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多款APP被疑窃听......

(北京9日讯)近日,有国内媒体称耗时3个月测试发现多款手机APP疑似通过“窃听”用户对话,精准推荐广告。随后大量网友也反映自己的相似经历,美团、饿了吗等多款APP再陷“窃听门”。

对此,百度回应称,不会、也没有能力“监听”;阿里巴巴则表示,绝不会采取不合法、不合规的手段采集使用用户信息。目前,包括美团、饿了吗、今日头条在内的各大网络平台悉数回应:不可能。



手机APP是否存在“窃听”的可能。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通过手机APP进行“窃听”的技术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但通过语音获取用户信息,进而转化成商品推荐,技术及商业成本均太高,对于企业而言,并无驱动力,企业应该不会这样做。

近日,有媒体称耗时3个月测试发现多款手机APP疑似通过“窃听”用户对话,精准推荐广告。(网络图)

实际上,手机APP“窃听”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英国媒体就曾报道称,怀疑Facebook通过手机“窃听”用户谈话,从而达到广告精准推荐的目的。随后,中国的今日头条、百度等互联网公司APP也相继被曝出“窃听”用户。

“科学的方法应是做软件行为分析和数据流量分析,通过监控录音接口直接查看APP的流量调用情况,而不是通过用户聊天测试这种不科学的方式,”知名网络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至今全球没有一个安全厂商的研究人员分析出某个中国商业公司的APP在实施“窃听”行为。

网络安全专家认为,不考虑其他商业因素,单纯从技术成本角度,商业公司确实没有驱动力去“窃听”用户。

首先是流量成本,手机用户的声音需要上传至服务器处理,即使每天只采集8小时,每天消耗流量至少50M,一个月就1.5G,流量成本太高;其次,收集的语音需要转化成内容、数据进行分析才有价值,单个用户8小时的语音去调用各种复杂机器学习模型,声音转文字、语义分析、意图判别等,单服务器的计算成本,几亿用户一年需花费上千亿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贤刚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技术角度讲,这种“窃听”手段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在企业应该不会存在。因为目前基于数据共享和算法的技术,即使不“窃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企业想要的信息,“窃听”用户日常谈话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企业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中新社)

反应

 

要闻

涉嫌窃听在挪威被捕 大马学生澳洲求学被招募

(八打灵再也23日讯)早前涉嫌非法窃听活动遭挪威以间谍罪逮捕的大马籍学生,是在澳洲求学期间被外国人招募。

以间谍罪逮捕

一名驻吉隆坡的外交消息人士称,一名在澳洲运作的外国情报人员曾与该学生接触。

“他与一名在澳洲工作的外国‘顾问’成为了朋友,获得经济资助。

“这名‘顾问’的行踪受到了澳洲情报部门的关注。他们过后通知挪威的同僚,指两人已一起前往挪威。”

消息对《星报》指出,这名25岁大马学生是来自吉隆坡的低收入家庭,他是前往澳洲墨尔本一家学院修读商业管理文凭课程。 

星报记者到访该名学生位于吉隆坡的住家,他是住在长屋区。 

消息指出,这名学生有告诉父母,关于获得财务资助的事宜,惟父母对外国人招募他们的儿子却一点也不感到可疑。

根据挪威广播公司(NRK)于9月10日的报道,挪威国内安全机构警察安全局(PST)提控该名大马学生,涉嫌在靠近挪威首相办公室和国防部等部门的一辆租赁小汽车内,进行非法窃听。

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中,该名大马学生被扣留至少4周。

挪威媒体说, 嫌疑人自称是一名学生,不过没有在挪威的教育机构登记入学,被捕前生活在挪威,而在扣留期间,警方没收了他的多部携带数据的电子设备。

9月12日,外交部通过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大使馆证实,一名大马人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被捕,相信曾涉及间谍活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