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古代口香糖
丁香

公丁香是未开的花蕾。

19世纪印尼人哈芝嘉马利(Haji Jamahri)因为罹患气喘,把丁香油涂在抹胸前舒缓,从此发现丁香能治愈哮喘,便把烟草和丁香卷在一起抽,因而成功开发丁香烟(Rokok Kretek),成为当地特色之一。

宜少不宜多



丁香是一种非常馥郁的辛香料,用量宜少不宜多,福建华人家庭常随手丢几颗跟卤肉一起卤制,或者与排骨汤熬煮,去腥增加香气,是庶民厨房料理好帮手,这是在原乡从不曾有过的经验。

印度人擅长使用丁香粉调配香料,煮出又香又浓的嘛嘛咖哩这一味专属于马来西亚式的味道,别处可是吃不到,当然邻近的苏门答腊也不遑多让,著名巴东菜向来以辛辣鲜美、少汤、多样化,一样少不了丁香加持。

成熟果实就是母丁香。

鸡舌香除口臭

毕竟是外来物种,一开始中国人并未熟知其属性,魏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就提到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

一直到大家发现它会发出馥郁气味,便成富裕家庭女性梳妆打扮的素材,嗜酒如常的男人们也将其释香:——好清酒以浸香:“夏用冷酒,春秋温酒令暖,冬则小热。”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苜蓿、泽兰香,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猪脂一分,内铜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后,便缓火微煎,然后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欲熟时,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以绵幕铛觜、瓶口,泻著瓶中。



据说在东汉有一位名叫刁存的臣子,嘴巴气味异常重,皇帝命其含一种东西,顿觉辛辣刺口,内心惶恐以为皇帝将他赐死,回去打算与妻诀别,恰巧友人来访,才告知此乃名贵鸡舌香,能除口臭,刁存才放下心头大石,尔后朝廷纷纷效法蔚为风气。

Nasi Pecel 少不了丁香调味。

不愿透漏原产地

早在公元前就已有丁香的买卖及使用纪录,古罗马人视它为抗菌及抗发炎的珍宝。古印度医学认为丁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对抗胃病和腹胀。

希腊尤那尼医学(Unani)发现对于抗真菌或镇痛、抗发炎及灭蚊有相当好的功效,也难怪考古学家后来曾在一艘载满丁香的船从东方驶向欧洲,却不幸于中途沉没,船从哪里来?连善于做香料买卖的阿拉伯人都不知晓,只知道印度跟斯里兰卡是批货的地方,事实上西元前印度人早已扬帆航向东南亚,却始终不愿透漏产地讯息。

一直到十字军东征,彻底切断中东商贾往来,欧洲人失去香料供给,又遭受瘟疫疾病侵袭,想要找寻丁香踪迹却不果,促成15世纪开拓人类历史上航行之旅,贪婪的葡萄牙人为了垄断丁香,数度血洗摩鹿加群岛的人们,还一度造成丁香失去产能。

中爪哇著名的Gudeg,不可或缺丁香的调味。

丁香可以怎么用?    

丁香分两种:公的是未开花蕾,母丁香则是成熟果实。在辛香料的范畴中以公丁香为主,母丁香则用于入药。

公丁香是释放宓香之能手,却不宜豪迈无止境添加,通常以颗为单位而非匙,有一种清况例外:调配咖哩粉或者其他复方调味料,即便如此通常还是不超过主味道的1至1.5%。

丁香与粤式卤水可与公母丁香搭配运用,能有效的除去蛋白质中不好的气味且赋于食物幽香,另外如家中常燉煮苦瓜排骨汤、鸡汤、牛骨或猪骨,可在汤中放入2至3颗,除去骨髓中血水味或膻味,汤能喝出清香。

除了家禽类,丁香亦适合与味道极重的鱼类,土味较重的草鱼或河鱼搭配运用,或蒸或煮,清香不腥,还有一丝丝鲜甜滋味,美味极了!

