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

爱的家园

“家乡”这熟悉 二字,一个美丽的名词,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更蕴溢着浓郁味道,令人内心泛起无限思念之情。人常说:“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景是故乡美”——如此淋漓尽致、极尽的描摹已足够地显尽了它的全然美。

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可晓得利刀难断东流水,天涯难隔家乡情。每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对孕育自己成长的土地,必然怀有十分的挚爱与深深的怀念。正如诗人陶渊明笔下所形容的: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今之人都非常眷念自己的家乡,对家乡一词倍感亲切。故此,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名诗著作中,对家也赋予许许多多质朴无华的雅称。古人老前辈喜爱在住宅旁边种植桑树与梓树,子孙们为了尊敬自家长辈,就借此以“桑梓 ” 二字成为家乡的别称。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乡、故土、故园、家山、梓里、家园……”等名号作为代称。现今的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 ”二字称之,使之尤显亲切。

对家乡有深刻回忆

我们对家乡都有着深刻的回忆,草木念旧土,无论是顺心还是逆意旧事,都在每一个人的心田里占了难以忘怀的一席之位。家乡实在是有着人、事、物种种值得我们珍藏于心底;可惜,因着时代进步,一瞬千里的发展,事过境迁,往往我们已回不去当年所向往热爱的环境,也找不着过往留念的遗迹。感叹犹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前,出席了妹夫的丧事礼拜,唱出一首美诗:“有一地较日中更灿烂,虽遥远凭信心能望见,圣天父已在彼备安宅,常期待众儿女皆归来……”我们更有一处比人世间好得无比的家乡——天父同在的家园。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有情感有泪水。虽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面对生离死别那一刻,还是难以接受事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面对心爱的亲人突然离世,必然压抑不住内心的哀伤不舍,切肤之痛。这是人之自然反应,亦是内心真实感情与爱的流露,不过,神造人本就如此。



《希伯来书》9:27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普遍上的理解:死亡既是人丧失了生命,在这宇宙中完全消失不再生存,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地被人遗忘,连名字也不被纪念。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无人知晓生命长短

人活在世本有限数,只是无人能知晓生命的长短——生有时,死有时,一切都在神掌控的时间之中。无论我们以任何心态来看待死亡,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与基督的爱却永不隔绝;生与死,神都在乎,祂洞察入微,关爱到底。有生就有死,死亡虽然感觉恐怖,但却带来了自由和释放,人无须继续面对人世间的缠累、病痛的煎熬、罪的捆绑与生活上的重担,一切都得于解脱了。

《启示录21:4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基督徒虽肉体死了,但灵却必往天家与天父同住,与主相聚,享受永恒的喜乐与恩主的慈爱。《圣经》说: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故此使徒保罗深信不疑喜乐地说:“离世与主同在,好得无比。”

虽然我们难免经历死亡当儿的极其痛苦,可是最终的结局却是那么的荣美,因神早已为我们预备了存留在天上永恒的基业。一旦关上了死亡这一扇门,却跨过了荣耀的门槛,进入一个更丰盛更佳美,真正属于自己的——爱的家园。

反应

 

商余

死后一堆/余棋华

文|余棋华

死后一堆,不是指埋后墓地凸起的那一堆。

怎么不是一堆呢?是留了一堆——许许多多的文件夹,有合约文件、会议记录、银行往来、笔记本、记事本……几十年下来,排起来一座山,倒出来是可淹人的海。

又看到架上烂书好书,工具书又硬又厚,名著与通俗,冷门与热门,那些杂志还珍藏么?十年前的衣二十年前的裤,外在美的内在不美的,一件件掏出来,可以包扎遗体成木乃伊千年不朽。

还有人送来的小礼品,另有自己买来的纪念品,柜里抽屉里又一堆。或许身后事来个追思悼念义卖会——倘若之前没意义的活着,死后一个善举有意义。

未死之时先打点

其实死后一堆,还是要烦及他人;那么未死之时先打点。有如年尾季候风来之前,新闻广播频频提醒众人要有警觉,灾难临到前,先备有一皮箱收好随身之物。

思前想后,离开之前,整理预备的有:(一)重要文件数封,(二)照片数册(那是无法重新再来的人生),(三)文稿剪贴(那是无法重新再写)。

重要文件为的是让后人不烦许多跑腿事,照片与文稿是自己的心头好。再仔细想想,除了重要文件,旧照旧稿也算不得什么,后人欲留欲弃也可行,因为最后也没有什么可留到永恒。

离开地上,有若远行,是脱身远行——无需证件,无需行李,也不必死后一堆带着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