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科技解决旅游挑战

回想这些年,科技已经悄悄改变了人类的旅游体验。但生命永不止息,进步当然也不能停止。

两名新创企业创办人——费沙阿里夫(Faisal Ariff)、陈永健都以科技来解决人类于旅游时所遇到的挑战。



翻开内页,了解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背起行囊出发  

 

旅人要什么?

这是一个说走就走的年代。兴致一来,上网搜一搜行程、机票、住宿,拿出信用卡下订过帐,背起行囊,出发!这一整个过程,还可以再提升强化吗?是的。



费沙阿里夫: Borderpass总执行长/TN50青年大使

费沙阿里夫曾担任基金公司经理,也是人道救援组织大马医疗援助协会(Mercy)志工。他在赢得奖学金至美国矽谷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进修科技计划后,创办BorderPass。

1. 快、快还是快

从“兴致一来”到“提起行李出发”这一整个过程已经离现代人要求的“快捷”和“方便”越来越近,但出入境过海关这个过程多年来仍保持着人工审核的作业模式,身为旅人,我们不能怎样,毕竟事关国土安全。可是,真的有人采取行动。这个人就是费沙阿里夫Faisal Ariff。经常四处飞的他希望简化通关过程,便提出“护照2.0”参加国际性赛事,“如今是21世纪,肯定有些方法可以把这些个人资料以电子方式发出,取代填写表格。”

从美国归来后,他成立公司并把“护照2.0”概念逐步落实,他的产品与公司同名叫BorderPass(含软体和设备)。

“我们使用网上生物辩识取代出入境表格查证旅客的资料,当旅客订购机票,透过BorderPass预先填写个人资料便传送至目的地国,让旅客在出境前即完成查验。这些旅客抵达机场后使用Borderpass自动通关系统,对比护照、指纹和脸部辩识便完成入境,所花的时间甚至比起你在自动提款机提款的时间还要少,省略大排长龙和填表格的时间。”

9月开始在机场试跑

听起来,这似乎和本国的自动通关门(Autogate)类似?是的,但自动通关门只限大马人使用,而费沙则锁定东协各国为目标,希望东协成员国公民进出本区域时得以快速通关。

Guess What?经过逾3年努力、拜会了国内外无数个政府机关单位,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已取得初步成功,BorderPass(软体+电子海关)拟于9月开始在本国的国际机场进行试跑,届时会有特定旅人受邀试用。

BorderPass目前瞄准出国频率高的跨国企业的员工、各国驻外使馆人员等,日后再探讨扩展至其他类别的旅客。费沙希望未来5年能把上述产品及服务扩展至新柔边界、东协成员国的机场,但亦表示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他将以毕生时间来完成目标。

今年7月31日BorderPass在吉隆坡第2国际机场通过移民局的测试。图中为费沙阿里夫(右)和团队。

2. 无缝连接、度身订做

如果有得选择,每一名旅人都希望拥有度身订做的旅程,你认同吗?这正是Lokalocal创办人陈永健的努力方向。

Lokalocal是一个去年初成立的在地化旅游体验行程订购平台,它把旅人和在地达人联系起来,由在地达人为旅人提供各种特色的旅游体验活动,例如剪纸艺术、皮影制作、砂州森林探险、学煮娘惹餐、参观双溪毛糯希望之谷、了解印度文化……等,体验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此举不仅让在地达人赚取额外收入,最重要的是让旅人参与活动并深度体验在地风土人情之外,还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做选择,从时间、费用、旅游产品的选择都更有弹性和符合个人需求。

但陈永健并未满足于此。不久前,在Matta游旅展上他以数码看板(Digital Signage)做了示范。“这个数码看板装了摄影镜头,你只要站在它前看着镜头3秒,它会扫描你的脸部表情,判断你的岁数,然后电脑系统会推荐适合你的旅游配套,准确率可达99%。”

电脑系统如此强大,只凭镜头前站立3秒钟就能为当事人推荐一套量身订做的旅游产品,是因为电脑数据库里已预先储存了当事人的资料和照片,才能发挥此作用。

与机器人聊天订体验

虽然以上只是一个用来吸引人潮的绰头,但他已找来相关领域企业和研究人员合作,研究把人工智能这类新科技导入公司电脑系统,根据旅人喜好提供量身度做的旅游产品/服务,而这类服务是锁定以VIP、VVIP级客户为目标,预计今年内便会率先使用含人工智能技术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

Chatbot,是透过人工智能方式,电脑程式模拟与人类互动的对话(声音及文字),帮助企业与客户建立及维持关系,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并提供量身订做的消费者体验。他指出,使用聊天机器人,能更轻松的把“聊天过程”转化为销售业绩,目前正对聊天机器人“上课”,包括输入关键字,并根据关键字来判断它们需要什么样的问题,把所有常见问题输入进电脑数据库……等,才让“它”登场服务,“人工智能还有一个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uguage processing,意即电脑懂人类的语言),人类可用一般的谈话方式与电脑交流,电脑系统会为你推荐旅游产品,所以我们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沟通和做决策。”

陈永健: Lokalocal创办人

科技背景的陈永健,曾花费2年时间采访槟城各个老行业并结集成书《槟城老行业》,引起国人对老行业失传的关注。2016年他创办Lokalocal,以科技为工具,提供在地化旅游体验行程并协助一些老行业的老师傅转型成为在地达人,为旅人讲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分享和传授手艺,使到某些老行业得以枯木逢春。

