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漫漫投资路】怎样看待资产减值/冷眼

在最近公布业绩的上市公司中,有一些一向盈利稳定并被视为优质股的公司,蒙受巨额亏损。



亏损之大,为前所未有,而导致亏损的,都是同一个原因--资本减值(Impairment)。

所投资公司面对如此沉重的亏损,股东及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到底应该买进,守住还是卖出?股价暴跌到底是机会还是危机?

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投资者首先要对“资本减值”的来龙去脉以及内涵,作正确的解读。

大家一定要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由会计师执掌的,而会计师在做财务报告时,一定要遵守一组行业准则。

在马来西亚,这组准则叫MFRS(Malaysia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ramework),是由马来西亚会计师准则协会(MASB)参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制订的,所有大马会计师都要遵守。



这组准则的制订,是要确保所有账目,都反映资产在财务年结束时的真实价值,如果价值有变动,就要以最新的数目入账,以确保应用账目的人(公司高层、投资者、股东、财务分析员等)不会被误导。

资产减值冲击云顶大马

如果资产价值已下降,就必须勾消下降的部分,这就是资产减值(Impairment),因资产减值而导致的亏损,就叫资产减值亏损(Impairment Loss),云顶大马(GENM,4715,主板消费股)第3季中的巨额亏损,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一家公司的资产,在账目中的价值,仍是多年前的价值,比如20年前以1000万令吉买进的厂地,在现在账目中的价值还是1000万令吉,那么,会计师就有责任在附注中说明,这是20年前买进时的价值,并没有重新估值。

这就留给看账的人自行去判断有关厂地目前价值是被低估或是被高估,有了这个声明,会计师就不必负起账目中没有准确反映资产价值的责任。

资产减值与折旧(Depreciation)有两点不同:

1. 资产减值多数是一次过性质,而折旧则是定期(通常是以1年为期)勾消价值。

2. 资产减值后,如果导致减值的因素消失了,被勾消的部分可以重新入账,视为营业盈利的一部分。折旧则不能,折旧是价值的永久减损。

举个例子:

云顶大马将美国一段土人保留地,发展为一个拥有赌场的度假胜地,该公司发出了等于18亿3400万令吉的银行本票,不料美国联邦政府认为有关土人不够资格拥有该段土地,云顶能否收回该笔钱还是个未知数,于是遵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账目中勾消其价值(Impairment),导致该季度蒙受重大亏蚀。

云顶在账目的附注指出,如果土人争取该段地成功的话,这18亿3400万令吉可以收回,重新入账,由于只是资产减值,所以还有希望取回,如果是折旧,就无可救药了。

无损赚钱能力

资产减值(Impairment)虽然是被记在损益表(Profit & Loss Account)中,导致公司亏损,实际上没有涉及现金的支出,也无损公司的赚钱能力。

就以云顶大马来说,由于资产减损18亿余令吉,导致该公司亏蚀12亿令吉,实际上该公司的现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一点可由该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看得一清二楚。

该公司在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2季中,净营运现金流(Net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为19亿6000万令吉,比上一个财务年同时期约14亿7000万令吉,增加了约4亿8000万令吉。

云顶大马亏蚀高达12亿5000万令吉,然而现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原因很简单:该公司资产减值18亿余令吉,只是账目上的数字,并无现金支出,所以现金不足的情况不会出现。

那么,对该公司的股东来说,这18亿余令吉的资产减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唯一的影响是假设云顶大马被清盘,股东少分得18亿令吉,如此而已。

由于云顶大马清盘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公司第3季的严重亏蚀,最多只引起一场虚惊而已,对云顶大马可说几乎毫无影响。

现在,再看以下两个例子:

第一、大马散装货运(MAYBULK,5077,主板贸服股),在本财务年第2季,亏蚀1亿5100万令吉,实际上其中资产减值占1亿4766万令吉,这是该公司在联号公司(PACC)的投资减值所导致,实际上该公司的散装货运业务只亏300万令吉而已。

第二、马电讯(TM,4863,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在本财务年第3季亏蚀1亿7500万令吉,是资产减值近8亿令吉所造成的,如果没有资产减值,该公司的业绩比上一季更佳。

结论:

1. 资产减值并不涉及现金,无损有关公司的财务实力。

2. 资产减值也不会削弱有关公司的赚钱能力。

既然如此,如果由于资产减值造成严重亏蚀,导致股价大跌,就是一个以合理价格,参股有关公司的良机。

明日预告

资本密集企业本大利小,少买为妙;哪些领域是红到发紫的典型轻资产企业,较值得投资?

冷眼

反应

 

名家专栏

诈骗猖狂小心为上/万年船

上周政府正式向脸书和抖音社交媒体平台建议,严厉贯彻不准13岁以下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禁令。

万年船真是老糊涂了,这不是已经明文规定了的吗,为什么政府还有建议?

难道他们没有管辖或执法的权利?

听起来这有点像电影禁令,电影院应该帮忙执法,务求年龄不符合18禁的电影的青少年或小孩,不得观赏这些电影。

那么,社交媒体有遵从这些禁令吗?

该严的地方不严,这就是本地执法机构的问题。我要提出的不是13岁禁令,而是充斥许多诈骗案件的社交媒体。

容易掉入陷阱

只要稍微浏览脸书,便可以发现,十则广告之中,有4至5则是关系到投资名人邀请我们参与该名人的投资讲座或投资课程。

这些广告,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些名人的肖像,还写上他们的背景,宛如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

人民一不小心,或者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很容易就掉入陷阱之中。笔者稍一留意,原来鼎鼎大名的资本投资基金经理陈鼎武,或本地著名投资大师冷眼赫然就在其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崇尚资本增长,将收益再投资,不鼓励派息的陈鼎武先生,竟然向观众推荐一个大马12项高股息的股票讲座,这让我忍不住将此广告摄影下来,发往资本投资询问。结果的回答当然是这是诈骗广告。

有人举报才调查?

我们很不明白的是,在马来西亚,何以这种摆明是欺诈,甚至滥用肖像权,已经严重侵犯了个人私隐权,但是不见当局严加执法。

难道真如许多人回应的那样:警方必须在有人举报的情况之下,才开档调查?而又必须有人蒙受损失,才有开档的理由。

难道脸书等提供广告页面的社媒,不应该负上一些法律责任?

这些社媒在接受广告合约时,应该严正对待负责人,不得胡乱使用未得授权的肖像,否则它们将共同面对被起诉的后果。

这几位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的投资师傅,被这些诈骗集团偷龙转凤,面对难以计算的名誉损失,而且,也可能因为举报无效,怕人家误会他们参与诈骗,因此退隐,失去教育群众的热忱。

大马交易所应该采取主动,和执法单位,还有受害的投资名人,共同向社交媒体如脸书等宣战,取缔违法广告,将一片污浊云端扫清,让散户免于受骗,得以向正道投资学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