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心中的仓央嘉措

(图由江子提供)

据说风马旗每飘动一次,就如念了一遍经文。

静卧香格里拉山脉的喇嘛寺院,色彩亮丽的亭台楼阁绕在山腰,蓝、黄、绿、红、白色的经幡,集合着金、木、水、火土的意识,在人们头顶飘扬庇护。



五彩经幡下寻寻觅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最诗意的智慧,最深情的浇灌,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间之情感——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叩长头葡卜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一次又一次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众声喧哗,人云亦云,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仓央嘉措早在三百年前,就给后世留下了一把理解他的锁匙,这把锁匙就是仓央嘉措自己创造的一个藏语词汇:“玛姬阿米”。仓央嘉措诗歌的第一首写道: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玛姬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今天,很多人是透过拉萨八廓街的“玛姬阿米”酒吧知道这4个字的。有酒吧的服务人员告诉人们,那里曾是仓央嘉措“秘会情人”的地方,玛姬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有的服务员还说,玛姬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美丽的误会

事实上,玛姬阿米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未曾生育我的母亲”,此前的外界学者都本着情歌的套路,把这个词理解为“未嫁娘”、“娇娘”、“少女”等等。事际上,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由于年轻的仓央嘉措看到东山冉起的皎洁月亮,心中升起像明月光辉一样广大的慈悲情怀,于是,“母亲般的众生”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年轻活佛的脑海。

对玛姬阿米的观想,是一种修行;对爱情的响往和怀疑,是一种修行;对人生变幻的感概,更是一种修行。从至尊至贵的法王到一无所有的囚徒,再到浪迹天涯的孤僧,仓央嘉措看似失去了昔日的一切,但是这种失去,反而让他更加懂得拥有——他从不提起过往的名位,也不沉迷于未来的虚幻,而是让心时时安住在当下。

道歌方式还原仓央嘉措

最近访问了热腾仁波切,他愿以道歌的方式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所有的寂寞与误解,在圣僧和情痴之间,要为仓央嘉措正名。

热腾仁波切说,从他的诗歌和传记里都可以看出,他从来都没有对他的宗教和佛法产生过任何的动摇。即使不是全部,起码他的大部分诗歌,表达的都是对佛法的敬畏,以及对众生的劝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仓央嘉措,就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一处神秘而引人幻想惹人向往的净土。

我们的导游扎西尼玛,从事旅游包车服务已有10年,问他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 他回答:“寻找心中的日月。”

“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意为“心中的日月”,是藏民心目中至高至尚的“如意宝地”。

在如是祥和的如意宝地,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去! 

走上一条清清楚楚的道路——

反应

 

登彼岸

见山不是山

文:江子

以晴朗虚空为禅堂,悠游自在的行行,以山河大地为蒲团,自然轻松的坐坐。

山风静静流动,莲花如如不动,我也如如不动……

这山中屹立的百丈山国际参禅中心(Buddhasasana International Retreat Centre),围绕着天然树林,池水湖泊,还有竹林,白色的莲花教我们看花参禅。

中心依山而建,建筑巧妙的避开或保存了树木,整个百丈山优美的环境,氧气充沛,温度宜人,一片宁静,且听发起人圆尚师兄泡着山茶;缓缓述说如何在7年的时间内一步一脚印开山劈土建立中心。这里的一花一草,禅味十足的典雅建筑,非常和谐美好。

山水大地祝福每一个来到它面前的人,不急躁,就有山水的缘份,也一定得到天地的祝福。岁月,莫不静好。

翻阅山中一本结缘书——百丈山力行禅寺的慧门禅师《禅师决疑》,其中一篇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 的对答。

问:走路时有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感觉,这是不是小悟?以后可以这么修吗?

答:一般在动态中,眼耳鼻舌身对境,马上思量分别就动了,八识心就动了,这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但是假定你透过修行,不管是参禅,本参话头有着落处了,或者起了轻轻的疑情,或者观呼吸,或者其他修法都好,稍微修了一个状态以后,心有静下来,反而你会更清晰的“见山是山”,但是你不会动念去分别它是山它是水。这种情形,就是因为有了微定,微微的定或微微的起疑情,都会有类似这种情形,会反而更清晰的。

比如说你心稍微静下来,或许坐在禅堂,可以听到4公里外的海浪声。或者你在瀑布里面,一开始进去打坐,只听到淅沥哗啦的流水声,但你稍微用了禅法以后,你可能可以听到远处的鸟叫声、狗吠声,甚至于你还可以听到树叶掉落漩涡的声音。假定你再继续参究,进入疑情非常强大的滚动时,那这个时候,你就完全杵在那边,你都不知道有瀑布,不知道有瀑布的声音,什么都听不见了,就是“见山不是山”的状态。

真正讲,是要疑情爆破以后,你“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你的心依然不动。你这个时候的“见”,是一种心中的“照”。就像一面镜子的照,或者像虚空,对乌云白云的来去不做分别,都是平等的这种状态,那才算。

所以走路时你有“看山不是山”的感觉,这不能叫小悟,这是说你修行上可能到了某种程度,会有一种“觉受”而已,你以后还是要继续的参究。

有时候“看山不是山”这种感觉很容易进入无记,因为无记的状态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这时你最好就握紧拳头,提撕,再往内提问,让你的心变成像一面镜子来照着外面的世界,让它视而不见,见山不是山,都没有任何分别的状态,但是你又很清楚有这一些在。那假定你再往内探究,是完全会进入“见山不是山”,根本你都不知道有身心世界、有你这个人在这边,全部眼见手动脚动都是疑情,那就会更好。 

这样的当头棒喝,一如莲花池里的白莲,这样的洁净华丽。大气、无私、明亮,决定把生命的美毫无保留全部绽放给世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