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新利香下月7日登场
首家挂牌烘焙企业

新利香在柔州扎根32年,开设33家餐饮品牌店外,也为本地及新加坡供应面包、烘焙食品等。

(新山21日讯)在柔佛扎根32载的新利香食品有限公司(SDS Group),从传统面包店铺走向现代化企业,下月7日在大马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马股首家挂牌烘焙企业,开展新篇章。根据招股书,新利香新股发售价每股23仙,可筹集2398万8000令吉,全面扩大我国半岛北中部的批发和零售业务。

携手创办新利香的两兄弟,集合各自强项共进退,成为新利香食品的核心人物,带领公司安然度过多次亚洲金融危机,为永续发展扎下根基。



董事经理陈金盛透露,父亲从事中式汉饼烘焙生意,售卖传统的鸡蛋卷、月饼、豆沙饼及烤蛋糕等,皆是纯手工制作,而他们兄弟从小就在店里帮忙。

他说,由于担心本身的技艺偏向季节性的中式汉饼,于是前往新加坡学习烘焙西饼和面包,并于1984年与弟弟陈金才,一起开设“马西利香西菓屋”(面包店),兄弟俩几乎每天工作14至15小时制作面包,就连邻居也过来帮忙当兼职工。

陈金才也是新利香执行董事。

“当时每天要应付巴西古当港口100条土司面包的供应,其他订单都应接不暇,只好开始改良采用机器。”

开餐饮店多元发展



他们直到1987年才正式成立“新利香”(SDS),一步一脚印靠双手打拼与改革,1991年开设10家门市,两年后在新山甘拔士购买3.5英亩土地,投入机械化食品生产,主要生产土司面包(400公克)、带馅面包、奶油卷、马芬及杯子蛋糕等。

为迈向多元化发展,1995年新利香在新山柔佛再也开设首家餐饮店,1999年更推进代工生产(OEM)业务,为新加坡的超市和霸级市场供应烘焙食品。

接着,该公司在2009年收购Wonderful Moderate私人有限公司,推出“Top Baker”面包品牌,也在2016年收购Daily’s面包,芙蓉新城的厂房主要生产吐司面包(550公克)、汉堡或热狗面包,每小时可生产3000条土司面包,供应给中马消费者,打响品牌与市占率,取得相辅相成的效果。

陈金才(左起)与陈金盛兄弟俩在80年代凭着双手拼搏西饼事业。右为第二代接班人之一陈麒名。

与时并进 攻外卖市场

陈金盛指,截至目前柔州共有33家以SDS及Fanpekka Cafe by SDS命名的餐饮店,分别是18家面包店、5家餐厅及10家综合餐饮店(面包与餐饮),单单生产的食品达780种,所有食品皆获得清真认证。

此外,公司财务总监陈麒名补充,创业到守业并非一朝一夕,面对网购趋势,于是也特别开设上网订购服务。

在餐饮方面,则与时下最夯的外卖平台Grabfood及Food Panda合作,同时会针对不同的商业模式调整销售策略。

目前,新利香专注本地市场,过去4年,本地业务占营业额83.8%至91.4%,其余来自新加坡市场。

新利香也在不少购物商场开设餐厅,提供清真餐饮。

筹600万 拓车队增分店

陈金盛表示,土司面包寿命仅4天,新鲜出炉供应给全马各地,而目前旗下有超过1200名职员,在西马地区共有19家分销中心,同时也设立中央厨房。

“大量进货可向供应商谈判原料价格,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他说,上市筹资所得当中的600万令吉,将用作资本开销,扩大半岛北中部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增加罗里车队及在巴生谷开8间新餐饮分店提高营业额。

其余200万令吉则用来购买18辆罗里,及兴建两个分销中心,分别位于槟城大山脚及吉打双溪大年。

“无论行情好或坏,食物依然是必需品。”

他透露,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划上市,而选择此刻大马投资环境复苏前上市,其实是一种生存策略。

他解释,许多投资者因面对国内外经济与股市动荡,手上皆保留现金,而他则选择适度逆行。

赚幅连增4年

他说,属于快速销售产品的食品具备吸引力,在本地市场仍有上涨空间,加上过去4年公司赚幅持续增长,凸显长期发展信心,也为投资者打了一支强心剂。

此外陈金盛也提到,国内还有许多食品店,惟面对后继无人的局面,只好留守本店、缩小营业或变卖经营权,但该公司的第二代接班人延续创办人的拼搏精神,务实地追求卓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增强企业发展生命力。

