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喜乐之家提供学生来源
大直弄益华免迁校

因有学生来源,使益华小学无需再面临搬迁的命运。

(太平14日讯)喜乐之家在岛上安家,大直弄微型华小益华小学不用再越州搬迁。

蒲种喜乐之家学生与义工一行70人,今早拉队到大直弄码头,展开搬运沙石的“蚂蚁搬家”行动,以便在岛上兴建儿童院,让就读益华小学的学生及义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目前,喜乐之家共派5名学生在益华小学就读,明年仍会续派出3名学生,以使这所微型华小不会面对搬迁的命运。

在校长许金凤及教师教导下,学生们的学业及品行都有所进步及提升,故喜乐之家已在岛上物色到一段屋地,准备筑建儿童院,为学生及义工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住所及读书环境。

填地免涨潮酿水患

由于地段位处低洼地带,必须填上泥沙避免大涨潮时发生水患,故喜乐之家拟定了长期计划,在接下来5周内,出动学生及义工在大直弄码头将沙装入塑料袋,然后由木船载至大直弄,才运到屋地处进行填地工作。

大直弄离开双溪吉隆需约半小时船程,搬运沙包上下船工作耗时费力,但为了为学生们圆一个更好的求学愿景,学生及义工们都愿意以接力、及出力等方式,为慈善及公益甘之如饴。



喜乐之家的学生、义工及村民在炎热的阳光下把细沙装袋,以便卸到船上。

邓李清敏:校方教育有成
学生成绩品行进步

喜乐之家师母邓李清敏说,她前年获悉益华小学因没有新生而面对关闭的命运,于是派了一名学生前来就读,而在校长及教师们的努力教育下,该学生成绩有显著进步。

她表示,在见到了希望后,他们再派多2名学生到益华小学,同样的,学生们的成绩及品行都有所进步,并说,至今已派了5名学生到益华小学,明年也会继增派3名学生,让他们能在这个小岛获得更好的教育。

邓师母也说,该家除派学生到益华小学就读,也派2名义工到岛上给予陪伴,并照顾学生的起居,及在功课上给予协助,如此多管齐下的情况下,果然取得好效果,学生及家长非常开心,并要求她把孩子送到益华小学上课。

她说,当学生人数增加后,故认为有必要拥有本身的儿童院,而在一些热心教育者的资助下,喜乐之家决定在岛上兴建一间28尺X75尺的儿童院。

盼码头行人桥筑围篱

她说,为保护学生的安全,除兴建儿童院外,喜乐之家也希望能在岛上码头的行人桥两旁筑上围篱,但所费用大,希望各界给予协助。

蔡水来:学生增加了,希望学校不必搬迁。

蔡水来:迁校森州无下文

益华小学董事长蔡水来欣见喜乐之家不断派来学生,让该校不必再面对迫搬,也让大直弄更增添活力。

他表示,其实岛上居民也需要一所学校,目前有6名居民的下一代就读益华小学。前朝政府有意把益华小学迁至森州,但目前全无下文,故他们认为益华不必再搬迁。

黄志伟:减后进生压力

林连玉基金会霹雳州联委会总务黄志伟说,一些在城市学校被边缘化的后进生在进入益华小学就读后,因没有太大压力,取得不俗的成绩。

他希望教育部看到这一点,将益华小学作为一个模式,研究是否可让后进生到合适的微型小学就读,避免微型华小关闭或搬迁。

喜乐之家精神感动义工

来自槟城的义工马坤来及黄木龙表示,他们对喜乐之家为教育而不惧舟车劳顿,到大直弄来参与“蚂蚁搬家”的精神感动,并也自愿加入义工。

他们每周会两度把800包重约7公斤的沙包搬下船,载至大直弄,再用推车推到工地,时间由早上9时至下午1时。

许金凤重掌益华

益华重生的功臣——许金凤校长本月返回益华掌校。

许金凤上个月被派到太平近郊的章吉遮令育群华小,她不忍舍下益华一群正在求进步的学生,向教育局申请重返原校终获准。

吴欣慧(左)及李诗敏在入读益华小学后,对成绩明显的进步感到开心。

学生到岛上更专心读书

益华小六学生李诗敏说,她之前对求学没兴趣,去年6月被安排到益华就读,在校长及老师循循善诱下,成绩开始进步。

她说,虽然岛上没有水电,但已习惯,没有其他娱乐,反而可更专心读书。

五年级的吴欣慧说,她成绩向来不好,但来益华上课后,目前有6科及格,令她非常高兴,校方下课后还给予补习,所以进步快。

 

 
 

 

反应

 

