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名人故居

老舍故居今日是民宅,这是侧门。
沈从文故居外墙的牌示。

到国外旅行,总会去看名人故居。

如今各国积极发展旅游业,各出奇招建设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外资,许多名人故居也在旅游的光环下被包装成收费景点了。不过,一般喜欢购物的游客对名人故居兴致不高,参访名人故居耗时又无经济效益,旅行社对此也不积极。



以我自己的旅游经历来说,行程上如有参观名人故居的项目,通常都属自由活动。导游安排了时间让游客自己参观,爱不爱看由你,不想参观的人可以看风景玩自拍喝咖啡。说穿了,想要深度参观名人故居,最好还是另安排时间自己去。

谦卑亲近伟人心灵

人们为什么喜欢参观名人故居?这些名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说白了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然而升斗小民对名人的仰慕是很自然的,置身于历史人物或著名文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应该是你与名人最贴近的时刻了。

一般游客看名人故居,自然与专家学者参观名人故居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与深度也不同。你谦卑地亲近伟大的心灵,聆听名人事迹感受名人风范,然后带着敬畏与满足感离开。

身为写作人,我也喜欢参观文人故居,或许下一次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在精神上能更靠近些。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时空、地理或文化层面上,我们与名人的距离是很大的。但那并不影响人们希望“近距离”感受名人啊!



人们到异国游览名胜古迹,追寻的是历史感。参观名人故居,除了回望历史人物的足迹,也能领会人文景观所带来的美学经验。或许是这种愿望一再地激发旅者按照旅游模式,约定俗成:到英国时一定要看莎翁故居,到巴黎要看雨果故居,到布拉克要看卡夫卡故居,去德国则非得看一看歌德故居不可。

记得以前在美国游走时,每一次经过密苏里州马克吐温的家乡汉尼伯,都要停下来看一下马克吐温的故居,在马氏出生的小屋呆一会,或到密西西比河边看一下,好像那样就能与《顽童流浪记》里的汤姆沙耶亲近一些。

几年前到俄国圣彼得堡旅行时也专程去看普希金故居,可惜当天故居不开放,游客只能在外浏览。于是建筑物外的铜像就成为旅客们的合照对象。那一栋水蓝色的建筑,鲜亮的墙砖和修葺得很整齐的园林,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回想不幸遭遇徒增伤感

自然也想到多年前在青岛小住,曾去看老舍和沈从文故居。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街区靠近青岛海洋大学,那一带都是石板路。当时由友人外甥女带路,花了两天专门看老房子,真的是踏破铁鞋了。

那个小区也是山东大学旧址,很多文人都曾在此居住,很多老房子都已成为民宅,我们只能在高墙宅子外远观。老舍故居位于一条宁静的小巷里,房宅有些破落古旧,草木恣生。庭院除了宅子外一块崭新的牌子以外,给人非常荒凉的感觉。像老舍和沈从文这样的文人,走过他们的故居,不免就想到他们的遭遇,一时徒增伤感。当日的揪心感受,至今都无法释怀。

那年与好友安娜也游了一天崂山。据说沈从文在青岛的时候就很喜欢游崂山,很多资料都提到,沈从文在崂山的九水见到的少女形象让他想起家乡湘西的女孩,日后沈老创作《边城》据说也与此相关。

与安娜游崂山的情景已十多年了。当时带回来的崂山绿茶喝了很久,那淡淡的茶香,有如名人之消失,都是既往的旧事了。

梁实秋故居外墙的牌示。
老舍故居正门。
从另一个角度看老舍故居。
沈从文故居外貌。
青岛文化名人故居街区都是这样的石板路。
青岛文化名人故居街区都是这样的石板路。

反应

 

