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大马动画之父
踏实堆砌人生智慧

2012年被授予“大马动画之父”之荣誉的哈山慕达立,是2018年“默迪卡奖”(Merdeka Award)的得奖者之一。曾经获奖无数的他,对这象征我国崇高荣誉的奖项特别感到自豪,备受肯定早已毋庸置疑,他看为可贵的是为大马动画界献出一份心力的辉煌印证。



在国营电视台“一家独大”的年代,《小鼠鹿·Sang Kancil》系列可谓是最热门的动画短片。如果你对它还存有印象的话,现在告诉你那是出自大马人之手的作品,你会感到惊讶吗?

今年73岁的哈山慕达立,年岁中有超过53年活跃于电影界,尤其在本地动画界深具影响力。说到本地动画片的发展史,他的名字无人不晓,使其声名大噪的早期作品就是民间故事《小鼠鹿》系列。

不得不说,他是个传奇人物,也称得上是本地动画界的“国宝”。凭着每一份踏实的努力,他练就了一身真本领,积攒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为人生堆砌了一堵堵的成就高墙。

他说:“我从来不拒绝任何机会!每当有机会来敲门,我一定马上开门迎接它。先不管能不能做好,我尽力去做就是了!”

每个人都以为他拥有卓越的美术学历背景,可他的回答总是令人大跌眼镜——“我是自学的,从来没有上过任何的美术专业课程。”更令人讶异的是,不单是美术,他连平面设计、摄影、导演、写作等,都是自学的。



“告诉你吧,拥有多种爱好很重要。我所有的爱好都是我的财务来源,因为它们都成了我的工作。”

哈山慕达立:当我一步一脚印走向更多领域,我之前所学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所以我鼓励年轻人应多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

从小阅读丰富知识

哈山慕达立在电影圈中的身分可多元了,集美术师、动画师、摄影师、作家、导演、演员于一身。这些身分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把他从一个领域带到另一个领域,从一个高峰攀升至另一个高峰。

生于1945年、来自吉打的他,从小爱阅读和绘画。他每天都会阅读一本书,不是学校课本,而是故事书;他闲来无事就会作画,不是画在画簿上,是画在学校课本上。

从小培养的阅读习惯丰富了他的知识和想象力,这方面使他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优秀,但一讲到学业表现,他的成绩实在惨不忍睹。虽然绘画天分不高,但他靠模仿努力练习,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

少人听闻的橱窗展示设计,是哈山慕达立初到吉隆坡时的第一份工作。

模仿摸索设计方向

1964年,他离乡背井来到吉隆坡,第一份工作就非常符合他的爱好。他在大马第一间百货公司Robinsons从事美术员助理兼橱窗设计助理。

他笑说:“我当初来吉隆坡时,身上穿的是邻居送的衬衫,手上拿着一个破烂包包,脚上穿着一双中间‘开口’的鞋子。哦,我的钱包有一张50令吉,那是一名好心的印度妇女典当她的耳环换来的钱。”

他在百货公司的工作是制作商业美术、室内装饰,以及在百货公司的主要大门旁设计橱窗展示。

“这份工作让我学会很多东西,每当有任务指派下来时,我第一时间就是找书参考,从模仿中慢慢摸索整个设计的程序和方向。每逢有任何促销或节庆,我就会负责绘制标牌、壁画和设计主题场景,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

毫无疑问,这份工作助长了他的视觉美术技能,使他在日后的电影界大放异彩。

几乎所有百货公司内的标牌都是哈山慕达立一手绘制。

与动画第一次“邂逅”

1968年,哈山慕达立加入国家电影局(Filem Negara)担任平面美术员。凭着他曾在百货公司绘制标牌的经验,为Bakat TV的第一个节目设计纪录片标题及图像显得毫无难度,且得心应手。

4年后,他获得了为电视撰写脚本和制作动画节日预告片的机会。那是他与动画的第一次“邂逅”。

“那是一种反复试验,也就是尝试错误的学习法。我借来了一堆动画片,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胶片,并复制其中一些效果在预告片中使用。”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所制作的公益广告红遍大街小巷,其中采用的幽默手法深入民心。

