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眷恋西藏

西藏,我的爱 / 下篇 

西藏是一个可以让许多伪文青表演的舞台,这点可以从许多拍回来的照片、社交媒体上所留下的文字,乃至回来的分享中发现到。 



然而,再狡猾的伪文青,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以及浩瀚的天地,却一个个不是现形,而是变了模样。是的,大家都变了,除了视野上的开拓外,思维上的冲击,也一次次地洗涤着每一个人…… 

后来,我发现,原来高原雪域并不是伪文青最好发挥的舞台,而是改变我们的一场邂逅。 

藏人也拥有享受繁荣进步的权利。

因为西藏,从旅游变旅行。

去过将近60个城市,西藏可以说是第一个让我学会旅行的地方。 

会这么说,不是因为西藏以外的地方都不值得一提,倒是过去的年少轻狂令自己错过了珍惜眼前的景象。 



而西藏则由于高海拔的缘故,我们必须得在高地上保持慢动作,不能过度兴奋、也不能过度操劳,如此情况下,我们都放慢脚步去行走,好好感受周围的氛围。这样的“逼于无奈”甚至让我们有机会好好体会下,空气吸进胸腔到排出的整个细微过程。

笔者(右)与导游徐天宏合照。

首次感受氧气味道 

这么说并不夸张,由于缺氧,我们买了氧气瓶来吸,结果一团友就笑说,自己活了40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氧气的味道。这句话令我笑翻了,但,自己何尝不也是这样? 

再来,外国人入藏必须得要有导游全程跟随,我们也不例外,而也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导游在一些地方的出现是种必要。 

或许在人人能飞的时代里,只要手机在手我们就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资讯,而这样的旅游方式,更在社交媒体蓬勃的今天,进一步鼓吹了打卡文化,造就了一群群伪文青的出现。 

然而,面对西藏千年的历史、神秘的宗教、传奇的藏药、活佛转世制度,以及各种赋予浩瀚神山及摄人圣湖的传说,若没有导游讲解,或许再美的自然景观都无法深刻、再雄伟的布达拉宫也只是冰冷的建筑,转经轮是空洞的羊群举动,而再精致鲜艳的唐卡最终也苍白空得可以。 

因为西藏,此后每每造访自己无法掌握历史脉络与文化习俗的地方,聘请导游是我的一种旅行习惯。 

懂得席地而坐,意味着我们都放开了。

因为西藏,从自私到同理。 

超乎想象的自然美景、神秘多彩的宗教文化,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都是伪文青们最好发挥的创作素材。但是,这些素材同时却也是令我们自我反省的养分。 

记得我们因为拉萨的都市化而有些惆怅时,导游就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他问:“时间齿轮不断迈进,试问有哪些国家的发展是倒退?”是啊,撇开战乱与天灾不谈,前进的岁月里,怎会有国家的发展会停滞不前? 

时代在进步,人人要求软硬体的发展,那么凭什么阻止藏人享受繁荣的权利?凭什么剥夺他们享受先进所带来的便利?只因为我们想享受、想欣赏那些我们无法挽回的美好? 

导游就感慨,网络世界让藏人见识到外头的繁华景象,若我们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他们做出要求,无疑是自私的。 

西藏总能予人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找自己的感觉。

“伪文青”自我反省

“何况我们也有进行文化与古迹的保育,而且也做得很积极啊。哪些大国怎能那么自私啊?”这一席话不仅让我们汗颜,更让朋友口中“伪文青”的我反省。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更不可能每件事都要依据自己的意愿去落实,就是因为旅程中遇到无可掌握的人事物,旅人才会变得胸襟更宽阔,也更懂得同理他人。 

至于对我们这些肤浅的人而言,或许旅行本来就应该具备这样思想激荡,那样才值得。这也为何,对爱旅行的人来说,旅行是消除仇恨与无知的最佳选择,而如果没有信仰的话,旅行无疑是最好的信仰。 

这片景色的代价是足以闹出人命的高山反应。
雪域的美让人无地自容。
严峻的环境下,幸好藏人有强大的宗教来支撑。

因为西藏,从挣扎到释怀。

很多人会因为高原反应而对西藏却步,这里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高反真的可怕,一些到过西藏的人甚至此后不敢再到这片雪域高原来。然而,对我来说,最可怕的还是内心的挣扎。 

基于不是第一次到访,所以西藏的人文景观是否因为物质主义而影响,我们是知道的,而当地的古迹与自然景色也因为游客的大量涌进而开始出现变化。尽管当局已经竭尽所能挽救与改进,然而充其量也只能缓解负面的发展,却无法改变这股趋势。 

我们在匆匆游览完布达拉宫的回程中,极具人文关怀意识的友人就有感而发:“不应该再让游客进来了,那个木质楼梯就快被游客踏坏了”,而周围的人也附和。我不语,却是认同的。 

