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大排名的省思/利亮时

近日QS世界大学排名榜公布,马来亚大学(简称马大)在2020年的排名榜单中上升了17位,排第70位。

该大学的排名亦是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最佳的情况;马大校长拿督阿都拉欣对此十分欣喜,他表示马大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以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作为标准。



马大能有此佳绩确实令人十分振奋,然而,我们必须思考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别人是否也在向上发展?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有多少?这次2020年QS全球大学排行名,亚洲有3所大学进入20大,跟英美两国的许多拥有悠久历史与知名大学并列,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与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这3所亚洲大学,两所是我们邻国新加坡的大学,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另一所则是中国的清华大学。

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国,既然能有两所大学跻身世界20大,这代表什么?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名列世界第11的同时,其“雇主之间的名声”指标表现优异,排在全球的第14位,这都显示新加坡大学的毕业生能适应世界的变化,并且与时并进。

特定政策导致无法前进

我们马大排名在进步的同时,是否有注意到邻国的优异表现呢?还有中国清华大学在本世纪的超前和优异表现。我国的马大,以前是新加坡马来亚大学的吉隆坡分校,在新马分家之后,成为了马来西亚的最高学府,而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则改名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代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后,再改名为现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按历史的渊源,我们今天的马大,应该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列世界前20大,为何我们被新加坡两所大学远远的抛在后头?我们必须对此作出深刻的省思,我们要有如何的改革?马大目前排在70名,我们基本上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思考如何向上进步。坐井观天只会让我们无法前进,而许多限制性和特定性的政策,更导致我们的马大虽拥有庞大资源,仍然远落在其他大学的后头。

从西方的教育理念来看,大学拥有自主的地位,对内让国民拥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力,而对外则是具有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环境,我们是否还有努力的空间?

(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文教

黄家和:培训华文师资 依大马大增170招生名额

(吉隆坡3日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透露,在昌明政府和华社全面配合下,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中文系,以及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招生,将会提高到分别120及50个名额。

他说,两院在过去2年提供名额大大提升,是华文师资培训中一项很大的突破。

他强调,这将能够让教育部在招收新中学华文老师方面,比起过往有更大的人才库,在往后一劳永逸解决华文师资课题。

他今日在2025年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暨谢师宴上致词时说,华中和国中华文老师的来源,主要来自依大中文系和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

他指出,过去1年半,在与华教团体如华中发展理事会、华中发展理事会多次的讨论后,教育部采取主动跟依大和马大进行讨论,并取得十分正面的成果。

他提到,依大在2022年的录取名额为56人、2023年52人,经过讨论过后,教育部成功在2024年把录取名额提升100%至103 人,而今年开放名额也会达到120 人。

“在马大方面,去年的招生已经从前年的18人增加到33人,今年通过与华中发展理事会的共同协调后,马大将会准备高达50个学额,写下历史最高。”

黄家和说,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是1 年的课程,今年毕业的33位将能迎来更多的未来老师;依大则是4 年课程,去年的103 位将会在2027年毕业,估计2028年能够投入校园服务。

解决老问题 不能一成不变

黄家和说,要解决老问题,绝对不能一成不变。

“就此团队去找出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与华教同道进行全社会的配合,让政策、体制和执行上,不同层次的改革,才能够带来今天这项进步的数据。”

他强调,一个成功的领导,是在退下后,能够看到背后还有许多出色的接班人,他就此勉励在场的资深教师,呼吁大家积极引导新晋的老师,确保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华社的美德,今天的这一次谢师宴,再一次彰显了华社对于教师们感恩的心,也能够鼓励更多华裔子弟献身投入杏坛。”

在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中,今年共有16名教师荣休,获得永垂杏坛奖;45人获得教泽永铭奖(服务30年及以上);26人获桃李满园奖(服务第20年及25年);9 人获春风化雨奖(服务第10年及第15年)。

在场者计有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大马华校退休校长公会永久名誉顾问丹斯里林景清、大会顾问兼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大会主席兼“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筹委会主席林汶珊校长、青运总财政孙汉强、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甄子云等。

林福山:AI无法取代教师

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强调,尽管人工智能(AI)可提升行政与学习效率等,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与引导学生理性判断、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核心能力。

他提醒,若盲目信赖人工智能技术,忽略人类应有的敏感度、文化理解与道德责任时,导致的可能不只是错误的资讯,甚至在政治、种族与宗教等层面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与争议。

他在致词时说,人工智能可以是强大的助手,却不能成为判断对错的依据。

“它没有文化温度,没有历史情感,更没有人类的良知与同理心。而这些,正是教师多年如一日,在课堂上传授与引导我们的核心能力。”

他呼吁社会珍惜并传承教师们教会的批判思维、逻辑判断与人文素养,并善用人工智能,而非被其牵着走。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稳步前行,做出负责任的抉择。”

蔡庆文:华文教师严缺须正视

大会顾问兼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说,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已陷入严重短缺的危机,而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沉重现实。

“这个问题,并不是未来的隐忧,而是我们此时此刻正面对的困境。如果再不行动,未来10年将无人可教华文。”

他指出,政府中学的华文教师,常在资源有限、制度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承担着超重及过量的教学任务。

他在致词时呼吁教育部加速培育华文师资的规划与步伐,务必在3至5年内,设定明确的目标,逐步缓解并解决师资断层的窘境。

他提到雪隆董联会也积极的与多个单位展开合作,包括大马华中发展理事会、大马中文促进会、大马华中校长理事会、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等,共同推动“启航- 培育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奖助计划”。

他说,此计划旨在从制度、财政与人力支持三方面入手,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队伍注入新血。

林鸿泰:缺200华文教师

大会主席兼“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指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持续短缺,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短缺人数已近200人。

他强调,这是很大的危机,不仅是“缺人”的问题,更是“缺未来”的隐忧。

他说,如果中学阶段的华文教育因人力不足而逐渐萎缩,那华小的师资来源也将会枯竭。

“正因如此,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自成立之初,便明确了一个使命,不能坐等变局来临,而要率先出发,护航当前,启航未来。”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