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如何告别族群政治?

《共业:我们能否摆脱被巫统统治的宿命?》这本书所思考的问题,概括且溢出“被巫统统治的宿命”的命题。其所关注的乃是:我们能否摆脱被族群与宗教政治统治的命运?

5·09大选成绩尘埃落定后,《共业:我们能否摆脱被巫统统治的宿命?》一书,在一夜之间就过时了?



当然不是。

书中所思考的问题,概括且溢出“被巫统统治的宿命”的命题。其所关注的乃是:我们能否摆脱被族群与宗教政治统治的命运?

自独立建国以来,马来亚或马来西亚深受族群政治的困扰,历来人们所思考的解决之道,要不走文化路线,促进跨族群沟通,消除误解,建立共同合作的基础;要不走阶级路线,主张族群认同不过是幻象,一切政治问题之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因此应该关注阶级压迫,建立统一的跨族群低下阶层的共同体。

当然,这两条路线也不是决然相斥的。传统上本地的左翼斗争,就进行了不少跨族群文化的沟通工作,包括积极推动国语的学习、马来左翼文学的译介等。

然而,问题在于,为何这些实践到头来却抵不过族群政治的号召?独立建国半世纪有余,各族群依然相识不相爱?阶级斗争的动员力显然不及族群政治?箇中问题值得思考。



须思考选举制度设计

《共业》从几个不同途径下手,思考上述问题,这包括了历史条件、社会结构与选举制度。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因素,促成了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的社会结构。在这历史条件与社会结构下,“公民能相异而平等吗?”成为了建国之后困扰数代人的大哉问。对马来人而言,非马来人必须融入主流社会,才能取得平等地位。非马来人的看法则相反,认为文化的差异不应影响公民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不同的立场,意味着我们的国族建构困难重重。

在这情况下,选举制度的设计就相当关键:一旦选举制度水土不服,则可能激化分歧的两端,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换句话说,超越族群政治的方法,不能仅停留在提倡跨族群对话或走阶级路线而已,还必须包括重新思考选举制度的设计。这是《共业》的基本思路。

领先者全拿

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是“领先者全拿”(First-Past-The-Post,简称FPTP)。根据作者分析,FPTP的本质除了“赢者全拿,输家全无”之外,还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它存在着选票变化与议席变化之间不成比例或逆向的问题。

换句话说,对参与者而言,每次选举都是一场豪赌,不确定性很高,而且代价很大。由于风险太高,各族群都害怕选票分散会不利于选情。因此,选举常被视为各族群的生死战。于是乎,族群与宗教政治把选民动员起来,族群宗教政治统治于是成为我们的宿命。

5·13种族暴乱原因

《共业》举1969年大选为例,指出这其实是场马来人海啸。半岛非马来人为基础的在野党得票率相比上届基本不变,伊斯兰党得票率则大增。然而很多人却认为这次大选是华人海啸,因为华基在野党议席大增,反之伊斯兰党议席则只微增3席。

之所以出现议席变化无法反映出选票变化的情况,是因为在野党在1969年大选达成协议,避开多角战,单挑联盟。在一个同质性高的社会,政党轮替并不会引发暴乱,因为不存在深层社会矛盾。

然而,在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分歧社会,情况就很不一样,于是发生了513种族暴乱事件。

建议参考德国制度

既然FPTP不适合马来西亚,我们应该设计怎样的新制度?

作者提供的参考案例是德国,其中有4点值得学习:一、联邦制;二、联立式单一选区两票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简称MMP);三、排除极端政党的选后联盟;四、政党扶助金。

在这制度下,将出现良性竞争的多党制,实现地方分权,并且也可能有利于我们逃出被族群政治统治的宿命,因为其制度设计鼓励政党往中间靠拢,排斥极端政党。

限于篇幅,没办法逐一详细介绍,以下仅谈第二项:德国的联立式单一选区两票制(MMP)。

此制度是单一议席单票制与比例代表制的混合体,国人对此相当陌生。

简单说,每个选民手中有两张票,一张投选区议员(投人),这跟我们现有制度一样,它可确保把地方声音带进国会。另一张票投给政党(投党),各党按得票比例分配议席。政党票将决定政党整体议席,假设根据政党票,某党应获得50席,如果该党已获得30席选区议员,则会再得到20个政党议席。

德国共有299个选区,按说有598个议席,但由于制度上的设计有一种叫做“超额议席”,导致议席总数不定的状况。所谓超额议席,指的是:当一个政党的选区议席(选民的第一票)比政党比例议席(第二票)更多,那么多出的议席将得以保留。为公平起见,整体的议席将按比例增加,这就是超额议席。

解决选人或选党困局

MMP制度的优点,主要还不是在于保障小党生存空间,因为一般的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已经能做到这点。MMP的优胜之处,根据作者的分析,能够解决选民的“选人或选党”的困局。作者指出:“MMP因为让选民不必在选党与选人之间做一取舍,因而让地方党部可以强推最接地气的候选人,但政党名单同时可以让党中央有提拔明星和新人的空间,平衡双方需要。”

在刚过去的大选,国人不正是面对选人或选党的两难吗?很多人对政党空降候选人做法很不满,却碍于大局而被迫忍气吞声。假设换成MMP制度,是否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德国制度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告别族群与宗教政治?实现政党轮替之后,我们需要更多有关制度设计的讨论与分析,需要多元的意见与想法。

民主化之路遥远,且不平坦。但还是得一步步地走。

反应

 

要闻

张念群:国人要学会突破族群政治

(吉隆坡12日讯)民主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说,政治双面人屡在失势时操弄种族课题,国人应看破此低劣伎俩, 突破族群政治。

她是针对巫统玲珑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山苏安努亚提到的教育部落实单一源流学校计划,以解决部分国人不谙国语的言论,发表文告。

她质疑,为何巫统和国阵在掌权六十年里,都没有将之落实。

“这是一项真诚的建议,抑或只是要以此课题操弄种族情绪?为何当三苏安努亚还是教育部长时,只会在内阁会议里 "静静"?”

张念群说,部分就读国际学校的国人也无法掌握好国语,询问他是否也要求政府关闭所有国际学校。

三苏安努亚昨天在国会提出上述言论。

另外,提到独中拨款的事,张念群指独中1500万拨款始于希盟执政时期,并在如今国盟执政时获得延续。

她说,但当希盟执政时,这项政策却饱受一些"民族冠军"的批评和质疑,并点名指当中不乏目前已荣升为正副部长级的大人物,包括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

“政治人物应该反省,不论种族和宗教地公平对待每个国人,这样才能体现"大马一家"精神。并吁请人民应看透这些政治双面人的伎俩,勿再随之起舞,陷入种族政治的深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