在西方国家,人们喜欢用丁香制作甜点、果酱、糖浆、蜜饯等,如苹果、柑橘类、凤梨、柠檬,许多欧洲面包体或燉菜也喜欢以丁香来调味,除此最能代表中国人的莫过于五香粉了,其中成分就是既强烈又温婉的丁香。

反应

 

美食

外皮似红毛丹 爆开却是香料?

香料寻奇|陈爱玲(《辛香料风味学》作者,专研香料,目前任职大学讲师)

疫情后第一站迫不及待飞到越南中部,距离上一次已经7年了,相较于北部比较华化的氛围,南越胡志明受法国殖民文化影响,我对中部香河蜿蜒流经岘港、顺化、会安更念念不忘。

这次的行程只有短短的8天,由于不想太劳累奔波,就选择从岘港进入越南中部,这座建于公元192年,当时为占婆王国,全盛时期势力范围延伸至现在头顿市(Thành pho Vung Tàu),最终在15世纪被扶南人所灭。

吸收中华文化

岘港与顺化不到2小时的路程,这里却是古代占婆与中国汉代所管辖的分水岭。11世纪李朝(Ly dynasty)延续孔老夫子思想,设立翰林院培育知识分子到陈朝(Tran dynasty)立都,国号大越,在最初100年间有贤君当政。

15世纪之后阮氏王朝(Nhà Nguyen)可就没有这么幸运,先是家族内哄,后又试图向邻国真腊(Chenla)、暹罗(Siam)拓展版图,消耗国力引起民怨,最后不得不求助法国,最后沦为保护国。

越南从过去一直吸收大量中华文化,当然也包括饮食,尤其在前面提到的王朝皆选择在顺化建都,各种精巧饮食于焉诞生。我一路从蚬港走到会安,中部米食尤其最爱一种名为胭脂籽(Annatto)的香料,其原乡远在地球的另一端——南美洲。

它来自小型热带树胭脂树科(Bixaceae)胭脂树属(Bixa)果实,外皮裹着短毛,乍看如红毛丹,果实成熟会自动裂开,内有大约50颗大小的艳红色种子。

血液神圣象征

玛雅人将它视为血液的神圣象征,以胭脂汁墨书写经文,借新鲜种籽泡水或浸泡释放出亮丽色彩彩绘身体借以掩饰身分,防止敌人侵袭。成分中有类胡萝卜素亦能抗紫外线防止晒伤也能免以蚊虫叮咬,既可染发或制作古代胭脂膏,所以又有唇膏树(Lipstick Tree)的别名。

胭脂籽的拉丁文:Bixa orellana是为纪念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法兰西斯科·德·奥雷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o)发现亚马逊而取的名字,紧接着哥伦布出航,抵达他认为的“印度”,后来才证实是美洲,15年后麦哲伦帮他圆梦,登陆菲律宾群岛。同时也开启欧洲人来到广南省最大的秋盆河河口附近,也就是现在的“会安”,聚集在此进行贸易。

微胡椒淡花香

中国人用丝绸、沉香交换盐、肉桂等民生用品;日本人用五金换取糖及中国商品;欧洲人从四面八方寻获奇珍异宝,包括胭脂籽也在这时期进入会安。

胭脂籽带有微微胡椒及淡淡花香味,越南人会取胭脂籽炼油释出橘黄色泽,或用油炒肉、炖肉、腌肉。越南面包内馅里有一片金黄色烧肉就是来自胭脂籽上色的效果,许多中部米线汤碗沿浮一圈金黄色泽,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辣椒油,这是因为种籽内含有脂溶性的胭脂素(bixin),还有水溶性的降红木素(nor-bixin),越南人取之制作各种米食类的汤头,以及用在鱼板上色、炭烤肉串,呈现亮丽金黄色泽,让人食指大动。

近年来医学证实胭脂籽的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有抑制胆固醇的能力及抗癌功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合法、安全且具有商业价值的辛香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