80年代极受欢迎的《小鼠鹿》虽一集只有短短的4至6分钟,却是个充满乐趣和具备教育意义的动画短片。

模仿功夫电影作品

几年后,他在工作室的休闲俱乐部旗下开设了电影与摄影部,并执导了大马首部微电影《白老虎对垒黑老虎·Harimau Putih Lawan Harimau Gelap》。那是模仿功夫电影的作品,他向来是功夫电影的拥趸。

来到1978年,他终于有机会以动画美术员的身分,为戏院和电视制作广告。

同时,他也为土著银行(Bank Bumiputera)设计扑满、为东南亚运动会(SEA Games)设计吉祥物等。

哈山慕达立从不满足于现状,他持续攀爬事业梯子,在1981年坐上了撰写剧本和执导“真人版”公益广告的位子,其首部电影也获得了安卡沙广播影视奖(Anugerah Seri Angkasa)颁发的“最佳点子”奖项。

他曾为土著银行设计扑满(左);以及为东南亚运动会设计吉祥物(右)。

首要条件:文学基底

奖项的肯定加深了他对执导的兴趣。1983年,应当时新闻部长的要求,晋升为设计主任的他制作了深受大众喜爱的《小鼠鹿》和《伊索寓言》动画系列。这些在大马广播电视(RTM)播映的动画片也对几代的电影制作人和艺术家产生了极大影响力。

他认为,要制作一部好的动画片,首要条件是拥有良好的文学基底,这是他以前到现在坚持的观点。“我有个朋友到波兰念动画系,我问他讲师是怎么教的?他说,学生第一年学的是文学、戏剧、音乐和哲学,动画制作得由学生自己摸索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跟我的观点不谋而合!多年来,我一直强调文学是动画或电影制作的重要基础,可是没人愿意相信,因为我没有任何高等教育的学术头衔。”

早期制作的《伊索寓言》动画系列。

参与是最好学习方式

相较于早期年代,现今的科技大大简化了动画制作繁杂琐碎的流程。不过,有一件事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变,就是——参与。

他说,参与每个步骤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动画美术员不应该交了作品就功成身退,应摸清制作步骤的程序和方式,从旁观察学习,这就是为自己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来临。

在哈山慕达立制作的动画片中,他擅长运用视觉语言。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和空间。

他举例说:“在一个场景中,太阳升起,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穿透林中,照射在一头小鼠鹿身上。在视觉语言中,淡黄色象征着灵性,也意味着一种道德的力量。视觉语言可以间接地向观众传达很多信息,像《小鼠鹿》动画系列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除了故事本身外,我也会运用视觉语言传达正面讯息。

“此外,动画片最重要是能够带出很强的潜台词,即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虽然它隐藏在某一话语的背后,但它可以进入观众的潜意识,使他们对某动画片产生一种喜爱的心理。”

在霹雳苏丹纳兹灵莎殿下(左4)的见证下,哈山慕达立(右2)荣幸成为2018年“默迪卡奖”得奖者之一。

没人可超越第一!

哈山慕达立把很多的“第一次”奉献给了大马电影界。1995年,他参与了大马首部动画长片《Silat Legenda》,担任联合剧本创作、视觉特效总监和导演。
该部动画片令他引以为傲,因它通过娱乐形态把他对讲故事的想法和感受包囊在内,并传达关于大马人民、国家和文化的精神。

“了解我们的历史、传统和道德价值观非常重要,同时提倡冒险精神、表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加强我们的精神价值。直到如今,这些所谓的‘旧方法’仍然存在,类似的概念仍然被采用。”

1998年,《Silat Legenda》荣获“大马电影节”颁发“大马首部动画长片特别奖项”。

“也许,这部动画片不是最好的,但不重要,最重要是成为第一。如果你做得最好,以后有人会比你做得更好,但如果你是第一,永远没人可以超越你。”

退休后,他过的是“退而不休”的生活。他开始走入国内外大学、知名动画工作室担任兼职讲师或客座讲师。退休后至2014年间,他也曾受委任为数间动画学校的总监以及动画顾问。

《Silat Legenda》是大马首部动画长片。

全心全意奉献精神

无论是以前或现在,他不否认自己是个“工作狂”。他坦言:“我的生活就是工作!我不能够悠闲地享受假期,我一定要做一些事。”这种全心全意为工作奉献所有的精神,只能说,“大马动画之父”确实当之无愧!

