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借镜中国1200亿市场
东盟外卖业潜力大

懒得在家里烹饪,外食是个好选择。要是连出外觅食都不愿,难道只能和快熟面相伴吗?



为了满足现代人“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即指挥一切”的需求,科技的发达也催生了线上订餐外卖的行业。

在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饿了么”,以及腾讯的“美团点评”,可说是外卖业的两大龙头,在2017年共送了总值2000亿人民币(1200亿令吉)的餐点,是2011年时的10倍!

相较于中国,东盟的外卖服务还处于萌芽期,潜力无限。在2013至2017年间,东盟外卖业务以31%的年均复增率扩张,市场放眼未来7年内,该领域还能增长4倍至80亿美元(333亿令吉)。

特别是大马,不论是市场渗透率抑或是扩张速度,皆慢于东盟其他国家,当中的潜能还未被激发。



弹指间食物送上门

线上外卖订单激增50%

如果你对外卖的印象,还停留在只限快餐,那就有点落伍了。

网络使用率提高,也激励线上订餐外卖这行业百花齐放。

越来越多外卖公司“横空出世”,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式或网上平台,选择所在地点附近的餐厅,然后再由外卖公司将餐点送到你面前。

别小觑这些外卖行业,在中国,外卖巨头之一的美团点评还在香港交易所挂牌,市值曾一度超过4000亿港元(2080亿令吉)。

在东盟,这个行业才刚刚崛起,似乎还有许多商机待发挥……

线上订餐外卖是传统餐饮业的福音吗?

汉堡、炸鸡、披萨等快餐店好多年前就开始外卖服务。对传统餐厅来说,他们的财力无法达到这样的规模。自然而然,当有消费者“懒得出门”时,他们的生意就被提供外卖服务的快餐店给抢了。

因此,外卖公司的出现,有助将这类消费者重新导向传统餐厅,甚至可以说,是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生意。

为什么?因为科技的发达让人们生活更便利,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用快速、不耗费时间和体力的方式,享受最后的成果。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在2015年,27%的外卖订单是通过线上订购,这个比例预计会在今年增加到50%以上。

美国最大的外卖公司Grunhub的营业额,从2012年的8200万美元(3亿4112万令吉),在5年内增加8倍,至2017年的6亿8300万美元(28亿4128万令吉)。用户人数也从5万人,扩大至1450万人。

蔡学敏:大马外卖业增速缓慢。

催生云端厨房虚拟餐厅

马银行金英证券行经济学家蔡学敏团队在报告中指出,除了龙头老大营收倍增,美国也可见更多传统餐厅和快餐连锁店,将餐厅用餐规模缩小,反而扩建一个专门让外卖员工等待和领取食物的区域。

不仅如此,也有越来越多“云端厨房”或“虚拟餐厅”面市,他们没有桌椅,只有一个厨房,特别为外卖服务准备食物。

而麦当劳也在去年8月宣布,将会耗资60亿美元(249亿6000万令吉),重新设计美国的店面。

190121biao3-1_noresize

中国两大巨头争霸  

餐点总值激增10倍

单是美国这大国就有如此的惊人增长表现,那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外卖行业又是如何呢?

在中国的两大科技巨头,战场不仅是在电子商务行业,近年也扩大至外卖行业,阿里巴巴旗下有“饿了么”,腾讯则支持“美团点评”。

中国外卖业的优势,不仅是有庞大的消费人口,还有许多从乡下转到城市的农民工人,每趟外送的薪资仅7人民币(约4.3令吉)。

此外,根据iiMedia研究公司的数据,在2017年时,所送的餐点总值高达2000亿人民币(1200亿令吉),比2011年多10倍。

另外,也有官方数据显示,整体食品销售额在过去5年来持稳在10%,但网上订餐的增长率却接近40%。

两者之间激励的竞争,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像是“饿了么”在去年夏天推出30亿人民币(18亿令吉)的消费者补贴活动;美团点评在2017年给出的折扣则高达42亿美元(25.2亿令吉)。

泰菲当龙头 大马增长慢

东盟的人口超过6亿人,虽比不上中国,但也几乎多过美国1倍。东盟的外卖服务,有潜能超越美国的规模吗?