西藏随着时代巨轮前进,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大势所趋难于扭转

话虽如此,但,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到过西藏了,所以才这么说,对还没到过的人始终有欠公平。那么应不应该继续让游客大量涌入?还是做一个6D布宫就好?这绝对是一场天人交战的内心拔河。 

当然,这样的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西藏。巴黎铁塔下的吉普赛人不时向游客坑钱、爱丁堡的城墙也开始因为游客的触摸而斑驳,淳朴的济州岛甚至据说也将打造赌场。 

远的不说,槟城的姓氏桥也因为大量游客的行脚,开始出现建筑结构问题。不仅如此,能够反映当地生活面貌的壁画变成了涂鸦,而花钱请来绘制与当地无直接民生关系的叫街头艺术,然后周围林立着同款复制的咖啡馆或奶茶店。 

或许,这就是大势所趋,任谁也无法扭转。当望着耸立万年的珠穆朗玛峰时,似乎了解了人类就只不过是世上的尘埃,只有大自然在见证着我们如何印证因果。 

任何地方都拥抱发展,谁也不能自私剥夺这份自由。

来,去一次西藏吧!

从西藏回到大马后,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去西藏,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找自己。 

来到西藏前,本以为能以相机和文字驾驭当地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然而过程中,及回来后,才发现自己始终败得一塌糊涂。 

我们总看似很了解自己,也本应最认识自己,但是似乎太多的外来因素让我们逐渐迷失。以前,我们饿了就吃;开心就笑,然而现在却可能因为选择多了,“到哪吃”变成了世上最难的其中一道题,而笑,也可能因为场合及周围的人而有了更多的所谓“层次”,计算得可以。 

尤为记得第一次去西藏时,我在大昭寺为了拍一个角度,想也没想就席地坐了下来。当时,我的导游就说“你真适合当藏人,毫无顾忌地想坐就坐。” 如今回想起来,究竟是谁夺走了我们的洒脱与纯粹? 站在俯瞰我们的巨大佛像前,我只能无地自容地忏悔自己。 

飞舞键盘的这一刻,我始终还眷恋着这片雪域高原,想象着再访西藏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与心情。而无论你是否想过到访西藏,或因为高反而却步,我都想告诉你:到一次西藏吧,那绝对是对旅行最好的一场诠释。 

除了高反外,超强紫外线也是高原的一大挑战。
面对雪域高原,我们都无地自容。
西藏竭尽所能地在发展与保育中取得平衡。

反应

 

大千

女子徒步往西藏容貌大变 网友惊叹:像58岁大妈

(北京17日讯)中国一位推车徒步进入西藏的女子近日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只有28岁的她在徒步旅行后,皮肤变得粗糙黝黑,让网友惊叹“像58岁大妈”。

对此,她不以为意,表示自己没有产生过容貌焦虑,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更不会为此放弃徒步。

网传影片显示,一名男子正在路边休息,一名小个子、短发、皮肤粗糙黝黑的女子则拖着简单的行李徒步走来。男子好奇问她的年龄及背景,女子则称她来自中国湖北省,今年28岁,让男子惊讶不已。影片随即在网络走红,大量网友对女子的沧桑容貌表达惊叹。

事主“夏夏”16日接受中国媒体“极目新闻”访问,就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据她介绍,其第一次正式徒步是走川藏线,因觉得它有挑战性,同时也比较神奇,故在2021年11月29日独自从湖北省孝感市出发,途经湖南、重庆、四川,并在2023年1月29日到了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为了旅程,夏夏准备了帐篷、煮饭的工具等,若路上发现少东西就会再补给,当中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行动电源和数据线。今年(2024)1月6日,她再从重庆出发,挑战滇藏线,在两个多月内经过四川内江、云南昭通、四川凉山等地,目前到达云南香格里拉了,打算走完滇藏线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虽然一路上会遇到充电、找水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夏夏认为,这些都可以克服、解决,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一路上也都很安全,有时甚至会通宵徒步。而最美的风景是人,夏夏提到,自己沿途遇到的居民都很热情,例如今年元宵节时,她经过凉山一个村庄时,还受村民邀请去家中吃烤肉,这些经历都令她内心非常感动。

对于突然走红,被网友称样貌跟实际的年龄不太相符,夏夏以平常心看待。她表示,因为徒步变黑,自己容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是很正常的,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容貌变化,更没有产生过容貌焦虑,因未来只要不徒步了,就会慢慢变白,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家人对她也更多的是支持。

至于徒步期间如何维持生计,她表示无聊的时候会在一个专门的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一天最长直播12个小时,期间一些好心的网友会打赏礼物,成为她徒步期间的收入来源,收入取决于礼物有多少,最多可月入过人民币几万元,一般就几千元。

最后,她对网友们的关注表示感谢,认为自己不过就是一粒小沙子而已,“没有他们也没有今天的我,没有他们的关注,谁能看得到我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