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追踪手机信号助防范罪案
荷兰搞智慧城惹议

斯特拉蒂姆赛恩德街头路牌设有闭路电视监控镜头。

(阿姆斯特丹9日讯)随着“物联网”技术日益发展,以大数据协助管理城市的可能性也日益受注目,全球各地纷纷以发展智能城市为目标。荷兰不少城市正大举采用智能科技,监控市民一举一动,包括追踪手机网络信号等,藉以获取大数据,用于预防犯罪、估算辍学率等,俨如“大数据实验室”。

当局坚称这些措施有助确保民众安全,并可防患未然。



惟做法也引侵犯私隐质疑,同时因智能设施的管理不少已外判私人企业负责,公共资料恐被私用。

据香港《明报》报道,荷兰城市艾恩德霍芬的小社区斯特拉蒂姆赛恩德拥有荷兰最繁盛的夜生活,也有最高科技的社区设施。

这里的街灯装有Wi-Fi信号追踪器、摄影机及麦克风等仪器,旨在监察酒吧林立的街头上,有否醉酒闹事等暴力事件发生,随时通报警方到场处理;相关数据也会被收集储存,有需要时可用于锁定及追踪特定目标。

参与计划的荷兰科技、安全与保安研究所专家范德克罗梅特说:“我们常常得到这句评语——‘老大哥正在看着你’——不过我宁可说‘老大哥正在帮助你’。我们想要享受安全的夜生活,而不想要士兵在每个街角站岗。”

这些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监控在荷兰多个智能城市中随处可见。



东部城市恩斯赫德装设了城市交通感应器,可侦测手机的Wi-Fi信号,取得手机的网络连线特有地址,以了解人们到访当地的频率、到访路径与喜爱地点。

它透过推出智能交通应用程式,鼓励民众使用脚车、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而减少使用汽车,助减少公共基建开支达3600万欧元(约1.7亿令吉)。

台北市长柯文哲(右)今年1月前往阿姆斯特丹,学习荷兰对脚车专用道和智慧城市的先进设计。

监视街头青年  可预测辍学率

乌德勒支也于2014年投资达8000万欧元(约3.8亿令吉),建立大数据管理系统,用于推动80项智能计划,包括爆窃案预防系统、社交网络监控中心等。

它也有追踪在街头消磨时间的青少年,了解其年龄层、人际关系等,并由特别部门透过流动装置监察,以预测辍学率、贫穷率,甚至特定族群健康情况,以便更迅速地介入。

荷兰蒂尔堡大学法律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私隐专家加利奇形容,身处这些智能城市的人们俨如“进入了一间活生生的实验室”,可能在不知情下成了大数据白老鼠。

根据荷兰《个人资料保障条例》,收集针对特定个人的资料前,须事先通知相关人士及表明用途。不过资讯及通讯科技相关法律专家希尔德布兰特指出,不少智能城市称它们收集的属匿名资料,或是以编码取代真实姓名等可辨别资料、经保密处理的数据,因此不受有关条例规管,惟有关原始数据如获保留,仍可能令特定人员私隐曝光。

全球目前已有1000多个城市正在打造成为“智慧城市”。

中国智慧城冠全球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慧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行业领导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总体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稳步发展,但多数智慧城市在战略、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城市。

德勤研究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各地政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与自身实际需求相结合,发展地方特色,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其效用,创建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

以中国为例,德勤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5个城市进行了系统分析。

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智能化发展良好,国内智慧城市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已相对较为成熟,但创新与战略规划方面存在进步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不易

智慧城市被设计为具有未来感的城市,通过技术和数据的应用来更积极的对城市需求做出反应,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因而,一座智慧城市需要以技术和数据驱动为基础打造一种高效且富有弹性的城市系统。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未来的智慧城市能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强化系统运行,达成设计目标,使市民随时享受到智能化的城市服务。但是,打造智慧城市也就意味着需要将复杂的城市设计为适宜居住,且更为合理、可持续的布局。

如今,大多数的智慧城市只是拥有了一部分智能系统,例如智能信号灯、交通云平台、智能路灯等等,但是并不能代表完整的智能化城市网络。要想完全整合所有城市资源来打造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显然是一项非常艰辛且需要时间的任务。

当然,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其已然是全球各国在城市化方面的主流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7年的4200亿美元(约1.64兆令吉),增长至2022年的1.2兆美元(约4.7兆令吉)。

