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大马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热 势不可挡

“汉语热”席卷全球,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中国的经济崛起。如王正海博士所言,语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发展机遇的承载对象。某种语言是否值得学,首先取决于这种语言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和发展机遇。

换言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强大的国家,其语言越会成为各国追捧的热门语言。



王正海博士:从学中文的非华裔不断增长的情况来看,大马的教育单位应该持续加强中文学科的建设。

王正海博士是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在较早前出席由马来亚大学语言暨语言学学院主办的“第七届语篇与社会”(UMDS 2019)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以“大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现状和展望”作为专题讨论的主题,道出大马对外汉语教学所面对的种种挑战。

放眼全球,汉语热潮愈发汹涌,显现出势不可挡的态势!今年2月,沙特阿拉伯王储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协议,正式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中。

阿联酋开设汉语课程

今年3月,阿联酋教育部计划在当地200所公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急需招聘高素质的汉语教师,并开出每月约1万8000令吉的高薪。

另外,俄罗斯今年也将汉语纳入高考科目之一,而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汉语也已被纳入当地的教育体系。



在2017年,中国教育部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表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回到以中文作为三大语言之一的大马,目前的趋势又是如何呢?

今年是马中建交45周年。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连续7年是大马在东盟国家外最大游客来源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马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促使了学汉语的非华裔族群也逐渐增多。

“大马的华文教育具有独特性,它以汉语为母语进行教学实践,传承中华文化;而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则是母语非汉语的族裔,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也能理解中国的中华文化。”

友族学中文逐年增加

大马教育部的数据显示,非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人数从2016年的16%增至2018年的18%。目前就读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近7万人。

在大学方面,我国20所国立大学均将中文列为外语选修课程之一,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将中文列为学分课程。

“以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我们是大马第一所孔子学院,教学对象主要是母语非汉语的族裔。自2009年成立至今,从起初的数十位学生已增加至目前将近1万人。”

2018年,该院共有9个高校教学点,所开设的课程均为学分选修课。同样在去年,该院共举办了9场HSK考试,考试注册总人数为1710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45.2%。

最受欢迎外语

近年来,大马非华裔逐渐对中国感兴趣,不仅想要更了解中国,也想要学中文,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王正海深信,这不仅是现在的趋势,也是未来的趋势。从学中文的非华裔不断增长的情况来看,大马的教育单位应该持续加强中文学科的建设。

非华裔学习汉语的动机是什么?一,了解新文化;二,掌握新知识;三,自我增值。

提高学习成效

“英国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最受雇主欢迎的外语当中,汉语的受欢迎度达31%,成为除欧洲语系外,最受欢迎的外语之一。不少非华裔学生认为,学中文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而有一部分人是受中国影视作品的影响。”

然而,教师的反映则较为负向。他们感觉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而且不具连续性。可能完成现阶段课程后,就不再进修学习了。说到学习成效,一部分学生学完很快就忘光了,这令教师产生一种挫败感。

他指出,大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面临着两大挑战。究竟该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习的成效?

★挑战一:教师质量差异 

目前,在大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主要分为三类,即本土马来教师、华人教师和中国教师。各类的教师各有优势,但也有不足。

·本土马来教师

优势:能够从二语学习者的角度,切身理解汉语学习的“痛点”和“难点”,并有效帮助马来学生学习汉语。

不足: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掌握不够深入,难以教授高级别学生。他们多数是在本科阶段或硕士阶段才开始在中国学习汉语,并修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然成功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还是难以达到母语者的水准。

·华人教师

优势:汉语是母语。

不足:缺乏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专业训练,以及教学法方面的研究。多数的汉语教师毕业自中文系和语言系,而并非对外汉语专业。在中国,约有上百所院校拥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课程内容涵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对比语言学、教学法、教学技巧等特色专业课,用以培养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