商余

维京传奇/文戈

我们远征北欧,是追看电视剧《维京传奇·Vikings》种下的因缘。疫下3年足不出户,在家耍废追剧等待疫情过去,《维京传奇》就是那时看的。

3年时间的跨度与密度似乎与正常的日子不一样,宝贵的光阴突然可以挥霍,一心只想把那段诡异的日子速速涮掉。

3年里泡过的电视剧远远超过30年来所看电视剧之总数,很多剧目故事内容如今已经模糊,惟独《维京传奇》这部历史剧,却像植入式晶片那样无法移除。

《维京传奇》片头开始是一支船队缓缓从深不可测的峡湾滑出,背景音乐是Fever Ray的歌曲《如果我有一颗心·If I had a Heart》,唵唵喃喃如魔咒般流泻出来。

音乐以歌声和小提琴演绎,由远而近,从低低的呢喃到雄壮浩荡的爆发声势。歌声如怨如诉在峡湾上空飘扬颤动,场面宏伟震撼人心。

报复禁足3年之恨

每次续看《维京传奇》,都重复沉浸在片头和音乐所带来的撼动,百听不厌。低喃的唱词听着听着就被蛊惑了:

我若有一颗心,就会爱你!

我若有一把声音,就要唱出来!

黑夜过后我醒来,

我将看到明天有什么等着我!”

If I had a heart, I could love you. 

If I had a voice, I would sing. 

After the night, when I wake up ,

I'll see what tomorrow brings.

我对老伴说,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到北欧峡湾看一看。说了多次,首先就把自己说服了。后来终于成行不免私心窃喜,也算是报复了被禁足3年之恨。

《维京传奇》是爱尔兰影业与加拿大历史频道合作摄制的历史剧,在爱尔兰拍摄,2013年在美国与加拿大两地同时首播。此剧描绘了维京人鼎盛时期的故事,主要描述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朗纳尔罗德布洛克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最早有文献记录的北欧海盗之一,曾经劫掠过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今英国)和西法兰克王国(今法国)。

剧中的朗纳尔原本是个维京农民,但是野心很大。他在妻子拉葛沙、兄长罗洛和好友弗洛基的协助下,成为首名率领部属向西航行的维京人,后来终于成为斯堪迪纳维亚国王。

个人对北欧情有独钟,也因为念研究院的时候涉猎北欧神话,其中一个小作业就是比较北欧神话故事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套式结构。

维京人信奉北欧诸神,非常尚武。他们不畏惧死亡,认为人死了不过是到另一个世界旅行去了。他们相信如果光荣战死,灵魂就能进入天国阿斯加德(Asgard )的神宫瓦尔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灵就能在那里饮宴欢歌继续过另一种生活。

《维京传奇》剧中就多次展演了战死的勇士神游到瓦尔哈拉神宫的场景。

一般人谈到维京人,想到的都是他们尚武好斗勇猛凶悍等刻板印象。其实,除了征战抢掠,维京人也是出色的航海家。

最早的维京人出海主要打劫西欧沿海的修道院,后来开始侵入其他欧洲国家。从爱尔兰到不列颠,从法国到东欧,都留下维京人的足迹。史料记录他们向西探险而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甚至抵达北美。

朗纳尔死后,《维京传奇》故事继续上演他的儿子们的事迹,他的后代继续在英国和地中海地区探险。

个人的观感是,自朗纳尔和拉葛莎死后,整部剧的张力就走下坡了。看完第六季,也是最后一季之后,头脑里清楚记得的故事与情节依旧是第一和第二季的朗纳尔和拉葛莎的故事。

爱恨情仇极其暴烈

维京人的爱恨情仇极其暴烈,但朗纳尔和拉葛莎的爱情与婚姻道路上,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情节。

饰演拉葛莎的加拿大籍演员凯特琳温妮克(Katheryn Winnick)把拉葛莎诠释得非常到位,令人觉得,维京人拉葛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当然,剧中人物的原型和历史元素,都是加工敷演刻画,求其活色生香,传奇色彩浓烈。

维京人史实事迹很零碎,《维京传奇》也非严格意义的历史剧。作为普通观众,享受故事的戏剧性高潮之际,倒也无需对比史实挑出与史料不符的细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