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的是依托技术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来逐渐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网络,找到一个适合的、合理的平衡点。

全球部分智能城市

韩国松岛:全市各地设有感应器,监测气温、能源消耗及交通流量等数据,提供实时资讯。废物处理设施可从住所等建筑物装设的管道收集垃圾,并自动分类处理。

松岛

新加坡:2014年推出“智能国家”计划,在全国安装感应器及摄影机,监察公众场所清洁情况、人口及汽车流量等,用于预测交通、监测疾病爆发甚至灾难管理。

新加坡

丹麦哥本哈根:当局将公开收集市民、商户及公共服务数据,以助推动创新科技发展,达成零碳能源目标。

哥本哈根

新颖惊奇吸引转载  

假新闻传播比事实快6倍

一项研究发现,虚假资讯在即时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于事实。

这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调查,在2006至2017年间,对社交媒体推特上约12万6285则留言串进行调查。

研究人员以6个独立机构作为依据,查证留言串上所陈述事项,发现虚假消息被转发机率较事实高约70%,而事实相对于虚假消息传送至1500人,需多花6倍时间。

研究人员计算得出,假新闻费时约10小时就可触及1500名推特用户,相较下,真相要花60小时才有同等效果。平均而言,假新闻比真新闻接触到的人多35%。

真新闻几乎从来不会被转推给超过1000人,但假新闻里最劲爆的1%可转推给多达10万人。

研究人员也分析新闻层层传递的威力(如同族谱般一代传一代),发现假新闻可传播多达24代,真新闻最大限度是12代。

研究检视的推文辨别其真伪,或归类为真假掺杂;结果近三分之二是假新闻,不到五分之一为真,其余真假掺杂。

调查人员指出,虚假消息传送较快是由于所隐含的新颖,更容易使人惊奇,吸引更多人转载,回应一般是惊讶、恐惧及厌恶,但经常以发放虚假消息而所拥有的追随者一般较少。

研究发现,推特上虚假消息的散播速度比事实快6倍,触及人数更多。

科技界倡无许可创新  

免过度监管压制创意

智能技术不断跃进之际,科技业界渐兴起“无许可创新”呼声,主张开发创新发明及推出新服务前,不必获监管部门事先准许,以免压制创意。

不过专家强调,这种主张并非要求政府撒手不管,而应与时并进,适度放宽监管,以协助科技合理发展。

推动无许可创新的组织“无许可创新”指出,目前围绕科技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基于预防原则,要求推动创新发明与服务者的产品不超出规管,以免未来对公众构成危害。

不过,此做法会提高投入创新的门槛,减少新服务种类、增加商品成本等,变相阻碍经济发展。而预设可自由实验新技术的无许可创新概念,则有助避免目前未成熟的监管规则限制新技术面世。

组织称,过去无许可创新的概念曾助互联网冒起,近年也成为无人车与各种共享服务等科技经济的催化剂,深信这是新一类工业革命的动力。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资深科技研究专家蒂雷尔指出,虽然有论者担心无许可创新变相为无政府主义,但实际上其概念是容许出错风险,直至出现问题时再行处理。而政府的角色,在于基于实质证据制定合理政策,包括鼓励投入创新的竞争法等,以开拓新技术发展空间。

蒂雷尔也承认,人们无法确切衡量,在无许可创新下发展的好处与风险预防孰轻孰重,而更重要的是,人类对何谓科技危害无广泛共识,界线可能不断变动。

反应

 

国际

限制过度旅游 阿姆斯特丹禁新建酒店

(阿姆斯特丹18日讯)荷兰阿姆斯特丹宣布,将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兴建新的酒店,以限制旅客过多造成的影响。

市政府发表声明指出,要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更宜居的城市,不希望出现过度旅游,未来只有当现有的酒店结业后,才能兴建新的酒店;新酒店位置以位于市中心以外为佳,可接待的旅客人数亦不得多于旧有的酒店,已获批的酒店建造工程则不受影响。 

过去7年,阿姆斯特丹已经持续收紧新酒店的审批申请,仍有 3万居民向政府提交联署,呼吁加强管制旅游业。

旅游业虽然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引发游客与居民之间的拉锯战。游客涌入抬高了当地的地价、房价,居民只能向郊区,甚至其他城市搬迁。

当地去年有2066万人次旅客在酒店住宿,还未包括住在度假屋、民宿或游轮的旅客数目,当局的目标是把数字压缩至2000万人次以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