在东盟,著名的外卖公司有Deliveroo、Foodpanda、GrabFood和Go-Food。

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东盟5国的网络订餐在2013至2017年,取得31%的年均复增。

而谷歌和淡马锡控股的研究报告则提到,预计东盟的网络订餐外卖领域,可从去年的20亿美元(83亿令吉),以4倍增速,扩大至2025年的80亿美元(333亿令吉)。

蔡学敏指出,泰国和菲律宾是东盟最大的市场,而我国则是增速最缓慢的国家。

在2017年,菲律宾的渗透率最高,网上订餐占总食品销售的5.5%,新加坡以3.5%紧追在后,第三是3.2%的泰国,大马为1.8%,人口最多的印尼,渗透率却是最低,仅有0.5%。这远远低于中国的10.2%。

外卖市场逐个看:

■泰国:线上下齐蓬勃

以营业额来算,泰国的龙头为Foodpanda,其他主要业者还有Line Man和Grab Food。

预计去年的网上订餐市场达到10亿美元(42亿令吉),几乎是2015年的翻倍。

不止是餐厅,连街头摊位、餐车等,也加入网络订餐外卖的行列,成功扩大商机。而且,传统食品领域没有受到太大干扰,在2020年前,至少还有7座新购物广场将建成。蓬勃的旅游领域,相信亦可支撑线下食品销售。

■菲律宾:千禧代是关键

有三分之一人口是精通数码的千禧一代,菲律宾的网上订餐外卖市场发展得极为迅速。同时,快餐店如Jollibee、麦当劳和Shakey’s Pizza的销售表现,都有爆炸性的增长。

据经营Shakey’s Pizza的Metro Retail Stores集团提供的数据,高收入人口集中的市中心,生意特别好,但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增长,依旧仰赖餐厅用餐的客户。

■狮城:催生周边行业

去年,新加坡的网络订餐外卖领域营业额预计年增28%,至1亿6400万美元(6亿8224万令吉)。

外卖服务极受欢迎,也催生仅做外卖业务的“厨房式”商家,如Deliveroo Editons,完全没有用餐区域,而是为一些餐厅提供准备食物的设备和储藏空间。

主要业者之间激烈的竞争,不断降低最低消费和送餐费用。Deliveroo近期在一些社区取消12新元(36.48令吉)的低消费门槛;Foodpanda还将送餐费用减至1.99新元(6.05令吉)。

不过,当地最大的挑战是送餐和劳动成本太高,在非高峰期时,需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Foodpanda每个月需要上百万的订单,以及每小时平均送出2.5至3份订单,才能有利可图。而且,送餐者通常是兼职,人手也是一个问题。

■大马:专属线上促销

餐饮业的潜能非常大,很多快餐店都开始推出专属于线上订餐的促销活动。像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有针对使用手机应用程式消费者的促销,借此激励消费者多多采用线上订餐。

无论如何,大马消费者还是比较喜欢外出用餐,在2017年占了总销售的70%,外带为26%,送餐仅有2.7%。

而且,小贩中心继续主导着餐饮业,占总销售额的34%。

FoodPanda是大马主要的外卖业者之一。

■印尼/越南:本土业者更强

在印尼和越南,本土业者的生意模式比国际业者更道地,因此是市场的主导者。

印尼Go-Jek的子公司Go-Food就是其一,借助旗下摩多和计程车,以及电子钱包Go-Pay的优势,快速地打入市场。这也让Foodpanda在2016年决定撤出印尼。

越南也是相同的情况,Foopanda无法抵抗Vietnammm和Eat.vn的竞争,而在2015年将越南子公司售给Vietnammm。

中国快熟面销量跌16%

谁是输家?

在网上订餐外卖行业崛起之际,也造成快速消费品(FMCG)市场受到极大的威胁。

举例来说,外卖市场蓬勃的中国,快熟面销售量却从2013年的460亿包,跌了16%,至2017年的390亿包。

这是因为,这些网络订餐平台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在东盟,因为外卖市场渗透率还算低,对快熟面市场的影响还不大。

大马雀巢(NESTLE,4707,主板消费股)的“Maggi”牌快熟面,仍取得约10%的销售增长。

独家报道:谢静雯

反应

 

大数据

中产阶级爱美钻 钻饰业抢攻中国市场

综合整理|郑美励

尽管中国经济前景依旧不明朗,但像钻石这样的产品在中国依旧充满机遇。谁说的?以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流传几十年而不朽的钻石巨头王戴比尔斯(De Beers)最新的研究如此显示。

戴比尔斯集团不久前发表第10份每年一度的《钻石行业洞察报告》,专门针对中国钻石市场提出展望,并且探讨钻石行业可以如何支持中国市场对天然美钻的长远需求增长。

可负担购买钻石

戴比尔斯的报告指出,虽然经历冠病疫情和宏观经济乏力的难关之后,中国消费者近年对钻饰的需求有所放缓,但随着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预期2030年前将有多达2亿中国消费者晋身为中产阶级,同期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预期亦会增加超过三分之一,因此钻饰市场的需求可望呈现增长趋势,业界应积极探讨如何迎合中国不同消费者群组的需要。

