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人体寄生虫新发现
有害? 其实也有益!

寄生虫好可怕!很多人闻“虫”色变,更何况是活在人体内的“虫”,真是吓死人不偿命!不过,马来亚大学(UM)寄生虫学研究团队发现,原来寄生虫对人体也有益处,不但能为人体带来好细菌,甚至能减缓一些疾病症状。

蛔虫是人体内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由马来亚大学寄生虫学专家林爱莲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从2007年开始进行有关肠道寄生虫的研究项目,如今研究成果有了显著的进展,她希望能够提升大众对肠道寄生虫的认识,并了解那为人不知的“好处”。



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或父母会给你服用驱虫药吗?也许当时的你不晓得那药有什么作用,其实是为了将你体内的肠道寄生虫杀死或驱出体外。

这么说来,这些虫就是有害人体才需要被除灭,不是吗?是,也不是。这里先卖个关子,先说说肠道寄生虫的一些基本知识,因为需要先明白前因,脑洞才能大开。

原住民病患率居高

一般上,人体内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蛔虫、鞭虫、绦虫、钩虫、蛲虫等。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在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表层结构都有不同。

林爱莲举例,蛔虫长得像蚯蚓,圆身颜色偏白,身长15至35公分;钩虫只有1公分左右长,似绣花针大小;鞭虫外形像马鞭,虫体覆以透明而有横纹的角皮。



“50、60和70年代,寄生虫的感染在大马非常普遍。以前的人常说,如果孩子没胃口进食或发育迟缓,就是肚子的寄生虫在作怪,所以都会让孩子服用驱虫药。现今,因着国家经济繁荣,卫生水平随着提升,寄生虫感染疾病在发展城市中已属罕见,但有些原住民村落的患病率依然居高不下,所以此次的研究对象是以大马原住民为主。”

由于原住民的卫生意识不强、感染率很高,尽管他们看来是健康的,可是不少人的肚子特别肿胀,那多是因营养不良所致。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受寄生虫感染?林爱莲指出,寄生虫进入人体内有两种传播途径,分别是粪口路径传播和皮肤传播。

粪口路径传播是某个宿主粪便中的病原体被引入到另一个宿主口腔中的传播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直接或通过衣物、手、食具、物品、苍蝇等污染食物和水,他人如食用或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就会被感染。

“很多时候,寄生虫的卵附着在食物或双手上,肉眼无法看见,一不小心就会摄入体内,以致寄生虫在体内成虫。”

另外,经皮肤接触感染则是通过接触污染的水直接渗透进皮肤,还有直接接触土壤或沙土,让寄生虫(如钩虫、粪小杆线虫)有机可趁进入体内。

林爱莲教授:现今国家经济繁荣,卫生水平随着提升,寄生虫感染疾病在发展城市中已非常罕见,但有些原住民村落的患病率依然是居高不下。

存于人体内的周期

寄生虫在人体内必须经过一个蛮特别的生命周期。当一个人不小心吞下寄生虫卵,卵会在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会进到肠内,下一个目的地是肺部。可是,虽然肠子和肺部的距离不远,但幼虫该怎么过去呢?

“幼虫会穿透肠壁进到血液里,由血液把它们送到肺部。在肺部,它们会往上迁移,然后再次被吞下,这个第二次被吞下的动作才会让它们成虫。

“当幼虫在肺部往上迁移时,患者会有哮喘、咳嗽的短暂症状,但幼虫再次被吞下后,症状便会消失。如果医生没有为患者做粪便检查是不会知道那些症状是寄生虫惹的祸。”

目前,大马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情况已受到控制,全国驱虫计划于1983年已停止,但原住民的患病率却改善不大,其中原因是贫穷、卫生设施不足、个人卫生意识低及低知识水平。

马大研究团队走访国内各个原住民村落进行深入探查,发现并非所有原住民的卫生情况都不好,因为不同的原住民社群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由于卫生环境不佳、个人卫生意识不强,原住民孩子是寄生虫最爱找上的宿主。

