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经济展望/李兴裕
世界经济在取得自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的最强劲增长后,目前,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显得不均衡。
随着财政刺激方案的效应逐渐式微,以及过去多次的加息行动已开始侵蚀对利率走势反应敏感的领域,美国经济今明两年料将放缓。
中国经济则继续面临层层障碍,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今明两年陷入衰退的几率高达约30至40%,美国经济则可能在今年杪或明年面临衰退。随着全球经济转弱,美国、欧洲、中国及亚洲各国的中央银行皆已密切监督后续演变,并高度戒备。

增长前景充斥风险
各项经济前瞻指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各项前瞻指标、服务与制造、贸易与投资领域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皆一再显示,全球经济扩张已过了其近期的高峰期,增长动力已减缓下来,而且增长前景充斥各项日益升级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IMF)已下修全球经济今年增长预估,从之前的3.9%下调至3.7%(2018年增长预估3.7%),指风险平衡正偏向下行。OECD也下修了全球经济今年增长预估,从之前的3.7%下调至3.5%。
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度不确定性的年代,而且各类地缘政治风险与政治乱局风险正升温。经济增长与全球游资及外汇市场的情况,预料会变得更加难以预测,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走势将分歧。
今年全球各国的各项贸易、财政与货币政策,预计将不那么有利于经济增长。
往好的一面看,全球原产品价格当前的跌势,尤其是国际油价若持续下跌,将令各国的消费开支松了一口气,尽管油价下跌或也意味着,全球需求下行。
贸易战将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一大隐患。中美贸易战若升级,肯定将在贸易与融资管道方面,对全球经济与贸易带来重大风险。
尽管中美两国已同意自2018年12月起“停火”3个月,但这却拉长了投资者对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并抱持谨慎态度,直到两国的谈判结果于今年3月揭晓为止。
关键在于有关谈判的细节。市场仍质疑中美两国能否达致全面的妥协方案,促成一个新的贸易协议。
若这90天内,没有取得具体的进展,美国将按原订计划,向中国总值2000亿美元(约8200亿令吉)的进口货物关税从原本的10%大幅调高至25%。而且,调高关税的范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至目前未在征收范围内的其余总值2570亿美元(约1.05兆令吉)中国货。
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据估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扩大,将削减全球经济0.8%的增长率,以及全球贸易1.1%的增幅。亚洲经济增长也或将在未来几年减少0.8%。
美国经济方面,财政刺激措施的效应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消退。
目前已有初步迹象显示,美国企业的资本开销已出现某种程度的放缓。同样的,随着所得税下调效应的消退、金融情况收紧及借贷成本扬升,消费开支增长将会放缓。
尽管“鸽派”在对未来持续加息的立场看来占优势,但美国联邦储备局在今年是否持续加息面对两难局面。一方面,加息幅度不能太高,以免打击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若加息幅度太低,又会造成资产价格更加不均衡。
美联储料次季升息
预料美联储将依据接下来的财经数据行事。我们预估,联邦基金利率将在今年杪触及3%水平(2018年杪处于2.25-2.5%),其中今年首个加息行动预计落在第二季。
若中美贸易战拉低美国经济增长,美联储或将被迫减低加息幅度,甚至暂停加息。
新兴市场方面,虽然经济持续增长,但也将难以幸免放缓。
那些经济基本面疲弱的国家,将持续容易受到美国加息行动、资本出逃及外汇市场压力的打击。
东南亚增长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增幅有所减缓,东南亚各国仍取得不俗的经济增长。在出口放缓之际,强劲的国内需求将继续支撑整体经济增长。一些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印尼、印度及菲律宾)的经常账项赤字虽预计将会扩大,但财政赤字却将收窄。
整体上,上述国家的外债仍未达到拉响警报的水平,一些国家甚至有所减轻。各国的外汇储备仍处于健康水平,足以抵御资本外流的风险。各国外汇政策的灵活性,让各国货币足以吸纳双向的资本流向。
部分央行已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资本外流,并减轻本国货币汇率下行的压力。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其他新兴市场会面对货币贬值骨牌效应的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地缘政治及重大政治事件,是令预估经济增长变得愈加困难的另一主因。
这包括美国及中国各自的经济与政治角力、中东局势不稳定及部分国家面对经济制裁、朝鲜的挑衅行为、俄罗斯的政治干预等。
此外,英国脱欧程序能否如期于今年3月完成?它会否是一个硬着陆的情况?这些变数可能加剧金融与经济风险,并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李治宏翻译)
美联储官员频泼冷水 暗示9月前不会降息

约翰·威廉姆斯
(纽约20日讯)包括纽约联储行长约翰·威廉姆斯在内的两位美联储官员暗示,由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决策者9月前或不会下调利率。
“我们不可能在6月份就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7月份也不会,”约翰·威廉姆斯周一在由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说。
“这将是一个收集数据、获得更清晰图景并观察事态发展的过程。”
美联储接下来三次会议将分别于6月、7月和9月举行。
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在6月17-18日的会议上降息的可能性不足10%。
根据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定价,市场预期到年底将进行两次幅度25基点的降息,而在4月底时,这一预期还为4次。
存在大量不确定性
亚特兰大联储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周一早些时候在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态度,暗示央行短期内不愿调整利率。
他表示:“经济正处于高度波动状态,政策也是,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我认为我们可能需要等待3到6个月才能看清局势将如何演变。”
约翰·威廉姆斯继续强调,不确定因素不仅令政策制定者难以抉择,也让企业和家庭在面对关税和特朗普政府其他政策时举棋不定。
和许多同僚一样,约翰·威廉姆斯也表示,美联储可以在评估新数据时保持耐心。
尽管他承认通胀正在下降,且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他仍在关注逾期还款情况和消费者支出的意愿。
他还表示,美联储当前的政策立场“略具限制性”,但处于一个适当的位置。
拉斐尔·博斯蒂克则特别担心通胀及公众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
非常关注通胀
他说,“考虑到我们两个主要目标的发展趋势,我个人非常关注通胀,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通胀预期正在以一种令人担忧的方式发生变化时。”
美联储副主席菲利普·杰斐逊,也在亚特兰大联储主办的2025年金融市场会议上强调“观望态度”。他表示,美联储必须确保物价上涨不会演变成持续性通胀。
他指出:“鉴于当前面临的不确定性,我认为保持观望、等待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是适当的。目前货币政策处于非常良好的位置”。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行长尼尔·卡什卡里在周一表示,美国经济在今年初表现稳健,美联储在抑制通胀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关税政策令决策者面临不确定因素,所以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
他说:“我们正在应对大量不确定性。我们只能等待并继续观察,直到获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