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人成即佛成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佛教界在谈到“人间佛教”时,时常会提到太虚大师的一首偈语中的一句:“人成即佛成”,这句偈语表达出对“人格”的重视,认为成佛是每一个学佛者的最终愿望,但要成佛首先要完成一个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说成佛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

又有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印顺导师也提到人有三种殊胜是胜于天人的,即(1)梵行胜,指人有惭愧,自知不足,要求自己改善的向上心;(2)忆念胜 ,谓人能从经验的记忆中,启发抉择、量度等慧力,解决问题;(3)勇猛胜,阐明人能忍受极大苦难,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具有坚持达到圆满境界的意志。  正因为人类有此三种特胜,是天道的众生所不及,因此《增一阿含经》也有“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的说法。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人与佛关系密切,那么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佛呢?这可以从佛陀成道后前往鹿野苑教化五比丘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的事迹得到答案。据说当时的外道看到佛陀的庄严相,深深被震撼及摄受,在路旁跪下恭敬礼拜。他问佛陀:“请问您是不是神?”佛陀回答不是,他又疑惑地问:“请问您是不是人?”佛陀又否认了,他对着困惑的外道说:“我不是神,也不是人,我是一位觉悟的人。”

没错!我们学佛就是要成为一位觉悟的人!一位觉悟的人有什么特质呢?那就是融合了大悲心(情感的圆满)及大智慧(般若,理智上的圆满)。尤其,在早期的佛教没有留下任何的佛陀造像,一来是因为他们认为佛陀的造像无法表现出大悲心及大智慧,二来也是因为佛陀说过,佛像不能代表他,因为无法显现佛的悲智圆满的内涵。所以,最早期的佛教雕刻都以莲花、菩提树或佛足印来表征佛陀。

努力学习悲智双修

无论如何,我认为每一位佛教徒都应以佛陀为榜样,努力地悲智双修,让自己的情感超越贪爱执着,让自己的智慧深入般若大海,成为悲智圆满的人,这样就不会被现代许多吹嘘神通,假借佛教名誉,歪曲佛法的附佛外道所迷惑,以致走上远离正法轨道的邪途。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佛教论坛上遇到某位拿督斯里,他虽然年纪很大,但是对于社会的现象也相当地关心。在交谈中,他透漏了自己曽与某位一直强调神通的附佛外道往来。他说当时候和对方不太认识,只是别人介绍说其是一位弘扬佛法的大师。但是当对方知道他是拿督斯里后,就找机会亲近他,要求他向本地的统治者推荐自己为拿督。这位拿督斯里一听到对方的要求,就觉得对方有问题,他认为一位真正的佛教修行者,怎么会那么热衷于追求名位呢?于是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并且断绝了来往。



虽然,老拿督斯里对佛教或佛法不是非常了解,但是他凭着自己几十年的做人经验,在接触后,就看破这位附佛外道的假面具,比那些自称自己是“佛教徒”而追随该好名利的附佛外道的“信众”,显得更有智慧。

古人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和 “人成即佛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人要有成就,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而成佛更是要精进不懈怠,正如佛陀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说的:“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由此可见,人成(佛成)本来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如果怕吃苦,或者有侥幸或投机取巧的心,往往会与附佛外道相应,以致“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的悲剧发生。

总而言之,我们学佛就要懂得悲智双修,要知道因果法则,认真地追随善知识,一步一脚印地走在佛道上,那么就会逐渐圆成道业,达到“人成即佛成”的目标;反观那些贪图快速成就的人,似乎在开始时比老实修行者走的快速,让人羡慕,不过,他们终究是走上了歧途,欲速则不达,反而蹉跎了自己修行成就的时光,乃至在六道轮回,难有出期,令人感到惋惜。

反应

 

登彼岸

略说不邪淫/性道法师

道听图说:性道法师       

孔子的名言:“食色性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两个对人类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前者是生命的维持,后者是血脉的延续。因此,古人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明了看重孝道的中国人,非常重视传宗接代的事情。当然,重视传宗接代就必须靠男女的性行为才能产生结果。

不过,在真正的修行人眼中,色欲却如洪水猛兽的可怕,因为这种贪欲对修道来说是很大的障碍。到底色欲有多厉害呢?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说:“在人的欲望中,最厉害的莫过于色欲(即男女之色)。色这种欲望,没有比它更大及更厉害的东西了。幸亏世间只有色欲这一种最厉害的东西,如果再有同色欲一样厉害的东西,两面夹攻的话,那么,普天之下的人,就会沦陷其中,而无法修行佛道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针对想修行出离世间的出家弟子而言,不适用于在家信众的身上。在家信众可以过着世俗的生活,承担起养家活口的责任,扮演好自己在社会的角色,以及尽到护持三宝的义务。因此,在家信徒不须要像出家法师那样禁止色欲,而是必须依照道德伦理来履行夫妻的责任,也就是说除了合法的妻子之外,不能与别的异性发生性关系。

闭门造车 行为奇怪

不过,有一些人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佛法,或依照佛教的方法来修行。他们独自闭门造车,以自己阅读佛法的领悟或个人的想法来修行,结果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其中就有一些人会以修道为名拒绝夫妻的性要求,并且在闹出家庭纠纷后,把问题推卸到佛教的头上,导致别人误解及诽谤佛教。

其实,佛教的在家弟子所受持的五戒中已经非常明白地说明:在家人受持的只是“不邪淫戒”,也就是只能跟合法的妻子发生性关系,而不能有外遇的性行为,这跟出家人遵守的“不淫戒”是不同的。因此,当发生类似的事情时,希望当事人能理性看待问题,千万不要对佛教胡乱造作口业,以致损人害己。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亲密关系最初的培养,对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良好,没有不忠外遇问题的话,那么孩子的身心比较容易健康成长;假如不幸因为出轨及小三的问题而造成家庭破碎,那么作为父母者应该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神、及爱心去照顾孩子身心灵,让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单亲家庭的生活,减少负面的影响。

2000多年前,佛陀以他的睿智为在家信众制定的五戒就是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让夫妻能够白首偕老,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慈子孝,家庭和乐。愿意受戒认真持守的佛弟子自然能享有美满的佛化家庭生活;不愿受戒,违背了婚姻承诺,且发生外遇者必然会尝到自己所种下的苦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