宣导个人卫生意识

“研究报告显示,柔佛州瓜拉族(Orang Kuala)的感染率是4.5%,100人当中只有约4人受感染;而彭亨州北道闪迈族(Semai Pahang)的感染率是98%,100人当中有高达98人受感染。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一竹竿打翻整艘船,应该要改变对原住民的观点,学习重新认识他们。”

除了进行考察,研究团队也向原住民宣导个人卫生意识,呼吁族群的大人小孩要时常洗手、剪指甲、外出要穿鞋等。这些日常小事可有效地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李素贞博士透过观察蠕虫定植,发现蠕虫和肠道细菌多样性与构成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

不明知故犯 是敌亦是友

重头戏来了!说了种种寄生虫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教人怎么相信它对人体也有益处呢?

对寄生虫来说,人是唯一的宿主,只能与人类共存亡。正因如此,它们断不能对宿主造成过于严重的伤害,相反的,它们必须维持互惠互利的生存平衡。

林爱莲说:“寄生虫可聪明了!它们知道宿主是敌人,但也知道自己不能太强,否则性命难保。所以,为了存活,它们有一个机制可以抑制疾病的严重程度,透过免疫调节以常年在人体内存活。”

过多导致并发症

一次,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发现有趣现象。在国外的某个区域有寄生虫感染疾病的问题,但哮喘病的问题却很低,而大部分的感染患者都没有哮喘病。因此,该团队决定在大马也进行有关研究,观察是否也是相同情况。

“我们在原住民族群进行寄生虫感染研究的同时,也观察其中的哮喘情况。令人振奋的是,研究结果是相同的!当寄生虫感染率越高,哮喘病率则很低。这种对立性的结果让人感到讶异,原来寄生虫是敌亦是友,它可以对人类产生一种保护作用,甚至能抵挡其他病原体及疾病侵入,如过敏相关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及糖尿病。即使无法根治,也能减缓症状。”

不过,她强调,对人体有益的前提是寄生虫的数量要少(大约10只),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太多的话会导致并发症。

肠道细菌多样性

马大研究团队的其中一员李素贞博士曾到美国与大马籍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副教授和寄生虫学家P’ng Loke博士合作,并从研究中发现,蠕虫定植与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的增加有关。

李素贞解释,一个健康的肠道会有很多好细菌,好细菌可以促使身体健康;而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观察蠕虫在肠道里对好坏细菌的影响。

“透过观察蠕虫定植,我们发现蠕虫和肠道细菌多样性与构成之间有着一定关联。同样的,我们以大马原住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体内有蠕虫和没蠕虫的人身上观察肠道细菌的不同之处。

“我们也从中发现,体内有蠕虫的人拥有更好的肠道细菌多样性。当肠道细菌多样性越高,好细菌的滋长数量就越多。根据一些国际研究报告指出,低多样性通常与疾病有关。”

接下来,研究团队也利用老鼠进行实验,发现了寄生虫能有效地治疗炎症性肠病。肠道拥有很厚的粘膜层,很多细菌生长于其上,尤其是好细菌。然而,炎症性肠病会致使粘膜层越来越薄,也会导致很多拟杆菌(坏细菌)滋生。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超过1公尺长。如果吃下没有妥善处理的生鱼片,可能会成为绦虫的下一个宿主。

肠道粘膜层增厚

研究员让老鼠摄入鞭虫,过了一段时间,粘膜层又变厚了。不但如此,当鞭虫的数量增加,拟杆菌的数量就减少,而且促使了梭菌(好细菌)的滋生。该项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上也进行了文章发表。

动物实验成功,那人体实验就是进阶式研究了。同样采用之前的原住民族群,她设定了21天的研究期限。与动物实验不同的是,老鼠可以喂食蠕虫,但人类不能,所以必须倒反过来。

她进一步解说,研究员透过药物为蠕虫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减少体内的蠕虫。期间,如果他们再感染,研究员会观察肠道细菌的生长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经过药物治疗后,好细菌也随着减少。至于为什么会再感染呢?因为原住民的居住环境卫生欠佳,即使治疗了,几个星期后又会再感染。不过,我们发现再感染后,好细菌又回来了。

“当患者体内有寄生虫,肠道粘膜层会增厚,因为寄生虫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这种增厚的情况对好细菌的滋生有很大帮助。当好细菌增多,坏细菌就会减少,因为后者的竞争力减弱。所以,研究结论是——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的结果,完全相同!”

