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欧央行终结通胀限制/Hans-Werner Sinn

对于许多经济学家来说,一个相当糟糕的预期已经得到证实:欧洲央行决定让欧元区通胀。

在欧洲央行7月25日召开最新政策会议之后,即将离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明确表示,欧洲央行看似无害的1.9%的通胀目标,实际上将成为未来几年扩张性货币政策新阶段的基础。这带来的影响将比欧洲央行迄今所采取的刺激措施都要大,并可能给欧洲经济造成更大风险。



我们应该记得,《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将维持物价稳定这一单一且不可妥协的目标赋予了欧洲央行,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这将意味着通胀率为零。这与赋予其它央行的使命截然不同。

然而,欧元的引入导致南欧的利率下降,引致通货膨胀泡沫,使得一些国家的物价年增长率超过2%。

自2018年夏季以来,德国制造业一直处于衰退状态。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当时辩称,价格稳定的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并指出,一些衡量上的错误使得政策制定复杂化。因此,当局表示,他们将容忍欧元区整体平均通胀率高达2%。

由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之前不重视一些国家所面临的竞争力下降风险,而且不希望减缓德国等经济停滞国家的增长速度,因此也没有采纳旨在降低通胀的限制性货币政策。

接着,欧元危机出现了。随着通货膨胀率直线下降,欧洲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率仍可承受的上限变为了它的目标。



有人突然提出,央行将寻求实现“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率。德拉吉甚至在电视摄像机前一本正经地宣称,这是欧洲央行的使命。

现在,在德拉吉的任期即将结束之际,他正试图让他的继任者拉嘉德受缚于欧洲央行理事会的一项决定,该决定将迫使拉加德将目标定为1.9%的通胀率,相对应的,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偏差产生担忧。

德国工业丰年或结束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这一平均数字,剔除未来高于平均水平的通胀率和近年低于平均水平的通胀率。

为了证明欧洲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新阶段的合理性,德拉吉多次提到欧洲制造业迅速恶化的形势。他希望货币政策能有助于实行重振欧洲经济所需的更广泛的财政政策。

对此,德拉吉很有可能把重点放在了德国上。自2018年夏季以来,德国制造业一直处于衰退状态。在德拉吉宣布欧洲央行新政策的同一天发布的IFO商业景气指数,也为一系列糟糕的经济消息火上浇油。看来,德国工业的丰年可能已经结束了。

即将到来的英国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更多欧洲商品即将实行的关税征收、以及欧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指令(该指令要求,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部分汽车制造商产出的一半或更多),这一系列事件正显著增加德国(和欧洲)工业的成本。

刺激措施增成本压力

但欧元区的货币和财政扩张,对许多如今在全球开展大部分业务的制造企业并无帮助。此外,欧元区国内需求强劲。正如德拉吉肯定地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对服务的需求强劲,工资也在迅速增长。

在此基础上推出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将带来额外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在商品市场同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劳动力市场的国内竞争,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通过廉价信贷刺激非贸易商品领域,通常会给贸易商品领域带来负面的市场因素效应,类似于引发所谓“荷兰病”(Dutch disease)的因素。

“荷兰病”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天然气收入迅速提高工资水平后,荷兰制造商所面临的问题。

德拉吉在演讲中抱怨称,工资上涨对物价的传导作用不够。但是,更多的工资压力和更多的转嫁将毒害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低信贷难保经济动力

利用德国制造业的疲软作为放松货币政策的理由并不令人信服,因为这种政策将主要刺激那些与制造业相竞争的行业,如建筑业和政府。

诚然,工业必须创新,以保持其竞争力,特别是在动荡的经济时期。但这所需要的措施远不在新凯恩斯主义者所推崇的政策工具箱之内。如今,新凯恩斯主义者在各国央行和国际机构中占据了大量席位。

欧洲需要的是能够解放市场力量的结构性政策,而不是以越来越低的信贷成本继续执行一种维持僵尸经济、为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和负债过高的政府部门提供融资的政策。这些行业不能实现欧洲大陆持续的经济增长。

目前也不清楚欧洲央行将从哪里为它想要打的这场新仗找到弹药。

在过去的四年里,欧洲央行的货币存量从1.2兆欧元(约5.64兆令吉)增加到了3.2兆欧元(约15.04兆令吉)。它还购买了价值2.6兆欧元(约12.22兆令吉)的证券,其中包括2.1兆欧元(约9.87兆令吉)的公共部门债券——这一政策与《欧盟运行条约》第123条相冲突。目前利率为零至负。

这一切已然是铤而走险的了。如果欧洲央行现在想走得更远,欧洲的经济体系可能会变得更疲软,更不可持续。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亚洲货币保卫战难取胜/安邦智库

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预计仍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市场对于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近期也不得不调整,这些变化,加上地缘风险的加剧,共同推高了美元汇率。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变化,也引发了全球各经济货币的一系列调整。而本周以来,亚太经济体的货币波动更为剧烈。有媒体甚至警告,美元正推动亚洲各国掀起“货币保卫战”。

亚洲货币的动荡,在市场看来,主要是归因于美元的强势。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大多数亚洲货币正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在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推动下,美元在汇市上普遍走强,从而带动了亚洲货币的跌势。”

由汇率贬值诱发的股市动荡,使得市场担心,美元持续升值会诱发亚太地区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不仅引起资本回流导致资本市场动荡,也破坏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一些国家也开始干预汇率。

避免市场波动

一些市场机构也认为,其实包括中日韩在内,亚洲国家更关注的是避免市场的波动,而不是“捍卫”汇率不变。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在美元日益走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很难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

外汇储备充裕

就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开始重视外部账户的稳定,各国外汇市场和外汇体制都不断进步。

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亚洲地区都放弃了固定汇率机制,而采取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使得汇率波动的影响被降低和逐步释放,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下降。

同时,目前大部分亚洲国家,都保留相当的外汇储备,以应对短期的外汇支出,减缓外部因素的冲击。

另外,除了印度、菲律宾之外,其他亚洲国家大部分在对外贸易中拥有贸易顺差,例如,印尼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月度贸易顺差。这使得这些国家出现汇率危机的可能性大为缓解。

不会系统性崩溃

虽然可能在美元升值的不利局面下蒙受损失,但不致于出现经济的系统性崩溃。

随着市场逐步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美元走强,而亚洲货币仍处于弱势,摩根史丹利认为各央行可能会对降息保持谨慎,而选择跟随美联储。

因为若货币进一步贬值,则可能给通胀造成上行压力,令通胀难以维持在目标区间内。不过,长期保持高利率,维持利差和货币币值稳定,则各国经济势必会放缓,侵蚀汇率稳定基础。

摩根史丹利同样认为,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亚洲国家的降息周期也将相应延后,这也意味着亚洲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不过,其警告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供应紧张导致通胀上行风险,那么这对亚洲经济将是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在供应改善的背景下继续保持较强的GDP和就业,那么亚洲经济体可能也会受益。更强劲的美国经济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亚洲出口。

这种两难的局面,其实表明,美元优势地位之下,亚洲各国在美联储政策调整中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过程。这是亚洲国家难以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的根源。

鉴于亚洲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者角色,各国央行能否应对这种困局,命运也取决于美国经济。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