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超越老板的独断专行/陈绣茗

一天从阅读中读到“君命有所不受”,解说为:途有所不由,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功,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虽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军士对君王的命令也可以不遵从。如果武断简单解释,那就成为损害纪律的原因,或者不愿遵守作业程序的借口。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多年前,在一家公司上班时发生的案子。

当时,这位高层员工便以这一句话,回答其他管理层对其纪律的质问,并且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并没有犯错,结果管理层以这位员工没有团队纪律精神而解雇之。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问题,差别在于应用的时间与场合而已。

案例是这样的,A公司由于投资介入新行业,为免在投资上走上冤枉路故挖角找来了一位在该行业中非常有经验的员工,加入公司成为管理成员之一,期许在其经验的带领下公司可以运作顺畅。

初期,这位资深高管表现得非常好,在短短1年内公司销售业绩从零到百万,而且还具备上升的潜能。创办人当然笑不合嘴,任由发挥。由于业务扩充得非常顺畅,短短1年半,公司扩充到海外。

先斩后奏引不满



这位资深高管仗着自己丰厚的经验,基本上在公司算是打横着走,几乎不遵守管理规则。

在还没有跨国业务时,其他高层成员包括创办人考虑到他每天都需要回到公司主持会议,因此还能迁就其作风,事情就发生于这位资深高管到国外的分公司主持业务会议时,在一场销售说明上用了不当的字眼与做了先斩后奏的促销决定,引来不满。

引用不当的字句,结果带来的是高管的名声受损,先斩后奏的促销决定虽帮公司销货,但却影响利润。

当这位资深高管回国,面对管理层包括创办人的对其突然的决策,而非事先将其计划告知作质问时,还铿锵有词的回答:我人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因为如此,这位资深高管立即受到创办人的停薪调查,在短短1个月内被革除。因为发表了有毁公司高层名誉的言论,结果还惹上官司被告毁谤。

从以上的案例看起来是是而非。这位资深高管确实为公司带来业绩,但是在不对的时间与不对的场合下,采用“君命有所不受”结果,是为自己带来被解雇的后果。

站在上司角度做决策

那如何才能知道那是对的时间与对的场合?方法就是要做决策时,最好自我作快速思维审查,如“要是上司的话,是否也会这样做?”。

这位资深高管就是没有在获得共识之前,草草定下决议并且宣布出去,导致内部运作常陷入紧急状态,在外人(顾客)眼中显现得不专业,引来顾客投诉损伤形象。

除了在内部达成共识,另外就是自己对“取胜的自信心,并且准备好负上所有责任”,那就是以自己的责任心,坚定的实行自己的决定。倘若失败就由自己承担责任。

这种作法“独断专行”,与“独裁专横”或者“独断专恣”,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

要能达到这一点,就是平时就注意加强与上司的思维沟通增进理解,以便确保自己做出的判断不会违反或者超出上司思维范围之内,既使自己有许多创意思考,也可以常沟通使得上司得以理解。

再配合加强自己的判断能力与坚定不移的实行能力,如此下来,在一些非常时期便可以采用“君命有所不受”取得胜利。并非有股冲劲,最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反应

 

名家专栏

为微中小企提供融资方案/李兴裕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决策者关注的话题。

由于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仍严重受限,这限制了它们扩充业务和创新以及承担风险的发展。

证券监督委员会 推出“促进微企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5 年路线图(2024-2028)”,以支持微型与中小企业 (MSME,以下简称微中小企)和中型企业(MTC)是及时的。

微中小企和中型企业被视为国家经济的基本资产。2022年,它们贡献了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4%,并雇用了国内劳动力的64%。

在大马,政府在开发全面的融资生态系统,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金融机构、国家银行的中小企业基金和政府基金,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援助。

2024年财政预算案拨出440亿令吉,用于支持国内中小企业,这些资金以补助金、担保计划、能力提升计划和其他融资设施的形式提供。

在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限制的情况下,这些数字不言而喻。2023年,中小企业融资占未偿还商业融资总额的近一半(49.6%),银行向228万个中小企业账户发放了5280亿令吉的融资。国行已拨款324亿令吉,以进一步加强战略和新增长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融资缺口仍巨大

2017至2023年期间,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系列融资选择,以满足不同增长阶段的微中小企和中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是杰出企业加速平台(LEAP)市场和创业板(ACE)市场(涉及融资总额128亿令吉)、创投资本与私募基金(59亿令吉),以及股权众筹及P2P融资(66亿令吉) 。

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巨大的融资缺口,包括银行融资的可及性提高,以及从资本市场融资等其他融资工具的替代。据估计,2022年微企与中小企的融资缺口高达2900亿令吉。

导致微企中小企融资缺口相互影响的原因,包括微企中小企的特性、不对称的信息流和市场基础设施,以及银行在信用评分和相对于非银行机构严格的贷款评估和标准方面的放贷举措。

由于微企中小企的固有特点和市场失灵,银行不太愿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基于微企中小企的性质和业务运营特点,向它们发放贷款具有风险,因此,它们面临着相对较大的信贷局限,因为缺乏高价值的抵押品,会给银行带来高昂的交易和监控成本。

缺乏有形资产抵押

人们认为向微企中小企放贷具有风险,是因为这些企业在为投资者提供可观投资回报方面的业绩纪录有限,缺乏更好的内部和外部控制,也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并且几乎没有有形资产可以作为抵押。

尽管资本市场为微企中小企提供了融资平台,但它们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融资成本高(专业费用和合规费用)、对资本市场融资选项的认识和准备不足。

微企中小企的市场准入受限和投资限制,导致流动性和退场的担忧,缺乏可靠和透明的信息,是投资者通过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微企中小企时面临的问题之一。

微企中小企投资缺乏支持性基础设施,导致难以促进或推动私募市场交易和贸易销售。

微企中小企难获融资是普世现象,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的评估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有6500万家企业,即40%的正规微企中小企,每年有5.2兆美元(约24.4兆令吉)的融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证监会路线图旨在将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资本市场筹资额增加7倍,从2023年的63亿令吉, 到了2028年激增至400亿令吉,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这意味着,高达 20%的融资将来自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融资是对传统银行融资的补充,可填补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在业务发展和扩张生命周期特定阶段增长的资本缺口。

资本市场融资最适合较新、创新和快速增长的公司,这些公司的风险回报状况较高,或相关的盈利模式通常难以预测。因此,有必要扩大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可用的替代融资工具范围,这对于初创企业、高增长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重要。

该路线图涵盖了3种方法(监管和产品创新、市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下的9项战略和36项举措。据估计,约有1万5000 至2万8000家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有潜力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解决微企中小企、中型企业以及投资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差距,对于满足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需求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认同由证监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执行和监督上述路线图,并与各部门、机构、利益相关者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关键合作伙伴进行协调和合作,以实现成果。

须有战略眼光

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须具有战略眼光,提高初创企业商业计划和投资方案的质量、管理技能与监管、创业技能和能力,这些都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先决条件。

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以及对融资工具的理解,还要支持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制定商业融资的战略途径——优势、成本和风险,以及平衡债务和股权融资的适当工具。

缺乏“投资者准备”是年轻企业家和创业者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我们须在4个维度上努力(科技准备、市场准备、管理准备,和财务准备),重点是提高管理团队的能力、在商业计划中清晰描述愿景,以及为投资者制定清晰的退场策略。

监管框架是提供融资工具的关键推动因素。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是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监管,在保护投资者和支持微企中小企和中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之间取得平衡。

这涉及设计可投资产品和融资工具,以满足金融家和投资者对高回报的需求,同时让微中小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融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