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苏门答腊“起锚94”宣教之旅回忆录

●1994年5月28日(星期六)

心情特别愉快,已准备好这一趟8天的宣教之旅。



早上9时,我与“学园传道会”的成员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后,也顺利登机。但是抵达印尼苏门答腊首都——棉兰机场时,心情顿时紧张起来,机场不仅人潮涌涌,也非常混乱。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走在街道上,只见车辆横冲直撞,马路也没有间隔白线或者斑马线之类的交通标志。这里车辆多,灰尘漫天滚滚,随时可以听到摩多或汽车的喇叭声,天气烘热像烤炉,我们汗流浃背,像蚂蚁群在跑道上转,脸露惊恐。

晚上7时半,我们聚集在印尼卫理公会的第一场崇拜开始了。踏入会堂,我吃惊得很,会堂富丽堂皇,一个大型的十字架就在我眼前,十字架背后拉开整整30尺浅蓝色的布幕,中间还有一块灰色帘子垂直而下。这样的装潢让我肃然起敬。

合唱团以《传奇主题曲》掀开序幕,讲员与翻译员同步上台,翻译员虽然个子瘦小,却可以同时用国语和华语进行双语翻译,而且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与他那瘦小的身躯成为强烈对比。

崇拜完毕,我们分组到不同的地方留宿,我和一些弟兄姐妹被派到Tg.Pura小镇。那时已是深夜12时,还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到达留宿的地方。我和两位姐妹被安排住在一位夫人的店屋里,她和两个儿子同住。进入屋内,我们的双眼已经困得不能睁开,可是她非常热情,硬是要煮点什么给我们吃。于是她在深夜里生火煮燕麦粥,还不时陪我们聊天,当时我疲累不堪,浓稠的燕麦粥实在难以下咽,脑海里还浮现海外宣教士的画面,在异地生活,何止要适应吃住问题,还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呢!我只好迷蒙着双眼,大口大口吞咽,以便争取睡觉时间。



吃饱后,夫人带我们3个异乡人上楼房,楼房用木板建造,我们转了一个弯又一个弯,楼梯级一层又一层,也不晓得共走了多少梯级才到达睡房,门一开,天啊!一股热烘烘的气流扑面涌出来,房间没有风扇,更别说空调。我们3人躺在像榻榻米的床上,汗流浃背,衣服胶连身体,辗转难眠,耳际只听到嗡嗡的蚊虫声,我告诉自己要忍耐,要接受,要适应,要入乡随俗。看看手表已经凌晨1时40分,不知在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睡去。

●5月29日(星期日)

早上6时25分我们都醒了,但是走出房门还无法下楼,因为楼房还有一道又一道的铁闸门,每一道门不但紧锁,也隔开了每一层楼梯,因为印尼曾经发生排华事件,造成家家户户都如此紧锁,锁的不仅仅是肉身,也包括紧绷的精神。我们只好轮流大声呼喊夫人开门,有时喊得声嘶沙哑,夫人才摇着一大串钥匙慢条斯理走来,每天如此。

梳洗后,我们读一段《圣经》,为着一天的开始感恩祷告。过后,夫人的儿子带我们到屋后看果树。原来这里别有洞天,从店屋外看去,完全不晓得屋后有如此大的园地,还养了鸡鸭和鸟类以及两条狗,把守这片世外桃源。但是有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夫人要我们打捞鱼缸里的水洗衣服。我看着面积像一张正方形饭桌大小,高至腰间的玻璃鱼缸,里头有好几只漂亮的金鱼。夫人笑笑向我点头示意,我蹲在洋灰地,放下洗衣板,捞起鱼缸水时还得小心翼翼,以免把金鱼也捞上来。夫人却随手打捞看也不看,熟练得连鱼儿都会自动躲开,我感到惊愕。

早餐我们和分别住在邻近的弟兄姊妹一起吃炒粿条。然后开始一天的宣教工作,我们在印尼孩子群中教他们华语,一起唱歌跳舞,当地的居民非常亲切,总是堆满笑容,孩子们有一颗单纯活泼的心。有时我们去喝咖啡,与当地居民闲谈,认识他们的生活习俗。

●5月30日(星期一)

来到第三天,已经习惯了这闷热的房间,也懂得如何运用丹田呼叫夫人开门。

早晨迎向晨光,我们以祷告开始新的生活,为着苏门答腊岛祷告,为着遇到的家庭祷告,为着走过的每一条街道祷告。我们分成小组向当地居民分享神的爱,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渺小,爱却越来越大。

我们进入一位老婆婆的家,她坐在椅子上,虽然行动不方便,依然用笑脸迎接我们。我用生涩的苏门答腊语和她交谈,同时轻轻地捉住她的手,她反而紧紧地捉住了我,只见她不断地点头,她听懂我那生涩又浅白的苏门答腊语吗?她好像感受到什么,是从指尖送进她心扉的关怀吗?

