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外劳故事
多年前的某个大早,有个替我们工作多年的技术外劳在公司门口等我,看见我从车里下来,就走过来对我说想要借几百块钱买船票回去印尼的苏门答腊,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在乡下前一天骑摩哆车发生意外去世了。当他告诉我这件事时,眼睛布满血丝,眼中噙着泪水,相信他是为了儿子的事而伤心了一整个晚上,一夜未眠。
这个技术外劳勤奋,不多话,也不会聚集在同乡群内搞小圈子,或做小动作的行为。专注在工作上,而且手工很好,很少给他人添麻烦,不需要人家为他的工作善后。虽无领导能力,但有责任感。
正如我们常听闻许多外劳在家乡已有妻室,然而来到这里很多也另有一个伴侣。不知道是宗教因素还是生理因素。
我们的这位技术外劳曾告诉我他有两个妻子在乡下,在这里就寡人一个。每一年两个妻子都会一起来这里住上两三个礼拜,三人相处融洽,从未发生纠纷,连同乡都佩服。只是其中一位妻子没有生育或不能生育,所以只有一个儿子。
我不知道一般人对外劳的整体印象到底如何?是否可以说得出一个具体的真实情况。根据我所认识的一些比较少接触到外劳的朋友,他们对外劳的印象,一般不外就是从事高度危险的建筑工程工作,或在油棕园橡胶园菜园从事种植行业,或在工厂担任技术或半技术劳务,再慢慢的延伸到巴刹、餐馆、商店到家庭的帮佣,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数量之庞大,已经超出我们可以理解的范围了。
可是一般国人并不关心外劳的课题,除了发生重大事故外,大家也不会多去了解外劳,更不要说去接近他们。人数众多的外劳,除了其出生地和我们不一样之外,其他如生活习俗与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并没有两样。甚至一些外劳也在他们国内受过高等教育。
曾在一个工地的外劳宿舍,发现有一个中性人打扮的外劳工友,晚上或假日出去时甚至打扮的花枝招展,走起路来阿娜多姿。我还真担心在以男性居多的工地环境里会受到欺凌。但后来直到工程结束搬离宿舍,也未曾听闻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阅读家乡故事慰藉乡愁
会阅读印尼文和孟加拉文书籍的外劳其实不少,在他们简陋的宿舍房间里,我曾看过他们或在床上或在地上放着几本书,看来就是小说类的读物,一问之下,原来是他们从家乡带过来的精神粮食。以自己的母语阅读家乡背景的故事,或许可以慰藉乡愁。
更叫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发现来自亚齐的外劳在阅读英文圣经。据一般印尼外劳说,亚齐的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人数并不多,反而是东帝汶比较多天主教徒,但就让我在工地遇见这少数中的异数。这少数的非穆斯林在众多的穆斯林群居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有个印尼外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工人,每个月发薪后都会把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乡给女儿上大学。他常说的,马来西亚政府比印尼的好,因为我们的大专生可以申请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贷学金,印尼的大学生大部分要自费,而且费用也不低。从听他说女儿上大学开始,就每半年都提起交学费的事,第三年女儿要求买一辆摩哆车上课,他也寄钱回去给她买了一辆摩哆车。到他的女儿大学四年毕业,很快找到了工作,他也觉得很开心,并打算回乡找一份工作可以依靠女儿。没想到,他还未回乡前就接到女儿的告知,要结婚了。这样辛苦多年的父亲唯有继续留在大马当外劳,继续干活挣钱。应验了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
众多外劳在大马参与了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但他们是失语的一群,没有名字,甚至还会受到歧视。
方文韬:80%员工无准证 护理领域应允聘外劳

(芙蓉28日讯)马来西亚居家护理安老协会揭露,国内有约2200间的安老院及关怀中心,估计有约80%的员工是外籍员工,换言之他们是在没有相关准证下工作,因此员工面对被逮捕的风险,而雇主则可能被提控。
该协会总秘书方文韬说,有约4至5万名老人是居住在安老院,而在我国即将迈入老人国,护理工作成为更大的需求,因此政府应该开放外劳护理领域。
方文韬是与今日与协会主席德仁、财政山姆甘到美嘉威安老院给予创办人刘西堂支持时,这么表示。
他说,大部分的安老院或关怀中心都是以慈善为主,由教会或慈善机构创办,出发点并不是赚钱,而是照顾老人。
他披露,美嘉威安老院的4名外籍员工上周被移民局逮捕,其实这并不是个案,可是在不断争取下,却没有看到眉目。
他说,今日也是到来了解,若安老院关闭,41名老人何去何从?
