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周东彦的《关于岛屿》
堆迭汉字中

文字,是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退休前最后一部舞蹈作品《关于岛屿》中非常重要的视觉媒介,带给观众相当大的视觉震撼。

用文字为媒介是林怀民的指定要求,把文字影像化、具体化的则是剧场及影像导演周东彦和团队。 



2019年某一天,人在吉隆坡的周东彦“剧透”幕后的创作过程。 

周东彦形容,与林怀民和云门舞集的合作是一次学习,林怀民不仅懂影像设计,连所用的技术也了然于胸。

在《关于岛屿》中,文字是重要的视觉媒介。 

描述“台湾”这个岛屿的文字搭配台湾地名、山川、河流、鸟类、植物的文字……这些文字会流动、拆解、重组,或为句子诗句、独立而有温度的词、重迭堆积、肢离破碎甚至是看不懂的乱码,字如微风抚过又隐去消失、如星辰陨落,如洪水倾泻、汇成河流、如瀑布如落石般砸向舞者……。 

作家骆以军在评价时形容,最令人震撼的是投影在舞台背幕或穹顶的汉字,“每个字皆有神灵,有躯干四肢,有表情,有劲感……这些充满神性的字,与舞台上飞跳奔跑的男女舞者,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倒影或镜面。” 

骆以军的说法对于尚未观看过演出的人来说有些抽象,但这年代有个东西叫Youtube,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便能让人明白骆以军何出此言。 



这是一个慢步调创作的过程

让这些字从平面“活”起来甚至能“杀人”的是曾多次获奖的剧场及影像导演周东彦。他透过汉字印刷字体作心核心材料,与台上的舞蹈并行、诉说岁月的流转变迁。 

这场合作始于林怀民说“来聊一聊”,结果就聊出由周东彦及团队负责剧场景像设计,这是他与林怀民的初次合作,也是林怀民退休前最后一部舞蹈作品,今年3月中在吉隆坡公演。 

“对我来讲,这次合作是在大师旁边听大师对每个空间、时间的看法。”周东彦表示,他们都曾以为当时快满70岁的林怀民不懂影像,事实上对方20年前就接触,根本就是内行。 

林怀民

回想当初,林怀民提出他要做文字做印刷体时,周东彦却有所顾虑,“老师说要做文字做印刷体时,我就说老师,可是很多音乐视频、音乐会都有用而且用得很夸张很绮丽,我们真的要做这个吗?他说没问题,我们完全不一样。” 

他指出,《关于岛屿》是林怀民创作40年对台湾所思所想的成果,林怀民本身有一些关键字想要呈献出现,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文本的创作,合作的初期他和团队成员有些模糊,也是一个似类从模糊一路摸索到清楚的慢步调创作过程。 

投影的文字如瀑布如石头般下坠“砸”向舞者。

文字砸死了舞者

林怀民提供大量视觉资料也让他们聆听。“比方说,老师找了很多抽象表现主义的东西叫我们去看,然后我们也会用蔡国强的作品来回应他,或者用我们想像到的不同的形式来回应他。” 

团队成员对台湾文学作品的了解也在这次合作过程中大为提高,“老师给我们300多页按各县市分出来的文学作品,有诗有散文有撷录,这边大概在描述浊水溪,那边在描述什么……。” 

长达3年的筹备,他们长时间没有见到舞者,一直至演出前2个月,这群影像设计团队才终于看到舞者和影像设计的首次合体,而呈献出来的效果令他们感到鸡皮疙瘩掉满地,套用其中一名团员的话说,“影像终于活过来,文字把舞者砸死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是在黑暗中摸索而感到焦虑,但周东彦却觉得慢慢寻找的过程其实蛮好的,从零开始找东西对他们团队来说,其实是有趣的部分。 

拒绝科技借投影说故事

这次合作,对于周东彦来说也犹如一次打掉重练的过程。他带了精通影像、科技特效的团队参与,在过程中,用3D技术做的文字、光影或立体影像都被林怀民拒绝。 

“老师就是不要任何的科技,比方说我们做3D光影的东西,老师都说那是电脑的特技或伎俩,他就是不要这些东西。他要的就像是书本上的文字,就回到文字本身最纯粹的力量,然后整个舞台就是黑白,只是不同浓密度产生出来的光影变化而已。” 

