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假使你的好友
不是你的好友

毋庸置疑,社交媒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其中一项最重大的发明。在短短不到15年间,各种社交媒体推陈出新,影响了个人或群体的连接与关系,甚至也冲击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当人们越来越仰赖与沉溺于社交媒体,个人隐私则越来越淡薄;当有人怀着恶意前来,轻易就可侵门踏户,并且对另一个人为所欲为。日本话题小说《原本以为只是手机掉了》便是以上述前提,这就了一个关于社交媒体灾难的推理惊悚故事。



《原本以为只是手机掉了》

作者:志驾晃 

译者:陈冠安 

出版社:尖端订阅出版社



作者简介

志驾晃

◆1963年生,明治大学商学部毕业。

◆现职东京都内广播局。

◆以《原本以为只是手机掉了》闯进第十五回“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最终候补。

《原本以为只是手机掉了》(后文简写为《只是手机掉了》)是作者志驾晃的首部小说,这本小说因为入围日本第十五回“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最后候补而受到注意,之后更付梓出版。

小说讲述身为派遣员工的主角稻叶麻美的男友掉了手机,而手机被一名神秘男子捡到。岂知这名男子实际上是个对网络科技相当熟稔的连环杀手,看上了出现在手机照片上的麻美,因此起了变态邪念,一步步借由科技专才入侵麻美及其周边人士的手机或社交媒体帐户,向目标猎物靠近并玩弄于股掌之间。

正当麻美渐逐坠入杀手设下的陷阱,日本某山间接二连三发现黑色长发的无名女尸,一对警探认真办案追查却始终苦无线索,这一边厢的麻美浑然不觉自己性命危在旦夕。

小说采取了3个不同角度的视角来陈述这个故事,即分别是从犯人、受害者及警探的角度,去演绎整个事件的发展,到了小说高潮处3个支线才终于交汇。这样的处理显得安全,不算新鲜,但以作者的首部小说而言,能够稳定托住小说的敘述和架构已属不易。

小说借助推理框架,大肆展演一旦个人资料外泄,会引发怎样的灾难。在犯人盯上稻叶麻美为猎物目标之后,便是以其面子书为入侵起点。犯人费尽心机以其周边的多位人士的身分设立假账号,然后加起为“好友”;然后再依照自己的“剧本”接触猎物,再取得猎物的信任,进而光明正大趋近猎物的生活;犯人也对猎物投放“钓鱼邮件”,一但猎物点开可以邮件,便等同于上当,犯人即可取得猎物各种网络帐号密码,如入无人之境般地提取猎物各种储存于云端的资历。

于是,在小说的后续发展是,犯人掌握了稻叶麻美的银行户口,将其私密照片和通讯内容公开于人前,并且施展各种伎俩破坏其个人信誉或人际关系;当猎物被玩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时候,犯人这时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其掳获。

下功夫收集资料

严格来说,这些陆续在小说里上演的情节,从逻辑上来看或让人感觉不通情理,但读者若是同样身为“重度社交媒体使用者”,可能也会在阅读过程对于小说主角的遭遇,感到脊椎发凉。作者的铺排情节的技法上偶有生涩处,然而在埋藏伏梗方面,作者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去收集资料,并且进行营造,使得可信度加分。

小说里有一段对于“蚂蟥”(也就是我们一般熟知的水蛭)很有意思的描述。两名警探在山中进行搜查工作时,多次遭受水蛭“攻击”。水蛭会在“宿主”不知不觉间吸附到其身上,然后吸吮宿主的血液,由于不痛不痒,所以浑然不觉水蛭的存在;而当宿主发现水蛭时,往往已是吸了饱满血液。

这段描述很可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只是手机掉了》的受害者多半也是因着犯人缓慢且无声的“近身”包围与攻击,被杀害、埋尸之后,无人察觉其已消失于人间,即使尸身被发现时已难以辨识,亦无妥善的鉴证工作可以即时查验出其真实身分。这是小说中其一令人读来有心寒之感的段落。

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只是手机掉了》出版之后,立刻受到片商青睐,并火速由《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拍摄成电影,并由近期人气急升的田中圭和北川景子主演。

电影已于11月在日本上映,令人好奇导演的改编能否延续前作《午夜凶铃》、《鬼水凶灵》的惊悚骇人。

无论如何,《只是手机掉了》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期另一部以社交媒体为题材的好莱坞心理惊悚电影《人肉搜寻·Seaching》。

故事悬疑惊骇

《人肉搜寻》全片以各种社交媒体的运用穿插、交织、拼贴,使得这个鳏夫搜寻失踪女儿的故事,增添了各种悬疑、惊骇之感。

《人肉搜寻》里的男主角在女儿失踪之后,想法设法透过女儿的各种社交媒体来搜寻其蛛丝马迹;人的恐惧往往源自于无知,在寻求真相过程衍生的种种不确定性、猜疑与焦虑,使恐惧进一步加深。

我自己阅读《只是手机掉了》的时候,原本只当是获取趣味、休闲;岂止恰恰就遇上远方面子书好友的图像被人盗用,并设立了假账户来加为好友,拋来问好的讯息。

对于各种贸然的来讯,向来是先抱持怀疑和警惕,查清后发现本尊帐户仍在使用,立马通知他发生这般怪异情况。庆幸“真身”好友立即出手解决,之后才无生出更多的枝节。

设立严谨防堵系统

一般在日常业务中十分依赖电脑、网络与媒体的企业公司,多半已开始设立一套严谨的防堵系统,预防破坏者入侵网络系统,窃取资料或进行破坏。

网络犯罪的行径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唯有靠网络使用者自身多加谨慎、警觉,莫为一时好奇和无知就点击了带毒软体或连接,而使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趁。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