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搬迁

人有家宅,犹如鸟有巢、蛇有洞穴、狗有窝一样,能安身,避风雨,也是生命成长的据点。

尤其是人类,无论流落到何方,漂泊到何地,没有先安顿好居住所在,就别想做好其他的事了。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根。



     老大和老四最近搬了家。新宅离开旧居几十里路程。家里的器物等放工后与周末一次搬一些,还是无法载完,最后得劳驾运输罗里车,才搬得动大型物件,如厨桌冰箱等等。纵然如此,一些陈旧零散的东西,该丢的还是得丢。另一方面,新宅里也有新的设施和装配,旧居的设施就算还好,也未必全得拿过来。一次搬家,物品迁移,有新添的,也有丢弃的,看似不费事,实际上却也不简单。

     老三去年迁进新居。在这之前,他自己设计作息空间,为各房间的墙壁髹上新漆。工余的时间大半就为此而忙。他为了拥有一个自己属意的画室和读书作息空间,费了好多心思。一个舒服适意的家宅,不正是人人都追求的吗?

     老二去了吉隆坡,家宅里的器具并没有跟着去。假期回来就住在旧宅内,也算方便。这让我想起当年自己被调到外州任职,全家人都跟着搬迁,唯有老宅还留在原地。我因为家里的器物多,尤其是书籍就占了几个房间,所以宁可让屋子空置着,也没有租出去的想法。这样也好,至少假期整家人回来时,就可以住回老家。老家里有很多过往的梦,过去生活的痕迹,一个又一个磨灭不了的记忆。

      某些行业的工作,人事的变动大,而且常常涉及搬迁的事宜。搬迁如果只是像冬天的北雁南飞那么轻巧,无需携带任何物件,那是多么惬意的事!人的搬迁往往没有这么洒脱,单单出门的包袱,就让人动了不少脑筋。有些人一次搬迁,携儿带孙,大阵仗一番。一整个家的用品,装起来就有一辆运输罗里那么多,这些用品就是生活的必需品。这说明了什么呢?会不会是文明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了?雁群展翅过境,什么也不必携带,它们的生活,毕竟比人类简单、也单纯得多了。

漂洋过海搬迁南洋



      雁群的搬迁,是因为气候起了变化。寒冷的冬天居留不易,于是,雁群就千里飞翔,搬迁到温暖的南方去了。人类的搬迁原因可复杂得多。因工作与事业上的理由而离乡背井,只是一个较普通的因素罢了。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宗漂洋过海地搬迁到南洋来,政治的动乱、原乡的饥馑贫困……都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天然的灾难、惨烈的战争,造成家破人亡,在民不聊生的境况下,一些幸存下来的人,忍着痛、含着泪,也只好搬迁他处,寻找可以活命的草原。

     有些搬迁找到第二个故乡,有些搬迁成永久移民。任何的搬迁,都是一种环境的改变,也多多少少造成生活习惯的改变,甚至是生活习俗的改变。也就是说,搬迁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人在其中,就得去适应,去自我调整。我们的老祖宗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作出调整与适应的同时,并没有忘本。他们不管环境是多么恶劣,总是坚持让文化的根留存下来。

     老祖宗的精神是支撑着我们继续发奋努力下去的最根本力量。我们有根有本,就不害怕外来的风吹雨打。我们年轻的一代要秉持的也是这种精神。我们体谅当年老祖宗的千里迁徙,赤手闯天下。我们现在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而时有搬迁,但比起老祖宗当年的漂洋过海是小巫见大巫。我们不应有什么埋怨,要坚毅地去面对。当然,不管我们去到哪里,融入哪一个社群里,我们都不能忘本。

为方便与置业购屋

     孩子们搬迁新屋子,一是为了工作方便;一是购置自己的产业,按月供屋。在竞争激烈的都城里,他们对于成家立业,前途牵系,自有规划。孩子就此向我这个做爹的略事呈报,要我安心,也志在让我与他们的老妈分享他们的喜悦。

其实,在大城镇租房过日子是件饱受煎熬的事,孩子们深明此理,省吃俭用以期拥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努力拼搏,刻苦求进,供期买房也算是了却一番心事。我们抽空南下,跟他们在一起三几天,促进了解,也给他们祝福和支持。最难适应的应该是老大的几个女儿,必须随搬家而转校。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朋友……都会在他们这成长时段产生冲击,是好是坏,都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和接受的。越早去碰触,越早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越对自己有所帮助。

