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趁最美时候造访西藏

西藏,我的爱 / 上篇 

那天,朋友在离天最近的地方长叹了一口气。



我不知道这口情绪,最后会否在雪域中凝结成高原上的泪,但是,我知道这五味杂陈的背后全是因为我们爱上了这片圣土,也庆幸自己多苦多磨难都来到了这儿。

无疑,能在她还美丽的时候造访过她是一种幸运,否则再过几年,我们也许就只能看见另一个西藏了……一切,没有来日,也要方长。

宏伟的布达拉宫据说将进一步限制游客的参观。

当布达拉宫允许你一亲芳泽前……

并非在危言耸听,但是要到西藏旅游,还是越快越好。这是我们再次到访西藏最直接的感觉。

首先,和过去相比,参观布达拉宫的限制无疑越来越多。布达拉宫不仅是西藏政教合一中心地,更是西藏的地标。和其他世界各地的宫殿或政治建筑不同的是,布达拉宫除了能反映出西藏神秘的宗教面貌外,参观一趟还能让你见识到藏族的建筑智慧、文化艺术,乃至了解政教结合的历史。



可以这么说,到访西藏若没有走一趟这全球最高的政教宫殿,无疑是错过了了解西藏最好的一站式途经。

西藏建筑特色反映出当地的人文色彩。

游客涌入破坏无形

尽管如此,这个堪称西藏精华景点的地方,因长年迎接上万名游客而开始面对威胁。或许很多人不晓得,摄影闪光灯、游客太多的氧化反应,乃至一次次的行脚,其实都对这座千年建筑造成破坏。

其中,里头的一些千年壁画因为氧化作用与油灯烟熏而焦黑得看不清楚、一些木梯更因为长年累月的行脚,而开始不再稳固。不仅如此,海量的游客涌入,也使得神圣宫殿充斥着不懂得尊重的喧闹,以及难以控制的兴奋,大大破坏了原有的庄严与静谧。

为了保护布宫,中国政府开始设下许多条例,如限定游客的参观时间、部分地方不再对外开放,乃至在附近兴现代建文物馆,让游客参观摆满文物的建筑即可,从而分散人流,减轻对布宫的负荷。

记得第一次到访西藏时,在布宫的时间长得足以让我们慢慢欣赏和聆听。当时,时间多得我们不时纳闷则:还会待多久。然而,第二次参观布宫却只能走马看花,甚至还是马不停蹄的那种节奏。

拉萨不乏繁华的街道。

6D布宫避免干扰

首次到西藏的团友不断表示时间不够让他好好欣赏,而我则不敢告诉他之前我们在这座宫殿是何等悠闲,然后心里默默感恩自己数年前来过这里。

或许,这个时候到访布宫的你也应该感恩,因为未来不敢想象。据说,当局有意打造一个6D的布宫,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喇嘛修行被干扰,同时也让西藏最具精神象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对一个游客来说,这样的“限制”无疑是无奈,但是站在人类遗产文化的角度来看,当局的用心却值得赞赏,更值得其他国家学习,而我们也只有在感叹之余,同时庆幸自己在这个时候来到西藏。

若看到此文的你也打算去一趟西藏,那还是越快越好,尤其趁你还能一亲布宫芳泽之前。

西藏还是有淳朴的藏人。

当品牌入驻拉萨前…… 

除了赶在布宫限制越来越多前到访外,现在去西藏绝对也是一个很好时间点,因为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腾飞,许多的国际知名品牌也大量入驻,直接使得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原始文化风貌与大城市越来越相似,其中拉萨就是一个例子。

没去西藏前,总以为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会是一片自然与淳朴,但是从青藏高铁下来时,映入眼帘的是比新山还要雄伟的建筑、比槟城还要繁荣的景象,以及比吉隆坡还要繁忙的街道。

在拉萨,不愁没有星巴克、不愁吃不到K字母的连锁快餐,还有各式各样的国际品牌服饰,甚至还能泡特色酒廊老房子,半夜跑去唱K,其中那包厢华丽得惊人,还没拿麦克风唱李佳薇的《煎熬》,就先因为那豪华贵气的设计张大了嘴。

拉萨的快餐店居然也成了我们的地标。

繁华景象的反差

在那里,穿T恤丹宁裤的人比穿传统服饰的人多,拿手机的人更是比手持转经筒的信徒多出好几倍。

繁华景象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反差,然而认真思考后,我更觉得那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无知,甚至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私。

时代在进步,如果就连不丹都出现了网络、尼泊尔都能使用交友软件,为何西藏就不能享受先进所带来的便利?无论再如何眷恋朴实,也不能阻挡西藏的进步与繁荣,因为藏人有拥抱经济发展的权利,而我们也不能那么自私。

转经轮是当地的人保留至今的虔诚举动。

当虔诚变成一种演出……

经济腾飞下的高原上,尽管拉萨街头手持珍珠奶茶的人不多,但是,拿着手机的人也不少。这样的发展姿态是无可避免的,然而随着而来的局面同样也势不可挡。

首先,一小搓人会以藏族文化当生财工具。所以,你会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藏族卓玛向你收费合照,叩等身长头(五体投地)的扎西要向你收钱后才“配合演出”。

曾经何时与牦牛合照是不必收费的。

对白流畅目无表情

另外,一些所谓的藏族家访,最后也会照着剧本般地成了向你兜售手工品的情节。这些原本介绍藏族文化的卓玛,会目无表情地念着流畅对白,不看画面,你会以为自己聆听着哪台背稿机。然后,直到我们买了她介绍的产品后,才有机会看到她高原红的笑颜。

