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大马儿童少年
爱互联网更胜电视

把一个能连上互联网的设备和一台电视机放在眼前,你猜年龄介于4岁至16岁的大马人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是82%选择互联网,18%选择电视机!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的数字媒体公司TotallyAwesome的调查披露手机是最受4岁至16岁青少年欢迎的设备。高达88%的儿童及少年会选择智能手机,其次是平板电脑占47%,电视机为45%,接下来才是笔记型电脑37%,桌上型电脑22%。

究其原因,智能手机之所以会成为大马儿童及少年的最爱,其中一个原因是有约60%的受调查者拥有智能手机,36%的人有平板电脑,而只有22%的人拥有电视。

考量到手机的高渗透率,互联网成为主要资讯来源便不出奇了。调查显示,这群孩子每月上网时间高达70小时,平均而言是每天2小时30分钟。

网络广告效果强大



调查显示92%受调查者是透过互联网的网络广告、Youtube、面子书、Instagram、网络红人认识到新玩具,62%透过亲友、42%透过电视节目。

在发掘新节目上亦呈现同样趋势,89%是透过互联网发现新节目的存在,69%透过电视节目,亲友则占了55%。

这样的趋势导致什么样的结果?10个家长当中有8个是在观看了网上广告之后,购买玩具给子女!

190320C04_C5117-0_noresize

190320C04F1PP1a_noresize

 

零食糖果占榜首

在这项调查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调查结果是——4岁儿童至16岁少年的购买力。

针对379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而言每个月零用钱为205令吉,当中有60%的零用钱是花在零食糖果上,饮料占54%,文具占39%,在外用餐占36%,书本和漫画为29%。

另外,虽然高达77%的受调查者仍然当伸手将军,要求父母买东西给他们,但有近30%的人若在网上看到心仪的东西时会自掏腰包用自己的钱购买。

190320C04F1PP1b_noresize

 

4岁至16岁少年在社交平台也相当活跃,94%的受调查者声称使用社交平台,与之相反的是,98%的家长担心子女在社交媒体上的安全:

190320C04F1PP1c_noresize

 

190320C04F1PP1d_noresize

同场加映:
防止网上诱拐 做足隐私防护

另一方面,根据卡巴斯基实验室的数据,年龄介于6岁至9岁儿童里有超过半数每天都上网,每3个家长当中就有1个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子女在网上的所见所闻。

赫瑞瓦特大学大马分校(Heriot-Watt University Malaysia)为大马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所做的研究显示,有7%的青少年的生平首次观看网上色情内容是在满8岁之前。而马来西亚网络安全机构的数据则指出,53.3%的青少年有较高的可能性遭遇网络霸凌。

由此可见,家长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有鉴于设备和作业系统所提供的保护有限,家长可透过安装第3方应用程式提升防御力。

AV-TEST认证

市面上的保护儿童上网工具和应用程式众多,早前防病毒测试实验室AV-TEST就分别针对11款使用Windows 10、MacOS作业系统的桌上型电脑的家长监控工具、以及11款使用Android、iOS、Fire OS作业系统的设备的家长监控应用程式进行测试。

该测试评估了应用程式以及作业系统安全工具的过滤和安全上网设置的表现,涵盖范围防止遭遇网络霸凌、拦阻浏览成人内容、控制私人资料传输、控制使用设备时间、防止网上金钱陷阱、防止网上诱拐以及隐私防护。

在一众的品牌当中,巴斯基实验室的Safe kids、赛门铁克诺顿家族均因优异的表现而取得AV-TEST的认证,家长们不妨安装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

整理·郑美励 图·TotallyAwesome提供

反应

 

名家专栏

作茧自绑的“信息茧房”/林卓锋

在当今以算法为主导的时代,信息已经能通过大数据提炼精准的算法,将特定观点传递给不同偏好的人。

每天我们接收到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是经过筛选的,以满足个人喜好和习惯。然而,这种便利看似让我们享受信息的多样性,却也不知不觉地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的概念来自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凯斯·桑坦斯,指的是当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已选择的领域,或者只追求令自己愉悦舒适的东西时,就会逐渐困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失去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简单来说,就像一群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他们自然会得出一个所谓的共识与真相: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互联网的便利使得我们在信息茧房中无法看到不同的消息和观点,甚至丧失辨别真相的能力。互联网式的速食文化导致世界上的各种信息过于简化,形成了一个为人类设计的舒适而巧妙的陷阱,使人很难从中逃脱。尤其是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配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未来,人们必须认识到越容易广泛被传播和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相。

在这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的数据模型和算法,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从而不断向我们推送符合我们兴趣观点和话题。与此同时,与我们兴趣不符信息逐渐淡出我们视野,最终消失无踪。

远离真相

久而久之,我们接收到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单一,自然越来越难以了解许多事物的全貌和真相。更为严重的是,通过不断推送特定的信息,人们的观点也可以被改变甚至扭曲。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影响。当人们反复接收到同一信息和观点时,他们更容易相信这些信息是真实的,而忽视其他可能性。

当我们在网络上点击某类信息时,相关内容会被大量推送,形成一种磁力,吸引着许多人沉浸在真真假假的信息中,不断点击转发,加入群体的狂欢。

然而当我们清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信息的泡泡中,无法接触到多样化的观点和真实的世界。

信息茧房不仅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多样性,还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习惯于接收同质化的信息时,思维容易陷入一种狭隘的模式,容易忽视其他可能性,更无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创新和发展,限制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走出信息茧房

为了走出信息茧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对待信息的态度。首先,我们应该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不是过分依赖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我们应主动寻找不同的观点和来源。

其次,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报纸和杂志,参与不同领域的讨论和交流,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对话,以扩宽我们的视野。

此外,我们需要培养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不偏袒某种信息,而是愿意接受和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我们应该学会怀疑和质疑,不能盲目接受信息,而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够辨别真假信息,不被谣言和偏见所左右。

最后,教育在培养开放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教授学生们如何主动获取多样化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家长和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信息茧房,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不同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对多元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走出信息茧房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面对和克服的挑战。只有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拥抱多样性和开放性,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长和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迈出走出信息茧房的第一步。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