戴比尔斯战略策展高级副总裁Esther Oberback说:“中国市场仍具潜力,可支配收入将会增加。

“此外,当地有更多人口比例会晋身更高的中产阶级,增速亦较其他阶级快,这些人口具有可负担购买钻石的能力,这亦是我们发展中国市场一大原因。”

报告亦显示中国终端消费者对天然美钻的渴求仍然强烈,以至天然美钻位居消费者渴望购入的3大奢侈品之一,而且有意购入天然美钻的消费者比例,与实际拥有天然美钻的消费者比例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代表钻石业界可以把握良机。

世代划分消费力

研究报告针对中国不同消费者群组、地域和零售方针,为钻石业界提供多方面的具体机遇,其中包括:

千禧世代

千禧世代购买钻饰的开支,比例上高于其他世代的消费者。此世代较为年轻的消费者选购钻饰时,会以钻饰的品质/纯度为首要考虑,其次为克拉重量和价格,而设计和颜色也会大幅左右他们的选择。

至于较为年长的千禧世代消费者则会以设计和克拉重量为先,紧随其后的是净度和价格。不过,这两个群组同样会考虑钻饰的独特性,以及品牌有否肩负道德责任。

因此,零售商除了注重设计和最高品质的钻石,也不能忽略价格上的竞争力,而且必须确保消费者了解他们在道德范畴的承诺。

Z世代

Z世代的市场价值份额于2020至2022年之间,增长了接近一倍,由钻饰销售额的5%上升至9%。

Z世代的特征是大量使用数字媒体、深为注重可持续发展因素、不断努力达到财务目标,以及喜欢购买钻石庆祝生日。

零售商可以设立强大的数字接触点、展示他们如何紧贴Z世代的价值观、推出灵活的付款选项、提供价格较为平易近人的入门级钻饰,以及推出生日特别优惠或适合用作生日礼物的个人化独特钻饰,来充分把握Z世代的消费潜力。

富裕消费者

富裕消费者比较喜欢购买钻饰来庆祝一段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尤其是结婚周年纪念。

但他们在选购钻饰时十分讲究,对优秀设计情有独钟。

每4位于2022年未有购买钻饰的富裕消费者之中,就有1人是因为未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设计。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富裕消费者一方面非常渴求钻饰,另一方面实际购买钻饰的比例却有差距,因此零售商只要加强钻饰设计,以紧贴这个消费者群组的喜好,就可把握销售机遇。

“钱”能无限群组

这两个组别是首度被列入调查,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极具“钱”能。

55-65岁群组

55-65岁群组正在增长之中,而且十分重要,占一线至三线城市合计市场总额约9%。尤其值得留意的是,这个群组有购买物品给自己的习惯,不吝于以钻饰奖励自己(占比29%,相比18-54岁群组为17%)。

至于产品类型方面的喜好,这个群组明显偏爱项链和非婚嫁钻戒。

四线城市

中国四线城市于2022年的市场价值估计占钻饰销售总额约一成。

这些城市的消费者选购钻饰时,倾向选择非婚嫁钻饰(占钻饰销售85%),并会作为礼物(占钻饰销售88%)。

此外,购入的钻饰超过三分之一(35%)用于结婚周年纪念,对比一线至三线城市的比例为四分之一。

国际钻石交易在跌

虽然中国市场潜力大,但就钻石市场整体而言,国际钻石交易所钻石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达到历史峰值后一路下跌,创近5年来新低,跌幅达约3成,过去一年有证书的钻石价格下跌了35%到40%,原因包括:

●出国旅行:疫情期间,人们不能出外旅行或消费,就会把多余的钱花在奢侈品上。

随着疫情趋缓,人们开始重新分配资金,更容易选择出国游玩,而非购买珠宝。

●人造钻石兴起:只要在实验室对碳加压就能生产出人造钻石,外观几乎与真钻相同,人造钻石逼真度愈来愈高,也对天然钻石产生冲击。

钻石研究与数据公司执行长古兰表示,与天然钻石相比,人造钻石的销售量持续上升,从2023年至今,人造钻石占整体钻石销售的比例已达到9.3%。

比利时钻石交易所联合会理事弗莱施特格表示,两年前,人造钻石比天然钻石便宜40%,到后来便宜60%,到了今年则便宜70%至80%,甚至99%,或许将来在超市买肥皂也会送你一颗钻石。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