这些年来,哈山慕达立出版了2本重要的著作,分别是2016年出版的《From Mouse Deer to Mouse》,讲述大马70年的动画产业历史,以及2013年出版的《Malaysian Cinema in a Bottle》,讲述1897年至2013年的大马戏院历史分析。

他所撰写的至少84篇学术文章曾在国内外进行发表,包括峇厘岛、万隆、柏林、香港、日惹、伦敦、新加坡及东京。此外,许多主要的国际书籍出版商、电影杂志和学术期刊都曾刊登有关文章。

从2000年至今,他热衷于研究大马早期戏院的历史,并从未放弃参与任何与电影艺术有关的工作,如创意作家、演员、作者和影评人。目前,他也是国内外电影与动画节的评委会成员。 他现正在研究大马国家电影局的历史,同时也计划撰写关于电影与动画的视觉叙事的著作。

2013年出版的《Malaysian Cinema in a Bottle》。

反应

 

职场

迪士尼传奇动画师 将人鱼野兽变可爱

报道|洪诗迪

摄影|黄亮晖(部分由官方提供)

【人物简介:格兰基恩】

出生在美国宾州,从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便加入迪士尼,并在“迪士尼9大元老”的指导下接受培训,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成为“9大新人”之一。他曾在1992年荣获安妮奖(Annie Award)最佳动画角色奖,2007年更获著名的温莎麦凯奖(Winsor McCay Award)表彰他在动画界的终身贡献;2012年,已任职37年的他离开了迪士尼,并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制作公司。

无论是否动画迷,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他的作品,因为他不仅曾是迪士尼(Disney)屡获殊荣的传奇动画师,也曾为网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制作过动画,更曾为已故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的传奇故事制作动画短片……而他,正是格兰基恩(Glen Keane)。

在迪士尼众多的动画师中,最广为人知的必属创办人之一的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他与“迪士尼9大元老”一起缔造了最初的辉煌,是迪士尼动画事业的奠基者,但之后涌现的一批新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是他们将迪士尼带入第二个黄金时代,而其中就有格兰基恩。

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迪士尼的身影,即使你不知道格兰基恩,你也一定看过他的作品,正因在迪士尼的37年中,他创作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角色,包括《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风中奇缘》中的宝嘉康蒂、《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魔发奇缘》中的乐佩公主、阿拉丁和泰山等。

跳脱迪士尼成就

但他在动画领域的成就可不只局限在迪士尼而已,其中较值得关注的有:

2014年,他受谷歌先进科技与计划部门(ATAP)之邀,合力制作了一部融合传统手绘与电脑动画的短片《二重奏·Duet》,制作过程充满挑战但成品效果却让人惊艳。

2017年,他为科比布莱恩制作的《亲爱的篮球·Dear Basketball》,还在隔年赢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短片。

2020年,他还为网飞制作了一部充满东方色彩,并大获好评的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Over the Moon》。

因此格兰基恩在当代动画界常被视为是关键的中坚力量之一。

代代相传的“天赋”

虽说“迪士尼9大元老”在格兰基恩的动画生涯中产生了关键影响,但要论最早的“导师”其实是他父亲。

他的父亲比尔基恩也是成功的漫画家——美国著名连载漫画《家庭马戏团·The Family Circus》的作者,因自小常观看父亲绘制漫画,格兰基恩也渐渐地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得知儿子也想学绘画时,他便将伯恩霍加斯著作的《动态解剖学·Dynamic Anatomy》的影印本交给格兰基恩,亲自教他如何分析身体动作和人体速写的创新绘法。

因此你会发现格兰基恩至今在创作动画角色时,一直都非常重视身体的动态,以求让角色更接近栩栩如生。

面试不按牌理出牌

很幸运的是,从大学毕业后的格兰基恩,很快就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迪士尼学习。

对此他忆起了一件趣事:“当时的我遇见了‘9大元老’中的艾瑞克拉森(Eric Larson),我带了自己的作品集给他看,里面有很多我花了好多时间去创作的画,我原以为它们会给艾瑞克留下深刻印象,但他却指着一幅较简单的画说,你可以创作出更多这样的画作吗?当时的我很纳闷,因为那幅画我只花了8秒来完成。

“但他告诉我,若你能做到,你就有机会进入迪士尼。于是我回去画了700幅给他,然后就顺利进入迪士尼受训,哈哈哈!”