反应

 

名家专栏

最坏时期已过 金融业趋稳健/奕帆丰顺

随着迈入2024年,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持续影响金融业,主要特征为持续高企的通胀以及严格的监管审查。

银行保持稳固地位

尽管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但美国2月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继续表现韧性。我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即使有降息,亦可能是温和的。银行将继续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趋于稳定,净息差略有收缩,但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30%。此外,净利息收入仍处于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银行存款已从之前的下降趋势中反弹,由去年3月29日的17.28兆美元,略增至今年2月21日的17.42兆美元。这一涨势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评级较高的大型银行将避免大规模存款外流。

然而,区域性和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来保留存款。

在地区银行危机之后,资本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大型美国银行,这些银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可以弥补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的潜在损失。去年第四季,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银行的存款成本分别维持在2.01%和1.82%。

相比之下,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和齐昂银行(Zions Bancorporation)等地区性银行为留住客户,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两者分别提高利率至3.12% 和2.57%。

贷款续温和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贷款需求增长将保持温和,2024年将出现个位数增长,主因是受持续高企的利率所抑制。2023年第三季,贷款和租赁余额总额按年增长2.9%,达至343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推动。在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支撑下,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截至2023年第三季,净冲销按年增长0.25%,虽仍处于可控水平,但趋近于历史平均水平。

此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证明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吸收净核销。因此,与疫情前相比,净核销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间的利差仍然要高得多。美国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有能力吸收相关的信贷损失,在面对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更多保障。

较高的利率环境也意味着未实现损失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季的未实现损失总额达到了6839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大银行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加强其现金头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来持有这些资产直至到期。

与此同时,区域性和中型银行继续面临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过度投资风险,尤其是与办公楼领域相关的风险,以及多户型投资组合的重新定价风险。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型银行的商业地产集中度(通过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除以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贷款及租赁准备金的总和来计算)仍显着较高。此外,从个体层面来看,近190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持有的商业地产贷款未偿还的余额超过了300%的监管门槛。

保险高利率高回报

利率环境持续高企亦将成为2024年保险公司的利好因素。保险公司可以将到期投资组合中的保费重新投资,并将新签发保单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分配到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中。

此类战略投资预计将提高盈利能力并产生更大的回报。这一环境将特别有利于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等长尾保险产品。

除了提高投资回报外,人寿保险公司亦提高保费作为降低通胀风险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长。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预计寿险公司保费将强劲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增幅为2.3%。这一预测超过2023年1.5%的预期增长。

尽管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背景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萎缩的挑战,但仍受积极因素支撑。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保险公司进行退休规划,以及促进储蓄的立法举措,例如美国提高401(k)的缴款限额,成为人寿保险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经济不可预测性周期的推动下,非人寿保险行业的收入亦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些因素提醒企业,保险行业在促进商业线的风险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个人保险来说,劳动力市场强劲仍将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而,通胀加剧和索赔频率及严重性的增加,导致索赔成本不断上升。这一情况预计将有所改善,原因是保险公司已重新定价保费,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的真实成本,从而支持承保的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约80%投资组合分配给风险较低的投资级别债券(占69%)和保守型的非办公室类抵押贷款承保(占11%)。平均而言,办公室类贷款仅占寿险公司总投资资产约3%。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拥有大量缓冲应对2024年及其后利率上升和潜在信贷损失带来挑战。

首发股市场复苏中

尽管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但公开发行的活动仍基本保持低迷。2023年全球总收益按年下降33.2%。即使是Instacart等备受瞩目的科技上市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估值亦持续呈现错配差距。

由于我们预计2024年融资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司可能会发现定价、执行和规划交易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缩小估值错配差距。

此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降,通胀数据逐渐降温,亦增强了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的乐观情绪。

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2024年2月29日的交易量按年增长18.7%。我们认为全球IPO活动将持续回升,从而增强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费用收益。

虽然复苏中的IPO市场预计将为私募市场提供利好因素,但私人市场通常会比公开市场的趋势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因此,我们预计资本筹集的结果只有到今年底才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战略性股票选择将产生超额收益,提供超出行业水平的增长潜力。鉴于市场持续波动和降息存在不确定性,选择配置优质公司是一种谨慎和防御性的投资策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