       重要的是,搬迁后要好好营造自己的蜗居,成为祥和、幸福和有温暖的所在。

一个人懂不懂得生活,就从家庭开始。先有家庭的安乐,才有人生的美好。

 

反应

 

文教

10+6华小增建搬迁计划已6年 董教总:仅1新华小1搬迁华小启用

(吉隆坡4日讯)董教总指出,“10+6”华小增建和搬迁计划自2017年10月宣布至今已有6年,然而仅有1所新华小和1所搬迁华小的新校舍已落成启用。

政府宣布增建的10所新华小分别坐落在雪兰莪和柔佛各5所。

雪州兴建的5所新华小为李莱生华小、征阳华小、敦翁毓麟华小、敦林苍佑华小及朱运兴华小。至于柔佛兴建的5所新华小为郭鹤尧华小、沈慕羽华小、敦李孝式华小、陈嘉庚华小及谢华华小。

根据董教总公布2017年批准10+6华小增建和迁校概况报告,10所华小建校计划出现巨大变化,尤为严重的是,柔佛陈嘉庚华小的建校准证在希盟执政时期,教育部没对外宣布下悄悄转让给彭亨关丹中菁华小分校,以成为中菁华小二校,这意味着原本宣布增建的10所新华小,只剩下9所。

针对柔佛华小建校概况,报告指柔佛新山依斯干达布蒂里双威城市的谢华华小于2022年5月10日正式开课,是新华小中首
所竣工启用的华小。该校建校经费由双威集团承担,学生人数逾500人。

“至于柔佛其余3所新华小,即沈慕羽华小、郭鹤尧华小及敦李孝式华小的建校工程则出现种种状况,包括工程被搁置、更换建校地点等,以致影响建校进展。”

报告说,有关华小的建校委员会已向当局申请重新展开建校计划,包括处理土地转名手续,惟目前这些华小尚未正式动工建校。

董教总吁教育部兴建3华小 解决当地华小不足问题

董教总呼吁教育部马上兴建沈慕羽华小、郭鹤尧华小和敦李孝式华小,解决当地华小不足的问题。

董教总说,位于新山巴西古当东美丽町新镇的沈慕羽华小,政府宣布批准兴建后,就率先于2018年3月进行动土礼,但在希盟执政期间,教育部以沈慕羽华小与搬迁至马赛城的新廊华小只有2公里距离为由,认为没有兴建华小的迫切性,因此搁置沈慕羽华小的建校工程。

随着新廊华小学生人数从2020年3月启用时约400人增至目前700多人,显示当地居民对华小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部需马上兴建沈慕羽华小。

“2000年至今,新山的华小数目从20所增至30所,当中3所是新建华小,另7所是从新山区以外的微型华小搬迁到当地。随着这些华小落成和启用,成功舒缓新山和巴西古当华小学生严重爆满的问题。”

报告指新山和巴西古当仍面对华小不足且学生人数过多,当中就有5所华小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以及2所华小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

本查阿南和斯里煤炭田镇没华小 董教总:家长需舟车劳顿

希盟政府执政时期,教育部于2020年1月把原本建校地点在雪兰莪本查阿南(Puncak Alam)的敦林苍佑华小改到槟城大山脚的阿尔玛。因此,原本在雪州批准兴建的新华小从5所减至4所,即李莱生华小、征阳华小、敦翁毓麟华小及朱运兴华小。

至今为止,位于斯里煤炭田镇李莱生华小、雪邦征阳华小及瓜冷金务大湾城敦翁毓麟华小的建校工程还未展开,这些都是屋业发展新区。

董教总说,居住在本查阿南和斯里煤炭田镇的居民日前向董教总反映当地没有华小的困境,造成家长需舟车劳顿,把孩子送到十多公里外的华小就读。

报告也指朱运兴华小的建校工程一波三折。该校最初建校地点为蒲种布特拉柏迈花园。希盟执政期间,教育部基于当地没有需要华小的急迫性,把朱运兴华小建校地点改在金銮镇。

“朱运兴华小于2021年10月期间展开建校工程时,教育部突然发函指示停止建校,理由是要重新审核朱运兴华小的数据资料及所有文件,以厘清该校搬迁至现址是否符合标准作业程序。”

