日搬进该单位,还宣称会协助对方装修和布置租屋处。

4月8日至18日期间,被告曾6次向受害同事收取一共1.37万元。被告指这些钱是要用于帮同事购买风扇、冷气机、电视机、洗衣机和装修费用等,但实际上她是拿这些钱来赌博。

受害同事在6月22日那天却未能搬入,这时被告却以“疫情”为借口,称租屋程序因此延误。同事之后报警,被告于2023年8月4日被捕,她至今都未向同事作出任何赔偿。

此外,被告也在2023年11月8日欺骗一名女友人。受害者在事发约1个月前告诉被告她要去马来西亚,被告随即声称“有位朋友在银行工作”,能以1新元兑4令吉的汇率帮友人换钱。

受害者信以为真,事发当天汇了4000新元给被告,请被告帮她兑换成令吉。被告承诺会在6天后(11月14日)将令吉交给友人。

然而,被告并没有这样做,还不断更改交钱的日期,最终在12月10日才将8000令吉交给受害者。对方于12月29日报警揭发被告的恶行。

案情也揭露,受害者实际上前后共给了被告9500新元,请她帮忙兑换令吉,但被告只给了1.6万令吉,余款至今没有退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