结果,上述舞蹈作品只是运用了众人耳熟能详的——投影,没有高科技,他们也不想予人这是个科技打造的舞台。 

他坦言,创作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是把“话语”转换成为视觉画面呈献在舞台上,“从听到老师的关键字,比如他讲的山川河流,或者他希望在台上看到地震、土石流,一片黑暗跟字体开始变得残破,人们要从残破中爬起,这些话语转换成真的文字的那个过程,还有老师看到我们的作品开始给意见和感觉,那些都是一关一关的难关。” 

反着听贝多芬交响乐

最困难的部分是不运用科技和软体呈献出九二一大地震,“其实老师在说的是台湾有那么多天灾人祸和文字,文字组成的石头石块是可以把人压死的,比如不正义的新闻、网络文化等甚至是天灾。” 

光是为了呈献文字形成的石头就反复的回馈与调整数个月,还得在舞台上运用电脑制作出石头的节拍,“老师叫我们反着听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反着听着比较不会听到旋律,会听到重拍,而且是称参差的、错落的,所以我就觉得老师非常懂媒体,他玩过很多东西,他可以给我们很多可能性。”

沉淀与放空  重新看待人事物

周东彦表示,创作对他而言是寻找答案、或是找一个更好的问题并寻找解答,当他感觉心存问题时就会想要说想要做,例如他之前的纪录片《剩女,真的?》、《你找什么?》和去年才公演的《光年纪事》都是他因为感兴趣而进行的项目。 

“常常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觉得孤独?别人比较快乐吗?为什么我觉得很想念过去?我觉得有乡愁?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作品会很有感觉是因为‘我也那样觉得’就是那种共鸣吧。” 

创作多年,周东彦直言喜悦之情并不容易感觉和看到,反而是压力比较多,因为标准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维持一颗年轻(好奇)心亦非易事,“因为你开始有经验,很多时候,经验会告诉你很多说,哦……大概会怎样,你会开始预测,你就不会像以前什么都没试过,初生之犊不畏虎。” 

续维持旺盛好奇心

想要继续维持旺盛的好奇心,他认为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放空是必要的,也能用全新的眼光看见熟悉的人事物,就好比这次来到大马,他才意识到,台湾的冬天对于来自四季如夏的大马侨生特别的冷,在这之前他并未察觉到外表相似的彼此竟存有这种差异。

今年3月16日和17日,《关于岛屿》将在大马演出,这也是东南亚各国里的首演。
《时间之旅》

进一步认识周东彦

周东彦的创作领域多变,作品涵盖剧场、影像设计、多媒体剧场、影像诗、录像、音乐视频、纪录片等,张惠妹的《坏的好人》、2017年金曲奖颁奖典礼上,林宥嘉演唱《没用的伞》时,舞台背后的虚拟特效呈现出飘渺空灵的效果均出自周东彦。 

过去,他也曾以纪录片《时间之旅》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与金马奖,周东彦也凭《关于岛屿》成为2018年英国剧场投影设计大奖“光明骑士奖”的“投影设计奖”得主。 

此番,他是应邀出席由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云手文创基金会策划执行的《Tea Philo哲学茶席》并分亨剧场影像经验,与大马剧场工作者交流。 

反应

 

优生活

【艺术平台】布拉瑞扬舞团《路呐》东南亚首演

去年获台湾艺术界最高荣誉“国家文艺奖”的原住民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将率领舞团首度登上马来西亚舞台,献上享誉国际舞作《路呐》的东南亚首演。
 

布拉瑞扬·帕格勒法是台湾排湾族原住民,离乡学习舞蹈的他,于台北艺术大学毕业后加入云门舞集,之后走跳世界舞台并为国际级舞团编舞,曾受邀为台湾云门舞集、云门2、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等编作。

《路呐》是舞团的第五部作品,2018年受台湾台中国家歌剧院委托制作,同年于台中国家歌剧院世界首演;2019年受邀参与加拿大《北方舞蹈秋天》,2022年担纲日本横滨表演艺术交流会议(YPAM)开幕演出。该作品并获第十七届台新艺术奖年度大奖。《路呐》以沉潜扎实的省思与探问,触动人心的身体舞动,充分展现力与美的文化溯源能量,丰富了当代舞蹈的内涵。
 

《路呐》演出详情 

·日期与时间:7月14日(五)、15日(六)8.00pm、  7月16日(日)3.00pm (设有演后座谈会)
·地点:壹剧场 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  Pentas 1, The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klpac) 
Sentul Park,Jalan Strachan,51100 Kuala Lumpur. 
·票价:80令吉(普通票)、100令吉(艺术之友,观众姓名将鸣谢于 klpac 网站上) 
·线上购票:www.cloudjoi.com/ 
·查询:www.klpac.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