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向我拿小费才能合照的柬埔寨小孩、想起了高雄那群跳舞没有灵魂的原住民,以及捷克街头选雪糕太慢而驱赶我的店员……当然,对旅业发达的景点而言,这样的局面可以理解,而我们也不能一竹竿打翻整船人。

我就记得第一次来西藏,接待的卓玛十分亲切自然,脸上还印着只有藏人才有的高原红。所以,我相信西藏的人文景观仍有,也应该还很多,导游就告诉我们,至今一些叩拜等身长头的信徒,仍会因为摄影师那不尊重的镜头而发怒。

我自忖:宁愿遇到一群因我不尊重的摄影而发怒的藏人,也不想遇到跟我讨钱才表演的信徒。

当虔诚变成一种演出,我们庆幸在情况未恶劣前曾来到西藏。

团员们与导游合照留影。

当达赖未逝世前……

到西藏时,恰逢第14世达赖喇嘛出走西藏60周年。作为局外人,是很难定义“出走”究竟是“西藏起义”抑或“西藏叛乱”。倒是达赖喇嘛频频的喊话,让我多少关注了些。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他表示只有在印度的活佛才是达赖的转世灵童,更早之前,他也谈及了自己是最后一世的达赖喇嘛,似乎有意终结转世制度。而当我们回来大马后,他又表示,北京指定的转世灵童是得不到认可的活佛。

这是一套值得思考的论述,因为若过去14代活佛都在中国藏区诞生,那么这一系的活佛怎会因为自己身处印度,而“规定”只有印度出世的活佛才是其转世?更令我不解的是,转世怎可能会就一个人的决定而终结?

过去连帝皇也难以驾驭的藏獒,如今只是供人拍照赚钱的工具。

太多政治因素介入

回国后,再翻阅许多关于活佛制度的资料,发现活佛转世需要按照许多的宗教依归和定制寻访来确认的,包括金瓶掣签,而这就是需要中国政府的参与,数百年来都是如此(当中也有例外)。

或许里头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介入,而许多历史瓜葛连当地人也可能有不一样的诠释,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外人。所以,我没有在纠结当中的是与非,倒是在想下一世的活佛必定将备受争议,而能在避开这样的尴尬前来到西藏,也都是幸运的。

西藏环境恶劣,不过,景色摄人。

没有来日,也要方长。

其实,上述提及的种种不只是西藏独有的状况而已。全球化的今天,旅业对游客带来了视野上的开拓,以及国家经济的益处外,同时难免对当地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或好或不好,很大程度胥视我们如何看待,以及当局如何进行适度调整。

当然,相信西藏是一个幸福的地方。上天给了她严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了她信仰;给了她恶劣的气候,却也给了她摄人的景观。所以,有理由相信这片雪域是被祝福的,而这片高原也有她值得期待的未来。

我可能没有来日,但,西藏会方长。

这片离天最近的高原到处是风景。
浩瀚天地下,我们与自己最接近。

下期预告:西藏是一个可以让许多伪文青表演的地方,但是,再狡猾的伪文青面对浩瀚的天地下,不是现形,而是变形……

报道·黎添华 摄影·陈伟良 、曾雍量、Janet Wu

反应

 

大千

女子徒步往西藏容貌大变 网友惊叹:像58岁大妈

(北京17日讯)中国一位推车徒步进入西藏的女子近日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只有28岁的她在徒步旅行后,皮肤变得粗糙黝黑,让网友惊叹“像58岁大妈”。

对此,她不以为意,表示自己没有产生过容貌焦虑,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更不会为此放弃徒步。

网传影片显示,一名男子正在路边休息,一名小个子、短发、皮肤粗糙黝黑的女子则拖着简单的行李徒步走来。男子好奇问她的年龄及背景,女子则称她来自中国湖北省,今年28岁,让男子惊讶不已。影片随即在网络走红,大量网友对女子的沧桑容貌表达惊叹。

事主“夏夏”16日接受中国媒体“极目新闻”访问,就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据她介绍,其第一次正式徒步是走川藏线,因觉得它有挑战性,同时也比较神奇,故在2021年11月29日独自从湖北省孝感市出发,途经湖南、重庆、四川,并在2023年1月29日到了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为了旅程,夏夏准备了帐篷、煮饭的工具等,若路上发现少东西就会再补给,当中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行动电源和数据线。今年(2024)1月6日,她再从重庆出发,挑战滇藏线,在两个多月内经过四川内江、云南昭通、四川凉山等地,目前到达云南香格里拉了,打算走完滇藏线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虽然一路上会遇到充电、找水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夏夏认为,这些都可以克服、解决,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一路上也都很安全,有时甚至会通宵徒步。而最美的风景是人,夏夏提到,自己沿途遇到的居民都很热情,例如今年元宵节时,她经过凉山一个村庄时,还受村民邀请去家中吃烤肉,这些经历都令她内心非常感动。

对于突然走红,被网友称样貌跟实际的年龄不太相符,夏夏以平常心看待。她表示,因为徒步变黑,自己容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是很正常的,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容貌变化,更没有产生过容貌焦虑,因未来只要不徒步了,就会慢慢变白,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家人对她也更多的是支持。

至于徒步期间如何维持生计,她表示无聊的时候会在一个专门的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一天最长直播12个小时,期间一些好心的网友会打赏礼物,成为她徒步期间的收入来源,收入取决于礼物有多少,最多可月入过人民币几万元,一般就几千元。

最后,她对网友们的关注表示感谢,认为自己不过就是一粒小沙子而已,“没有他们也没有今天的我,没有他们的关注,谁能看得到我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