东海岸

杨安山:允许犯错但须纠正 学校应引导正确使用AI

(文冬19日讯)董总财政兼彭亨董联会主席拿督杨安山提醒各方,制作不当图像的事件确实令人遗憾,但他认为学校是个“允许犯错,也必须引导纠正”的地方。

他说,学生会做出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他们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创意思维。大家应该通过教育的力量,在不伤害他入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把创意发挥在对的事情上。否则,很可能是抹杀了孩子们未来在创意科技领域的潜力

他今午在彭亨州华校教师联合会大会午宴上致词,针对最近闹得沸沸腾腾的学生利用 AI 工具,移花接术女同学头像制作不当图像的事件,发表评论。他的演词由儿子杨文豪在代读。

另一方面,杨安山说,当前华文教育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尤其是华文师资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此,他特别要提及一项值得鼓励的全国性计划,即由大马姓氏总会和宗乡青慈善与教育基金会所推动的“希望工程”。

“此计划旨在领养全国国中华文学会,鼓励更多华裔子弟报考华文科目,以部署华文师资短缺问题。各校若需要,可主动联系该基金会,提出合作或申请资源的建议。”

黄绍轩:微小反映社会结构变化

彭华小生10年锐减22%

彭亨华校教师公会联合会主席黄绍轩较早时会上指出,今年2月新学年开学,全国各地华小面对学生来源困境,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统计数据,全彭亨华小的学生总人数有1万6267人,分别是学前教育班有1712人、一到六年级有1万4475人,以及特殊教育班80人。

他说,相比10年前,全彭华小的学生人数有2万963;现今华小学生减少近4700人或22.4%。更严重的是,彭亨州有41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于150人,列入微型学校。

微型华小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了乡区人口持续流失,以及华裔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华小非华裔学生人数超过华裔学生,这种多元文化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跨族群交流,但也可能对华小的母语教育带来挑战。

“我建议董联会、教联会、校长职工会、华小校长协会及各区发展华小工委会携手合作,深入探讨州内华小的现况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内容应包括关注与解决微型华小面临的生源问题,以及非华裔学生人数持续上升所带来的教学挑战等。

“老师与学生是构成一所学校最核心的两大要素。没有老师,学生便无法接受系统性的教育;而没有学生,教师的教学也无从开展。在这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过去数十年来,华文小学长期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一挑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学校的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董教总、各州董联会以及华校教师公会持续努力,不遗余力地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积极与教育部沟通,从政策层面据理力争,推动制度化地培训华小师资,确保教师来源稳定且具素质;另一方面,也发动了“我要当老师”运动,号召华裔青年投身教育事业,成为下一代华小教师的生力军。

“我要当老师”运动奏效

华小教师课申请增46%

黄绍轩表示,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申请华小组教师课程者高达6296人,相较去年的4311人,增加46%,这有力地印证了“我要当老师”运动所带来的积极成效。

“我国华文教育已有200多年历史。这一路走来虽历经风雨,步履维艰,但在广大华社的坚持与努力下,依然一次次突破难关,取得显著成就,只要万众一心,再大的困难也无法将我们击倒。未来的华教路或许依然充满考验,只要我们继续携手同行,华文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光明灿烂。”

出席大会的除州内各县属会代表,也包括彭教联顾问兼彭亨州教育厅华校助理厅长王秀玲督学、彭亨州教育厅华文科助理厅长陈慧琦督学、彭教联财政兼教总师资教育主任、彭亨华校董事联合会副财政董荣山、彭教联第一副主席兼东彭华校教师公会主席罗素君及全国校长职工会彭亨分会主席兼全国华小校长协会彭亨分会代主席拿汀刘维萍等。

中风后快速康复

杨安山坚持奉献华教

杨安山中风后,目前正快速康复中,除了步行上稍为缓慢,在大会上致词及签发多张支票也没有问题。

杨安山强调本身维护华教的使命未完成,因此必须勇于对抗“中风”,不想就这样离去。

杨安山今天是在康复后首次在公开场合担任大会开幕嘉宾,他向大家讲述他的中风遭遇,以勉励大家在面对困难时凭着坚持和信念,不屈服,敢于战胜眼前挑战。

他指出,今天刚好是他中风的9个月,回想起病发初期的痛苦和夜夜不能入眠,他已向家人作出“准备离去”的打算,但他还是决心要把华教工作完成才离开,结果他的坚持让他病况好转。

赞助彭教联大会3千

他形容,自己是病重后重生,今后要继续完成华教使命,他也勉励孩子和华社,华教工作不能停,大家必须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完成使命。

午宴上,杨安山也赞助3000令吉充彭亨教联大会活动经费,而杨文豪也赞助5200本单线簿给全彭75所华小,每所华小70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