·中国教师

优势:大多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

不足:缺乏一线的教学经历,人数不多,且待的时间也不够长,难以影响大局。

★挑战二:教学理念不一 

1.文化内容:重不重要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反映。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以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一定要了解和掌握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结合中国文化,这已经是共识;但在实际中,很多中文教师,特别是华人教师却只关注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对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甚至拒绝文化内容的讲授。

2.汉字书写:要不要教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书写是最困难的一个内容,也是很多学生畏惧的内容,所以很多老师少讲或不教汉字。然而,汉字恰恰是汉语最有魅力的部分,若从汉字入手,有时反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课程设计:是否合理

我国的国立大学把汉语课程设计为一门综合课,而不是分为“听、说、读、写”等不同技能的课程。综合课课时较短,学生语法扩展操练不足,又缺乏听说训练,学生要达到课程目标进行真实交际似乎有些难度。

4.教材大纲:如何规范

目前,大马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两类构成: 一是由该大学汉语老师自编,这些教材有着鲜明的本土化色彩,但内容与中国现实语言有脱节现象,甚至存在一些谬误之处,也有学生对自编教材不满意。

二是中国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比较规范,但内容缺少本土化内容。总的来说,大马对外汉语教材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来源不一,很难选择。因此,需要加快编写科学的、得到公认的“精品”教材。

缺少师资培育体系

王正海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教材和教学法。

“大马之所以缺少适合当地需求的精品教材,以及缺少优秀的汉语师资,主要原因是缺少与国际汉语教学接轨及众人认同的汉语教学与评估标准。因此,在鼓励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大马需要尽快研制对外汉语教学与评估标准。”

在师资方面,虽需求很大,但却缺少层次分明的师资培育体系,这也是现今缺少优秀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主因。

他建议,这需要整合各方力量,争取在大马一两所大学内筹划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包括本科和硕士项目,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此外,鉴于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搭建一些学术平台,如围绕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主题、开展工作坊或研讨会;甚至可以考虑创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期刊,设立高端交流平台,提升大马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汉语不仅是语言,还要是有用的语言。在传统教学框架下,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除了基础汉语外,尝试开设‘汉语+职业教育’、商务汉语、预科汉语等,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

“此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抖音(Tik Tok)等手机应用程式,努力让课堂生动起来,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报道·游燕燕 摄影·叶添益

反应

 

雪隆

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 奖励师生推广中文

(吉隆坡25日讯)由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和中国汉考国际主办的“2024年(第二届)马来西亚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日前圆满落幕。

其中,大会举行了3场颁奖仪式,以奖励过去一年来马来西亚各源流学生和老师所参与的中文大赛和培训项目。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CTCSOL)考试是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是语合中心中文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选拔和录取的优先与必要条件。

汉文化中心于本年首次派出14位马来西亚中小学老师参与这场为期14天的培训项目。参与老师包括黄安伶、尤思家、廖薛淘、苏美玲、廖雪君、郑淑晶、杨秀婷、黄敬凌、沈宛慧、洪丽雯、张晓薇、王金秀和许秀娟。

由吉隆坡文良港华中校长陈秀珠带领的174名各族学生也在该典礼中领取早前参与中文线上课程的证书。

由汉文化中心和HSK Mock于本年1月20日主办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小HSK中文大赛”吸引了超过3400名学生报名。除了低年组和高年组的冠亚季军以外,大会也为每个年级获得最高分的十位学生给予特别奖励。

首届HSK中文大赛低年组冠亚季军分别由林芯瑜(汉民华小)、刘秋驿(美里珠巴中华公学)和黄琳恩(民都鲁尚文华小)获得;高年组三强得奖者为曾木措(光汉华小)、陈丽颐(文良港民义华小)和文韵茹(光汉华小)。该大赛共送出价值超过4800令吉的奖金和奖品。

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在致词时表示,以上3项活动都是历史首历,象征国际中文在马来西亚成为世界学习的榜样,符合我国是除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外华文教育最强的国家之称号。

出席嘉宾包括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汉考国际副总经理刘小龙、HSK Mock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员杜宏霞、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校长、汉文化中心董事经理吴明倪、雪隆区华小校长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