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承诺

     



接受〈登彼岸〉编辑的邀约写一个小小专栏。他在电话的另一端说:“这回是以网络版的形式发表,不像从前发表于报纸。”网络当然不是个新的玩意儿,但对我来说却还是个新的挑战。

我的习惯是把稿件投寄到报馆去,发表时出现在纸媒副刊上,可翻阅,也以剪存。网络一向不是我的阅读习惯,自然也没有在它上面发表作品的热切欲望。 自己的东西当然也有出现在网络上,可大部分不是直接投稿,而是作品在报纸副刊发表后,流传至网络的。偶尔也会上网去浏览一番,体会另一种阅读的感受,可通常比较少上网,自己的作品放上网络是一种怎样的模样,自己或见到或没见到,都不会太过在意。这或许就是一般年轻人所认为的落伍的现象吧!

自己并不是认命当一名落伍者,却在体力、精力和既成的习惯所造成的局限之下,不会贸然冲动地死命跟随时潮,力求先进。我比较随心随性,或者说比较被动吧!就像这一回,若不是〈登彼岸〉编辑提供一个机会给我,我想,我不曾主动想在网络上发表作品。

有机缘提供文字

当〈登彼岸〉编辑分享网络版的概念时,我感受到报馆想继续提供佛法讯息给读者。的确,目前纸媒副刊有限,而〈登彼岸〉佛学版也于去年结业。因此现以网络版面貌出现,以期走出另一条途径。



我想,〈登彼岸〉编辑需要支持的力量,特别是来自学佛同修的身体力行,也就是说,单单祝贺是不够的,因此,当他提出提供栏位让我“发挥”时,我无法找借口回拒,就坦然地应承了下来。〈登彼岸〉编辑表示无法提供稿费,我明白编佛学版或供稿是一种付出、一种布施,体现的是一种佛学精神。身为佛弟子能够有此机缘每期提供一些文字,助他一臂之力,正是应尽的本分,哪还计较什么稿费呢!对我来说,这一答应就是一种承诺,一种应该挑起的责任。

我在当下马上答应,没有过多的考虑、没有犹豫、没有举棋不定,也没有任何的纠结,就做了决定。对我来说,那不是武断、不是冲动,而是一种很自然与欣悦的承担。

之前,我一直是〈登彼岸〉编辑的读者,时而也投稿。编辑想给社会留下美善的文字、陶冶人心与人性,我隐隐约约地领悟到这片初心。这样美好的心念如清晨初露的曙光,我自然地投向,无需抗拒、也不必抗拒。我答应得爽快,犹如做应该做的事情。应承了之后,法喜充满。接着下来的情况如何,脑筋自然会跟随着转,事前过虑、事后担忧,没这个必要。

承诺为善为庄重事

个人总觉得承诺为善是一件庄重的事。就像当年皈依佛教、受持五戒一样是一种多么庄重的承诺。在那美好的机缘里,把握住那一刻的当下,就开始了人生一个向善向上的没有止尽的进程,命运因而改变。而今写这栏位,何尝不也是一件善事?我严正以对,不能也无需预测它会带来什么,任何的多虑都如同妄想,无需寻找这种烦恼。

感谢〈登彼岸〉编辑是难得的善知识,提供这个栏位,仿佛大家一起修行。我粗糙的文字所记录的修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希望编辑以及读者诸君能够随时给我启动。

修行就在当下的每一刻,且让我的文字在这当下的每一刻间游走。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