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行为偏差 表现极端
游戏治疗疏导小孩情绪

游疗室的玩具可分为“暴力型”(如玩具枪)和“抚育型”(如洋娃娃)等,从孩子选择的玩具中了解其内心世界。

(吉隆坡26日讯)许多人会认为“情绪”是属于成年人的事,但其实小孩也可能饱受情绪困扰,累积过多就会出现行为偏差,包括撒谎与顺手牵羊,“游戏治疗”因而诞生。

据了解,面对这方面问题的孩子有必要接受游戏治疗,游疗是通过玩具、游戏、绘画、插图和下棋等,让孩子显现出内心受伤的部分、需求、情绪,以及一些旧有的经验。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游戏治疗组组长余莹樱(65岁)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无法有效表达本身的感受,因此,可通过游疗帮助他们“玩出”自己内在的情绪。

她举例,一名小孩进行游疗时若不停捶打沙包,可能是内心充满愤怒;或手持玩具枪射向恐龙模型,恐龙代表何人或何物,也就成了必须被探讨的课题。

选择玩具窥探孩子内心

余莹樱指出,一般而言,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最密切,若母亲可以跟孩子一同成长,协助孩子疏导情绪,这就是最好的情况。

不过,她指若母亲无法处理这方面的问题,累积过多情绪的孩童就会有一些极端表现,如太过文静、胆小、好动、爱闹、爱哭,甚至是行为偏差,包括说谎和偷东西。



3至12岁可接受游疗

“这些行为让父母困扰,老师也不喜欢,因为他们可能随时在教室里因情绪失控而大吵大闹。”

余莹樱说,游疗辅导义工可在孩子游玩过程中,协助他们疏导情绪,并尝试找出他们面对的深层心理问题,进而让孩子得到正向改变。3至12岁的小孩可接受游疗,但前提是必须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尤其是3岁小孩,至少要懂得以点头和摇头方式表达“是”与“否”。

她补充,游疗室有许多玩具,可分为“暴力型”(如玩具枪)和“抚育型”(如洋娃娃)等,从孩子选择的玩具,可一窥他们的内心世界。

反应

 

副刊

游戏治疗
看见自己 听懂孩子

孩子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但拥有主权和决定权,可以自由地玩乐,不受任何人打扰,而且还具有疗愈的力量。这样的世界存在吗?当然存在!不过,这个世界不能少了一个重要元素——有素质的陪伴。

余莹樱:有素质的陪伴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偏差。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世界?那是一个需要特意创造的孩子世界——游戏治疗(简称“游疗”)。



每当看见“治疗”一词,多数人会联想到“生病”。其实,接受游疗的孩子并非生病了,大部分是因为行为偏差,而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游戏治疗组组长余莹樱在辅导方面约有20年的经验,之前是学校的辅导老师。在整个访谈中,她不断地强调:“在游疗室里,孩子就是主人。”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媒介,也是自我表达情绪、想法和行动的工具,可促进儿童的生理、认知、情绪及社交能力的发展。游疗就是借此原理,将治疗的元素加入游戏情境中,以游戏作为治疗的媒介,协助儿童与治疗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治疗法。

在生命线,一个疗程需6次游疗,每次40分钟,一星期一次,需于3个月内完成。每次的游疗收费30令吉。

在游疗开始前,义工会先向孩子自我介绍,也让孩子自我介绍。为了避免孩子面对陌生人感到紧张,义工会使用布偶与孩子交流,并告诉他接下来的40分钟完全是属于他的。



完全尊重孩子

接着,义工会介绍游疗室,告知孩子所有玩具都可以玩,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玩。在游疗进行时,义工无需陪孩子一起玩,只需坐在一旁陪伴和观察,需要介入时才介入。不过,如果孩子要求义工一起玩,义工也要满足他的要求。

虽说孩子是游疗室的主人,但他们必须遵守两个规则:一,不能伤害自己;二,不能伤害义工。即使孩子不懂何谓“伤害”,也会因着义工真心的陪伴而改变,因为双方在过程中已建立了关系。

“义工必须发挥游疗的精神,完全接纳和尊重孩子,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余莹樱模仿孩子捶打玩具的样子。

玩具反映出个性

游疗室里有上百种玩具,每种都经过分类,如动物家庭(塑料动物玩具)、抚育类玩具(家家酒、洋娃娃)、攻击类玩具(枪、弓箭)等。孩子挑选不同种类的玩具可反映出其内在个性和内心想法,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诠释。

案例1:有个孩子在动物家庭类中选了一只老虎和一只鹅。一般都是老虎攻击鹅,但他却让鹅攻击老虎。经过了解后,原来奶奶(鹅)经常欺负爷爷(老虎),孩子觉得爷爷平时都很乖,奶奶不应该欺负他,这样不公平。

案例2:有个孩子一看到家家酒就特别兴奋,一直玩个不停。原来,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可却从来不让他进入厨房,连看也不准看,所以他在玩家家酒时就模仿父亲下厨的摸样,借此得到内心的满足。

案例3:有个孩子选择了一个小的弓箭,玩了一阵子后说:“射不死人的……”,还露出一脸不满足的表情。经过小组讨论后,义工就给他换了一个威力较强的弓箭,那孩子玩起来就特别兴奋和满足。

让孩子抒发情绪

针对攻击类玩具,余莹樱指出:“选择这类玩具的孩子可能经常被欺负,不论是在家里或学校,所以他们希望能用‘武器’来保护自己。有时候,你可以看出孩子一边玩一边露出凶恶的表情,就像真的要把某人杀死。不过,当他们情绪得到抒发后,心情会特别开心。”