马大寄生虫学研究团队希望肠道寄生虫的研究成果可以造福大众。

保持数量对健康好

林爱莲补充,目前虽然确定了少量寄生虫对人体是有益,但要患者服用寄生虫进行治疗,相信很多人无法接受。

“所以在想,与其让患者服用寄生虫,不如使用代用品。比如说,我们知道梭菌是好细菌,也许可以把它制成益生菌,以得到相同的良性效果。有关这方面,更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

她认为,对于原住民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治疗,可能无需完全除灭寄生虫,只要保持一定数量,对健康也有好处。

她也认同卫生假设,是指在儿童早期接触到的细菌越少,则日后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愈大。她鼓励父母让孩子光脚接触大自然地面,这对免疫系统有着增强的作用。

“免疫系统需要被训练的。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时常需要与敌人作战,能力就会变强,如果太爱干净,等于是一直在受保护,这会令它变得懦弱,甚至引致现代疾病。”

林爱莲教授(坐者)多年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关寄生虫的项目与研究。

反应

 

言论

别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江振鸿

我的母校马来亚大学,近期发布的2024年学生着装,和仪表指南,引起了一些学生组织的不满,并指此指南将彻底把马大校园风气保守化,而在中文社交媒体中,华裔网民对于此事预料之内的反应,我就不再赘述。

根据这些所谓保守化的指控及反应,所以我想象中的这份学生着装和仪表指南,是要求所有女生不论宗教都得戴头巾及罩袍遮脸,或男生不论宗教都得穿黑色长袍。

无关宗教保守化

然而当我实事求是,特地亲自去马大的官方社交媒体搜索所谓保守化的着装和仪表指南,却只看到一份类似在我公司入口处的着装和仪表指南。

顺道一提,我目前工作的这家外资厂商,是来自美国这个被号称及公认是世界上最自由民主及世俗化的国家,而并非来自中东某个国家。

所以,马大的这份学生着装和仪表指南,绝对是符合目前大部分世俗社会的商场或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恐怕与什么宗教保守化无关。

且不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些场合及场所包括有些高级西餐厅及俱乐部,都有着装不能太随便的服装规范,甚至独中,也得穿相关独中的校服上课。

大学是庄重的求学场所,所以有着装礼仪上的要求,无可厚非。即使是不受当局管辖的外国私立大专,恐怕也不能接受学生穿短裤上课吧!

更何况,大学是大部分人进入职场前的最后一站教育,所以提前适应及学习职场的仪表礼仪,也是一种训练。而不管喜不喜欢,在职场及商场上,相关仪表礼仪是很重要的。

着装与场合相对应

一些讲究创意的科技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意而制造的无拘束工作环境,包括不限制员工的上班着装,固然令人乐道,然而每逢新产品的发布会时,相关公司高管却也得“乖乖”穿上符合商场仪表礼仪的着装。

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虽然犹如灰色T恤的代言人,但是其这件灰色T恤却是配着牛仔长裤,而非短裤。

因此,正当我们非议一些友族同胞的宗教过度敏感时,我们似乎也开始不知不觉地逐渐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开始对这类课题过度敏感。

最后,我也发现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似乎不懂得基本的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包括有人身穿T恤出席工程及执行阶级的工作应征,更是有人穿短裤拖鞋出席隆重的婚宴,不尊重自己之余,也不尊重场合及主人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