董教总认为,朱运兴华小从一开始获准兴建、更换建校地点到动工兴建,都是在教育部批准下进行,一切依据作业程序,建校工程却半途出现变卦,让人深感不满。

朱运兴华小建委会于2022年1月入禀吉隆坡高庭,针对教育部发出停工令申请司法审核。由于案件还未了结,以致朱运兴华小建校工程停滞不前。

对于槟城建校概况,董教总指虽然教育部把敦林苍佑华小的建校地点改至槟城大山脚的阿尔玛,却没提供校地建校。至今过了3年,该校仍面对没有校地展开建校工程的问题。

“阿尔玛附近华小的学生人数已达到饱和,而且当地仍有屋业发展,因此非常需要增建华小。”

仅柔佛武吉甘蜜新廊华小 完成2017年6微型华小迁校计划

根据报告,政府于2017年宣布搬迁6所微型华小至华裔人口密集区,至今仅有柔佛武吉甘蜜新廊华小完成迁校计划,从东甲武吉甘蜜搬迁到巴西古当马赛城。

教育部批准6所微型华小搬迁的名单中,4所华小是“跨州搬迁”,包括吉打成杰培才华小(搬迁至柔佛)、霹雳务边培民华小(搬迁至雪兰莪)、霹雳太平益华华小(搬迁至森美兰)及森美兰利民济礼仁园华小(搬迁至雪兰莪)。

另2所华小则是在州内进行搬迁,即彭亨关丹班珍华小和柔佛武吉甘蜜新廊华小。

“至今只有新廊华小成功迁校,新校舍于2020年3月落成及启用,是“10+6”增建和搬迁华小计划中,最快完成建校工程的学校。目前学生人数逾700人。”

吉打成杰培才华小停办 料2024年启用

报告指吉打成杰培才华小于2015年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惟于2017年获准搬迁至柔佛依斯干达公主城武吉英达花园。目前建校工程进行中,预计2024年启用。

至于霹雳务边培民华小,该校早在2003年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该校于2017年10月26日获准跨州搬迁至蒲种都会城,并于2022年8月开始动工兴建,预计明年落成及启用,有助于舒缓蒲种区内现有华小学生严重爆满的情况。

森美兰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则跨州搬迁至雪兰莪沙亚南艾美纳镇,该校新校舍于今年6月主持动工仪式,预计2026年新学年正式启用。

“关丹班珍华小原本搬迁至关丹英迪拉马哥打Kota SAS,唯因特定原因,有关校地被发展商收回,目前迁校委员会正积极物色新的迁校地点。

“太平益华华小位于大直弄海岛,目前仍有学生就读,因此董事部决定暂不迁校。”

“10+6”华小增建或搬迁计划 仅2所成功落成启用

董教总说,在“10+6”华小增建或搬迁计划下,至今只有两所成功落成和启用,说明增建和搬迁华小非常不容易,即使已获教育部批准,也不晓得何时何日才能落实。

“从华小建校和迁校所面对的问题来看,教育部显然在批准有关建校和迁校计划后,没进一步的行动规划具体进展,必须由华社,尤其是建校委员会负责校地和建校经费。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建校本来就是教育部的责任,而且从未听说该部批准兴建国小时,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这似乎是华小独有的‘待遇’。

“更严重的是,教育部不透明的作业方式,例如更改建校地点等都没有向华社交代,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被搁置的建校计划,要建委会主动向教育部申请重新启动建校计划,教育部这种置身度外,事不关己的做法让人无法接受。”

董教总强调,教育部需对上述计划负起全责,包括解决校地和建校经费问题,而且列出建校进度表。该部也受促定期向华社汇报建校和迁校计划进展,确保政府的承诺和有关计划顺利落实。

董教总:华文教育面对困境 没获得公平对待

董教总说,2018年至今虽然政权数度更迭,惟华文教育面对的困境不变,没有获得公平对待。

当局恳请政府正视有关问题,展现勇于改革的魄力,致力于纠正过去数十年来边缘化华教发展的不当做法,一视同仁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发展。

董教总秉持的立场原则是,政府需制度化增建华小,根据人口结构和实际需求兴建足够的华小,包括批准没有学生来源的微型华小迁至有需求的地区。

“政府必须比照增建国小的方式,制度化增建包括华小在内的各源流学校,并且需由政府承担全部经费和土地,包括在财政预算案中列出兴建有关学校的拨款,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

对于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完全没提及华小学拨款,董教总深感失望和不满,政府受促作出调整,同时拨款拨地兴建华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