“对此,家长会特别担心这种暴力行为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其实,他们过于担心了,当孩子有了一个抒发情绪的管道,日常生活是不会受影响的。”

很多时候,成人的思绪太复杂,很容易会把一些负面思绪套在孩子身上。比方说,女孩选玩具枪,男孩选洋娃娃,有问题吗?一般家长肯定会开始担心害怕,我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

父母会有这种传统想法也无可厚非,但她鼓励父母应该学习建立开放式思维,义工也应如此。男孩选择洋娃娃未必是娘娘腔,我们不应以此批判任何一个孩子,父母和义工应该做的是真心陪伴,让孩子自由地抒发情绪,允许他们玩任何种类的玩具。

游疗室绝不能少了帐篷屋,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它。有的孩子拿了玩具会躲到屋里玩,有的会邀请义工进去一起玩。

“旁述”纾缓情绪

当游疗在进行时,义工除了陪伴和观察,还有一个任务——介入。

义工介入并非是主动跟孩子玩,而是适时地“旁述”孩子的行为。余莹樱举例,如果孩子一脸生气地不断捶打布偶,义工就会说:“你在很用力地捶打布偶,看起来很生气哦!”

透过这种“旁述”的方式反映孩子当下的行为,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了解,心情就会比较舒畅了。至于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事生气?父母或义工未必知道答案,其实也不需要知道答案。

除了“旁述”,义工也需视情况加入孩子的世界,从中建立关系,加强沟通,这是游疗的重要部分之一。

一个5岁的孩子接受了8次的游疗,每次一进到游疗室只静静地站着,什么也不动。原来他是独生子,父母的管教很严格,做任何事都要先得到父母的允许。

细心观察孩子举动

直到第9次的游疗,他开始稍微动一下玩具,义工也模仿他的动作,后来两人就玩疯了。她强调,义工必须要有耐心,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每个举动,再做出适当的回应。

尽管孩子对自由的涵义还不了解,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特别开心,所以他们在游疗室也被允许乱丢玩具、把玩具丢向墙壁、捶打玩具等,尽情地“为所欲为”,整个过程就是一种疗愈。

“如果孩子只是行为偏差,义工不需要特意纠正,只要真诚地陪伴就行了。这个空间和40分钟的时间完全是属于孩子的,孩子可以任意地玩,把所有负面情绪都抒发出来。当他走出这个房间后,他就是正常的孩子了。”

孩子也有情绪问题,看得出还好,看不出才叫人担心。针对年纪较大的孩子(5、6年级),义工会透过绘本、卡片等教导他们认识和处理情绪。一般上,只要孩子有表达能力便可进行游疗,年龄介于3岁至12岁之间,也有少数12岁以上的。

若在观察中发现孩子可能面临一些较特殊的问题如性侵、虐待、霸凌等,义工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协助孩子。

游疗室里有上百种玩具,每种都经过分类,如动物家庭、抚育类玩具、攻击类玩具等。

让孩子自由玩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孩子的不足之处,绝非旦夕间就能修正,父母要急要急不来。

余莹樱说:“他们还是小孩子,是需要时间的,为达到效果可能需要超过一次的疗程。通常在4、5次的游疗后,我们会见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是否有改善。不过,一次疗程后是否要持续则由负责的义工决定。”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疗程次数长短不定,有些陪伴了将近3年。如果孩子的进展不错,我们会慢慢减少次数,从一个星期一次减至2、3个星期或一个月一次,再慢慢地结束。”

父母一般不被允许进入游疗室,只有在义工认为有需要时,才会让父母进去。这么做是因为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玩玩具的方式不妥当,就会破口大骂,令孩子心生惧怕。

“我们会让父母看到义工如何陪伴孩子,孩子可以在游疗室自由地玩乐,为什么在家里不行?他们连玩乐的自由都被剥夺了。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绝对安全、被信任的空间。父母总是对孩子有诸多限制,这就失去了游疗的精神和意义,导致无法建立关系。”

要怎么知道孩子需要游疗?只要父母觉得不能再容忍孩子的行为偏差,便可尝试让孩子进行游疗。最好不要等到孩子产生极端行为后才寻求协助。

在家里设立游戏区

游疗室未必只能在辅导中心进行,在家里也可以做到。她建议父母在家里设立一个游戏区,每个星期让孩子玩40至45分钟,将此设定为亲子时间,并给予孩子有素质的陪伴。

她提醒道,一定要让孩子自由地玩,让他感觉到那段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父母也是属于自己的。

在家庭游疗的过程中,有时父母会无法忍受孩子的某些行为,却没发现那其实是反映自己的过去。当父母发现问题出处并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够做到真正有素质的陪伴,而且那也是一种自我疗愈。

“在生命线进行游疗有一个条件,在孩子做游疗的同时,父母或监护人也必须做辅导,我们认为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到一个家庭。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出自父母或家庭,只要做出调整就能改善了。”

洋娃娃是属于抚育类玩具。
选择攻击类玩具的孩子可能经常被欺负,所以希望能用“武器”来保护自己。

父母会心团体活动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将于今年7月至8月举办一连4场的“因为游戏,看见自己,听懂孩子”父母会心团体活动。日期如下:

7月14日 早上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

7月21日 早上9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

7月28日 早上9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

8月4日 早上9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

欲知更多有关详情,可联络03-4266 6195或浏览面簿Life Line Association Malaysia。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