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贸易转移 短期利好
7月出口扬1.7%

(吉隆坡4日讯)我国7月出口按年增长1.7%,表现超越市场预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可归功于贸易转移的短期利好。

虽然逆转6月出口萎缩的表现,但经济学家认为,贸易战带来的短期利好将难以为继,全年出口料最多只会有微幅增长。



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今日发文告宣布,7月出口按年增长1.7%至879亿6000令吉,归功于出口到中国、美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数额增加。

另外,879亿6000令吉也是大马有史以来最高的7月出口值。

根据路透社早前对11位经济学家的访调,预期7月出口会介于萎缩6.3%至增长1.4%之间,预测中值为萎缩2.5%;而大马评估机构(RAM)先前也预期,7月出口料萎缩1.8%。

不过,7月的进口则年跌5.9%,至736亿9000令吉;7月贸易总额亦萎缩1.9%,至1616亿5000万令吉。

无论如何,7月贸易盈余仍录得142亿7000万令吉,按年激增75.6%,也是自1997年11月以来,连续第261个月录得贸易盈余。



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7月出口表现惊喜,或许可以推断为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贸易转移利好。

“尤其是我国出口相当依赖的电子电器产品领域,可能已开始短暂受益于贸易转移。”

双电出口增4.5%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7月我国的电子电器产品出口按年增4.5%至360亿4000万令吉,并且占整体7月出口的41%。

另外,7月大马出口至新加坡按年增3.1%至123亿令吉,主要归功电子电器产品出口走高。新加坡是大马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7月出口数据释放正面讯号,可让人松一口气,因为6月出口意外萎缩3.1%曾令市场大感担忧。

“不过,全球经济前景不佳,加上需求疲软,我认为今年全年出口不会有太亮眼的表现。”

李兴裕预计,今年全年出口按年仍会录得增长,但增幅可能只是0.5%至1.0%。

黄锦荣也认为,今年出口表现不如去年几成定局,但或许还不至全年萎缩。

190905x1101_noresize

 

中美本月互加关税

9月贸易恐受拖累

虽然有短期的贸易转移利好,但黄锦荣认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终究是弊多于利,因此,他预计接下来大马的贸易将受到拖累。

黄锦荣点出,美国从本月起开始对3000亿美元(约1.24兆令吉)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他担心大马贸易也受影响,9月出口数据甚至有萎缩的可能。

“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多为制成品,而我国出口主要以半制成品为多,因此,如果终端需求受贸易战影响,势必也将波及半制成品的需求。”

除了中美,日韩两国目前也在打贸易战。黄锦荣指出,目前尚未知日韩贸易战对大马影响的轻重,但已知的是肯定会对科技领域供应链造成影响。

“与中美贸易战一样,或许会有短暂利好,但长远而言仍是不利于需求增长。”

弱势令吉激励有限今年经济不能靠出口

虽然令吉近日频频走跌,但李兴裕认为,单靠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帮助不大,同时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仍需依靠内需和私人投资。

“虽然令吉贬值或许可以激励特定领域的贸易量,但出口终究还是要靠需求,而目前全球需求仍然疲软。不过,特定行业和产品如橡胶手套可能会受益于汇兑。”

李兴裕也指出,他早前预计令吉兑美元今年杪会在4.20水平。但由于诸多外围因素,目前波动形势仍然较大,因此令吉走势难以估计。

截至今日下午6时,令吉兑美元报4.2045,全日升0.37%;不过,令吉兑美元自8月以来已经下挫1.89%。

他点出,根据早前公布的经济数据,国内经济仍需依靠内需和私人消费的推动。

“今年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应会有限。另外,公共投资依然不尽理想。今年经济增长仍然要靠服务业和制造业。”

早前,国行宣布次季经济按年增长4.9%,同时维持全年增长预测介于4.3%至4.8%之间。

梁仕祥

 

 
 

 

反应

 

财经新闻

去美元化浪潮结构成型 令吉年底料增值至4.08

(吉隆坡23日讯)在结构性去美元化浪潮下,令吉或迎来升值新周期,肯纳格投行研究因而对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水平。

肯纳格投行报告指出,过去多年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去美元化,如今正加速进行,各国央行正在降低美元储备,黄金需求激增,新的支付系统正在绕过美国的金融基础设施。

分析员指出,这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风险、美国财政纪律松懈,以及亚洲非美元贸易崛起。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66%,降至去年底的57.8%。

而黄金则成为各国央行的“避风港”,尤其是中国、土耳其和印度央行,已将其黄金购买量增至创纪录水平。

另一方面,在支付系统去中心化的浪潮中,亚洲区域本币结算正在迅速崛起,好处包括降低外汇交易成本、降低受美元流动性冲击的脆弱性,以及增强本地货币自主权。

本币结算兴起

以中国为首的区域国家,大力推动本币交易,人民币结算量持续增长,大马也在近年积极拓展与中国、印尼及泰国之间的本币结算机制。

“20%贸易以本币结算的目标,反映了一项战略重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增强本币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还有,分析员也指出,资本市场也在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做出反应,投资组合重新平衡提供了一些最明显的信号,表明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正在减弱。

“中国的态度更加明确。自2000年以来,英国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外国持有国,这标志着中国的撤退。”

尽管如此,3月份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其他国家继续将美国国债视为避风港,但随着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一致认为美国债务负担轨迹无法永续,担忧情绪日益加剧。

穆迪也与惠誉和标普联手,对美国长期财政脆弱性发出警告。

明年底上看3.95

分析员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之际,若大马能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并重建投资者信心,配合区域货币格局的重整,令吉有望步入升值周期。

然而,报告中也警告,来自黄金、比特币等替代资产的资金吸引力,以及本地改革进展缓慢,或将成为令吉走强路上的最大阻力。

肯纳格投行研究将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的同时,并将2026年底的预测进一步上调至3.95。

分析员指出,令吉近期的升值,常常被视为是美元疲软的副产品,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我国良好的基本面。

在国行稳健政策、持续贸易顺差和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撑下,流入大马资本市场的外资正在不断增加。

“投资者并非简单地逃离美国,而是转向了值得信赖、以改革为导向的市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