晚餐后,我们布置了一个放映室,那是一个空旷的地方,我们用老旧的录像机,还要大力拉扯发电机马达后才能够播放,画面从模糊逐渐清晰。这一晚,我们播放了《耶稣传》。耶稣的故事像留声机一样,缓缓说话,在黑夜里,在点点的星光下传开……

●5月31日(星期二)

我已经开始认识了一些印尼的朋友,也开始定时教导、造就一些小学生及少年人。他们是那么的单纯腼腆,对知识充满好奇,叫人特别疼惜。

今晚是家庭开放日。

黑夜开始笼罩大地时,这个地区的居民陆陆续续来到,大略统计超过90人。我和弟兄姐妹站在简单的木板舞台上,望着坐在长凳上的群众,我们高声唱着《新希望》。希望能带给居民一个崭新的开始,对自己的肉身与灵魂释放的一种希望,也希望他们能从排华的历史恒河中解放出来,不再活在恐惧中,更不再封锁自己。

●6月1日(星期三)

我们的任务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

我认识了一个叫Edy的女孩,她个子矮小,和一般印尼少女没多大差别,她很健谈。我一直用心地听她谈起家人的问题,也尝试抓住故事背后的心酸。她很爱父母,只可惜父母很早就分开,年纪小小的她必须在外头工作赚取几个小钱,她说自己是用劳力买生活。她很有兴趣认识我们口中的耶稣,只可惜工作时间长,不能天天来见我们。她的眼神总是充满期待,而我能付出的实在太少了,我告诉她耶稣爱她,也爱她的灵魂。

●6月2日(星期四)

祷告就是我们背后支持事工的一股无形力量。

今晚我们有“马来西亚之夜”。我们在排练中祷告,在祷告中排练。今晚讲员的道,今晚的节目,都是分享爱的出口。

上帝爱我们,他也爱这个贫民区的族群。这一晚,每一张长凳子都坐满了男女老少,我看着每一双渴望的眼神,看着他们专注聆听的耳朵,就好像小孩子在寻求答案。我的细胞舞动着,心儿也因感动加速蹦跳。夜空中微风吹拂,我们的心却火热。今夜,他们的心灵不再饥渴,不再贫穷。

●6月3日(星期五)

我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里,说着他们口音的话。

每当走在街道上,看着每一个黝黑皮肤的居民,无论遇到的是小孩或老人,他们总是笑脸迎着我,我也总是举起手向他们打招呼。

今天普乐(一位可爱的村民)说他的家人要开烧烤会,邀请了街坊邻里,目的是欢庆自己认识了慈爱的上帝。他要分享爱的故事,要撒下福音的种子。他家境并不富裕,却因为这份爱人的心,愿意拿出储蓄大方宴请。

普乐拿了香喷喷烤好的鸡腿给我,轻声说:“姐姐,原来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谢谢你们。”我忍不住湿了双眼。望着他热情款待每一个邻舍,打从心底向上帝说声:谢谢!

今夜的天空特别亮,望着那点点繁星,一轮弯月上多了一个小天使。

●6月4日(星期六)

今天是我们逗留在Tg Pura的最后一天。大家忙碌的准备着晚上“欢迎会”的节目。这是一个庆典,庆祝一班已经认识上帝,接受祂为生命救主的喜悦庆典。

Tg Pura 教会有了新的使命,8位本地会友立志奉献自己,为着耶稣的爱与村民的灵魂启航。

这8天,我感受到村民散发的真爱与热情,我的血在心底里澎湃。从第一天咽不下的浓稠燕麦粥,进而不能忘怀的鱼缸洗衣水,再者认识纯真的孩童和心地善良美丽的少年姑娘,还有村里的禁忌和礼节,在在成了我学习包容的地方。

今夜我握手向他们道别,我瘦小的双手再度被紧紧捉住,松开手后,余温久久不散……

我要把祝福送给你们,在这离别交会的时刻。我要把我心里的感恩,几许激励的话语送上,因为融化在我心坎里的是多少的热情,多少的欢笑与泪水,还有多少的心愿,愿冰冷的心门敞开,破除迷信的枷锁,得到心身灵的自由。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了Tg Pura.

“上帝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但愿祂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以弗所书三章20至21节)

感谢上帝的恩典丰富有余,超乎我们所求所想,留给我一个无法忘怀的年轻岁月。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