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7年保育解救濒临绝种
野生河龟续繁衍

(甘马挽27日讯)经过历时7年的保育工作,濒临绝种的野生河龟,重燃繁衍的希望!

目前,全球只有泰国、柬埔寨和大马半岛出现野生河龟的踪影,若不进行保育,恐怕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河龟在2至3月的产卵季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

马来西亚龟类保护协会(TCS)联合创办人曾碧玉说,该协会在甘榜巴西牙也推行河龟保育工作已有7年之久,保育工作越趋见效,包括杜绝吃河龟蛋的风气,村民所收集与贩卖给该组织的河龟蛋,迄今约有4000个之多。

她指出,村民对她说,在2011年之前,甘马挽河面只能看到成年河龟的头部浮出水面,现在却经常可见大大小小的河龟,显示河龟成功孵化及存活的几率已提高。

龟蛋碰水后不能孵化

曾碧玉接受马新社专访时说,河龟在产卵季节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产卵月份介于2月至3月,不超过40天。河龟会选河岸较高的沙地产卵,若下雨时河水水位上升,或靠近海边涨潮时,龟蛋碰到水后就不能孵化。

产卵月份驻守河边



河龟散播红树种子

曾碧玉和其团队于河龟产卵月份在甘马挽河边驻守,每当河龟上岸产卵后,蛋就会被取走,迁至甘榜巴西牙也河龟保育中心的沙地。

同时,他们也为产卵后的河龟测量体积及体重,并在脚部置入微晶片,该微晶片犹如“身分证”,若这些被标记的河龟明年再度上岸产卵,工作人员扫描微晶片就可搜集资料,共研究用途。

曾碧玉说,尽管如此,迁至保育中心的河龟蛋也并非可全数成功孵化,孵化率约达70%,此外,河龟在孵化后放进河里是否能存活至成年也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回归河流会面对各种威胁。

乡村经济转型

她说,河龟在自然环境里扮演着散播红树种子的角色,促进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是沿海一带抵御季候风及海啸的“城墙”,也是小鱼、小虾和小螃蟹的生长地。

“若没这小生物,大鱼吃什么?那么人类吃什么?整个生态链都受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眼前看不到的东西,就会觉得不重要,而不重视。”

河龟在2至3月的产卵季只上岸一次,产下不超过43个蛋。

曾碧玉说,瓦仄的女儿努鲁原为家庭主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为河龟保育中心的访客烹煮一些小食,不料获得访客的好评,令她感到十分意外。

她指出,努鲁接着继续为一组组前来的访客提供小食赚取额外收入,后来索性在住家外搭起档口售卖各类糕点,并带着妹妹一起制做印度煎饼,变成家族生意。

“我希望把此商业模式更广泛地复制在村里,让当地经济活动转型。”

曾碧玉在河龟保育中心向访客讲解河龟特征。

曾碧玉说,组织的“探索龟类之旅”也为当地生态旅游景点、食肆和酒店带来生意。

“活动行程包括参观遮拉丁海龟保育中心,然后来这里看淡水龟,接着就吃晚餐和入住酒店,晚上去看海龟产卵或去看萤火虫。”

曾碧玉:创造非一般使命感 

保育河龟带动地方经济

河龟保育工作自2011年起在甘榜巴西牙也推行以来,不仅唤醒当地村民护龟意识,也协助他们增加收入与带动当地经济活动。

曾碧玉回首这些年来的努力,感叹教育村民初期确实面对非常大的挑战,尤其她是外来者,在这民情淳朴和保守的甘榜,保育工作或多或少也会基于肤色与性别差异出现障碍,因而走了不少冤枉路。

“刚开始时村民对我存有怀疑,他们经过保育基地时只是望一眼。经过数年之后,他们才相信我们取龟蛋不是给自己吃,保育活动频频见报后甘榜渐渐著名,他们才慢慢接受我们,也协助我们进行保育活动。”

马来西亚龟类保护协会是全马首个保育淡水河龟的非政府组织,在甘榜巴西牙也的河龟保育活动也是国内首个以社区为基础的计划,以与当地人紧密合作展开保育工作,而非由外界人士执行。

制造就业机会

曾碧玉说,河龟保育计划为甘榜巴西牙也居民带来不少收入,甚至给他们创造不一样的使命感,以及创业机会。

她指出,河龟保育中心唯一的员工瓦仄来自瓜拉伯浪,他婚后和妻子在甘榜巴西牙也定居,收入不稳定,当地村民自我保护意识高,所以不太喜欢这名外来者。

“在他接下河龟保育工作后,除了有固定收入之外,也成为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令他感到本身的地位大大提升,不像以前遭人排斥。”

反应

 

北马

登大教授:避免绝种 须加强红面猴保育

(加央7日讯)登嘉楼马来西亚大学(UMT)科学与海洋环境学院兼任教授拿督戴奥尼夏博士认为,我国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以提升红面猴与其栖息地的保育管理,避免这个稀有动物绝种。

他说,学名为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或俗称红面猴的科学研究是当急之务,从而搜集其栖息地、数量等的科学数据。

“持续这方面的努力是必要的,因为玻璃市州立公园(TNP)已成为红面猴的新栖息地,牠们是从玻璃市边界的泰南,即泰阪国家公园迁徙。”

戴奥尼夏也是大马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前总执行长,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有能力研究,且较为接近上述稀有品种的单位是大专院校,特别是北马的大学。

他说,TNP的红面猴总数在过去几年已增加,因此,这个不易遇见的稀有动物之保育工作必须加强,以免为时已晚。

“我们需要完整的科学数据,以便森林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能更有效的进行。”

这名首位证实红面猴在玻璃市出没的研究员说,红面猴在我国可说是相对较新的物种。

“我们需要努力与泰国方面合作,以获取相关的数据,深入了解红面猴。”

提到他在1992年发现红面猴的经验,戴奥尼夏说,他是在马打亚逸的永久森林保留地无意中发现上述物种。

“1992年7月29日,我和队友在玻璃市进行山洞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摄制工作,在收拾行装打道回府时,没料到会初遇红面猴。”

红面猴数量稳健增长

玻璃市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协会(PNW)的创始人沙米尔拉曼异口同声说,更多有关红面猴的生态研究是必要的,比起其他稀有动物更值得被关注。

“牠们在31年前的1992年被鉴定在玻璃市出没,但迄今只有2份关于这方面的科学报告,尽管在这期间没有其他研究报告,但其数量已稳健增长。

“根据村民提供的资料,PNW已在旺吉辇追踪多达176只红面猴,在那卡湾山脉和其他5个地点则追踪到350只。”

他说,上述永久森林保留地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保育工作,以免棲地破碎化,若这些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则会影响民生包括到民宅觅食。

他也指出一些旅游区的卫生程度令人堪忧,包括红面猴出没的旺吉辇瞭望台。

“人类的干扰和垃圾污染牠们的原始栖息地,将导致这些稀有动物转移阵地觅食。”

他形容若无法从现在开始管控,则将成为红面猴的一大威胁,导致牠们再次迁徙,在我国绝迹。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