护理工作难聘本地人
他也说,自2009年开始,政府就不允许护理领域申请外劳,当时妇女部长表示老人应该由家人照顾或聘用本地人,可是护理工作却难以聘请本地人。
“每次进行培训后,到最后是一个也没有留在护理领域,主要是本地人工作机会多,因此对于需要24小时工作的护理领域不感兴趣。”
他说,我国目前有10间政府老人院,若以平均一间可容纳300人计算,也只不过是3000人而已,其余的还是需要安老院去接获这份工作。
他感叹以慈善为出发点的安老院经常面对种种的问题,不过最棘手的还是人力问题,若不解决,是难以负荷我国在2030年,老年人口占15%的情况。
他建议政府重新开放让护理领域聘请外劳时,可以限制人数,可能本地及外劳各占50%。
周世扬与安老协会商讨
美嘉威安老院人力问题
森州关怀中心联合会顾问兼罗白州议员周世扬今日与马来西亚居家护理安老协会同仁探访美嘉威安老院及讨论解决方案。
周世扬是在几年前,任州行政议员期间,发现安老院面对人力问题,因此召集此行业的单位及成立了森州关怀中心。
他说,当时找来人力资源部、福利部及移民局三造与业者一起探讨聘请外籍护工的问题,三造也把问题带至联邦政府,可是至今悬而未决。
“法律是依法执法,可是法外有情,不要让照顾老人衍生另外一个问题。”
他披露,护理行业非常需要人力,一年多前,晏斗竹林观音庙安老院也因为人力问题而逼迫结束运作。
他希望近期能够有好的宣布,让安老院能够安心经营。

森州关怀中心联合会主席兼居家护理安老协会森州分会主席刘西堂指出,该会将于近期展开民意调查,以了解民众对于安老院存在的民意。
刘西堂也是美嘉威安老院创办人,他说,其实此调查是在外籍员工被逮捕前已计划,同时也收集意见,询问民众安老院是否应该存在及是否应该聘请外籍员工。
他是于今日的记者会上,这么表示。
刘西堂披露,去年也有业者面对外籍员工被逮捕的问题,当时本身也担心日后将会面对如此问题。
他说:“20多年前因为爱而开办安老院,如今却变成要爱不敢爱,遭到执法单位阻止我们爱人,阻止我们行善。”
森行动党提供法律援助
由于美嘉威安老院4名外籍员工被移民局逮捕,而创办人刘西堂也可能被提控,因此行动党森州法律局愿意义务提供法律援助。
交通部长政治秘书何永铧今日偕同行动党森州法律局主任李凯业及副主任巴迪班到美嘉威安老院探访时,这么表示。
他说,该党法律局承诺给予刘西堂,不管是在移民局,还是被控上庭的法律援助。
李凯业说:“过去10多年来,不管是火灾、水灾、逼迁等案件,老人在无家可归下,刘西堂都会及时伸出援手。”
“刘西堂向社会伸出那么多手,,如今他有困难,我们要扶他一把。”
他披露,副主任巴迪班擅长处理与移民局相关的案件,因此将免费提供各个方面的法律援助。
不过,他说,由于移民局还未提出提控,因此尚未知道案件的走势,可能面对罚款,不过行动党将作为刘西堂坚强的后盾。
刘西堂披露,目前已致函移民局上诉,希望能够减轻罪行,而昨早也前往录供。
他说,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却让他在行善的道路上寒了心。
他表示,不管最终是罚款,还是监禁,他希望本身的牺牲,能够换来护理领域可聘请外籍员工的曙光。
他说,在新闻见报后,的确接获许多来电,感谢各界给予的支持,现阶段是“见步行步”。
“我和太太梁彩凤已分别61及60岁,已步入乐龄,也有三高,在获得支持下会再考量,若可以聘请外籍护工或有人协助,可能还是会继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