看似不按牌理出牌,但艾瑞克拉森要格兰基恩这样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毕竟当时的他已是非常出色的资深动画师。

手绘是必要根基

不管全球科技再如何进步,即使格兰基恩也不排斥科技,事实上他还不断在尝试运用新科技,但却从未放弃手绘,至今仍会随身携带画簿将自己看见的人事物随手画下来,原因是他认为“手绘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根基”,即使未来目标是电脑动画,他也希望年轻人们别放弃精进手绘技巧。

“就好比有句话说,技艺精湛的人将站在国王面前,而不是无名小卒,所以我认为手绘技能定能将我们引向光明的未来。”

有趣的是,格兰基恩小时候有父亲的指导,成家后的他也开始教导孩子绘画,而女儿克莱尔基恩还曾是迪士尼动画师呢!但目前已经转战童书领域,至于儿子麦斯基恩也在创意领域工作。

童心是成功秘诀

当然,要想达到如格兰基恩般的高度,只有手绘技能还不够,而他的另一个秘诀是——童心。

对此他回忆道:“父亲去世之后,我们就卖掉了那间屋子,当时我特别拍下了吧台的一张照片,其实它看起来很普通,只有在你往吧台底下探时才会发现我父亲留下的‘印记’,他在那里画了一个人物,然后配上‘给我滚出去!’的对话框,有几个成人会有这样的想象力?身为漫画家的他必须保持如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也是身为动画师的我们最不想失去的精髓。

“我记得毕卡索曾说过,他从年轻开始就能像传奇画家拉斐尔一样作画,但要学会像孩子一样作画却花了他一生的时间。因此当他在创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不断地在跟自己的画‘沟通’,仿佛画中的一切也在回应着他一样。”

认真代入角色

此时的格兰基恩也开始在现场演示自己的创作过程,你会发现他的手在快速作画的同时,嘴巴也不停地在说话,而他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要把画“画美”,而是在他脑海中不断延伸的故事和细节,他甚至还说:“我作画的时候总会出现很多古怪的表情,跟我6岁作画的时候一样。”

实际上艾瑞克拉森也曾跟他说过类似的话,即要让小孩感受到你的创作角色的存在感,那你就必须认真地代入角色,想他所想、做他应做的,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这些人的教诲,格兰基恩一直都谨记在心并努力实践着。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其实对格兰基恩来说,最让他感触的并不是人们歌颂自己的成功,而是他所创作的角色真正得到观众的“共鸣”。

他说:“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说你还记得《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当她坐在海底的岩石上唱着电影的经典主题曲《你的世界·Part of the World》并伸手想要触及外面的世界时的那一幕吗?当时仅4岁的她也忍不住伸手回应了爱丽儿,她想要拉爱丽儿一把,让她来到自己的世界,你知道听见这一切的我有多么的感动吗?”

角色感动观众

还有一次是在迪士尼乐园,当时的格兰基恩看见售票处大排长龙,虽然他持有能直接进入的银卡通行证,但他忘了带,他原本想用自己的工作证说服工作人员让他和家人进入园区,但他失败了,最终他也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乖乖排队买票;可进入园区后的他仍然感觉愤愤不平,所以他便坐到一旁的长凳努力让自己消气。

此时在《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也坐到了格兰基恩的身旁,让他忍不住在心里碎念:“明明是我把你设计出来的,我却不能自由进入园区”,与此同时有一个小女孩更冲上前抱着“野兽”亲吻,这让格兰基恩深感惊讶,谁承想一个可怕的野兽会深受小女孩的喜爱?而且他的创作者就在旁边!但小女孩却完全不认识他。

格兰基恩笑着说:“当时的我就像隐形一样,但我却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这就是‘创作’,创作不应该是关乎我们,而是我们创作出来的角色,以及我们所感动的观众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