怡保观看艾菲尔铁塔

科技对旅游业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再过多5年,是否会有更大的变化或者突破?陈永健认为,不论科技再怎么进步和突破,依然是用来跨越鸿沟的工具,在地的体验依然是旅人的主要考量,但他也确信无现金、为个人量身订做将会是未来发生的事。

“我们曾针对下一个10年旅游体验的变化做过调查并发现深度资讯科技(含虚拟实境、扩增实境等)将扮演要角,而在个人化旅游服务,涉及大数据、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因为当每个人都拥有海量数据,我们需要有工具来分析应用,了解当事人的口味,如此一来才能了解趋势、哪一种产品最好、何时是旺季。”

3D方式记录保育

费沙阿里夫则对游客的数量感到担忧。他指出,亚太地区游客人数增长排名第2,如果数据推测是正确的,到了2034年每年有70亿的游客(搭客)在全球旅游,几乎是整个地球的人口数量,但各个旅游景点如吴哥窟、巴厘岛、海底的珊瑚……却不会继续增长,反而会因为太多游客、地球暖化而受损。

“当这些旅游景点失去了令它们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还剩下什么?如果可以用3D方式把这些旅游景点记录保育下来,让人类未来得以用虚拟实境方式来体验,那不是很酷的一件事吗?例如你住在怡保,戴上虚拟实境设备后,你可以到艾菲尔铁塔观光,用20%的成本得到80%的旅游体验,这或许会是很有趣的事。”

由在地达人带领的旅游体验团,体验非一般路线。

从创业中学习

费沙阿里夫和陈永健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创业……

问:如果时间可以倒转,你还会创业吗?

费沙阿里夫:我要回去当基金经理,我喜欢我的上司和同事,我对之前的工作驾轻就熟。过去3年我没有薪水收入也没有投资者,靠的是政府机构的奖掖维持。

陈永健:哈哈,我讨厌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说我后悔……我已经没有回头路,我已经上了船,所以我不会后悔。我的初衷不变,就是帮助旅人和在地达人建立起联系。但在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处理,所以我们调整修正做事方式,尤其是在科技这方面。之前我曾尝试用群众募资方式,但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所以我觉得体验之旅、工作坊会对保存传统老行业有所帮助。

问:从创业中学到什么?

陈永健:坚持不懈和拥抱失败。每一天都要面对各种问题,从人事管理、技术问题、客户问题、网络问题、资金问题……如果我无法解决,没有人能帮我解决。你不能期待其他人来帮你解决,毕竟他们不在其位。即使有人愿意给予回馈,事实上你也希望他们只安静的听你倾诉就好。”

费沙阿里夫:我发现了快乐的秘密,那就是对人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只要你别对人生有太高的期望,你就会活得很快乐。

问:打工和创业很不同哦?

费沙阿里夫:打工时,你不必烦水电费、网络费、资金……公司定时定期出薪水给你,现在我必须负责这些。几个月前,我碰见我的前老板,我告诉他我怀念在他手下工作的日子,以及我明白他之前跟我过不去的原因,事实上,他是要让我变得更优秀。当然,在当下你不会这样认为而是事后境迁,异地而处后才有所体会和感激。(注:费沙希望维持公司独立性,对风险投资(VC)敬谢不免,他指出风险投资总是探讨何时可以获利离场,这就如同一对男女首次约会就问对方何时要离婚,离婚有什么好处那样。)

陈永健:打工时被派去参加的各种工作坊,让我有所学习和提升,但是新创企业的速度、执行力和快速发展却是大企业不可企及的。如果两者可以融合,那就太酷了。新创企业的创业可以打破政策的限制,企业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它们太大了。

反应

 

职场

许咏胜播客之路 5年成个人理财“金话筒”

报道|郑美励   摄影|王宥文/受访者提供

在马新一带经营播客(Podcast)能够维持生计,甚至发展成为一门事业吗?至少许咏胜(Reggie koh)证明这种可行性是存在的。

许咏胜是新加坡知名个人理财知识播客,他涉足声音经济的驱动力是源自于对“投资大师”的怒火。是的,创业动机和理由千千万,打假也是一种动力。

人称Reggie的许咏胜是新加坡个人理财领域播客网络The Financial Coconut的创办人。这个由他创办的播客节目诞生于2019年,从个人理财知识的分享起步并将内容扩展到职场、房产投资、股票和创业等领域,采访了许多新加坡个人理财界的大咖,国会议员林志蔚、新加坡总统候选人黄国松也曾上过节目接受访问,5年以来,累积上线英文节目超过500集,中文节目70集。

从5年前的单打独斗,一人包办企划、拍摄和剪辑,如今的许咏胜已经拥有一组团队帮忙他分担工作,毕竟如今他已不止是录制自己的播客节目,也为知名企业品牌制作线上理财、投资节目。

回想当初,开设播客节目时许咏胜可没想过会有今天这番成绩。在投身于播客节目之前,许咏胜曾经是新创企业联合创办人、咨询顾问企业的联合创办人,2019年他远离高压的新加坡职场,来到吉隆坡休息抒压。

创办播客节目原因

过了半年悠哉闲哉的日子,他开始觉得生活有点无聊,朋友也在问他“你这么年轻就什么都不干了是吗?我就觉得有点心虚,不然就做点东西咯。”

要做什么呢?本就有收听播客节目习惯的他,决定从这里下手。

许咏胜并不是富二代,但他靠着早年投资股票、虚拟货币赚到的收入足以“上岸”。在网上冲浪时频频被各类“投资大师”的广告跳出来打扰令他不胜其烦;其次所谓“投资大师”贩卖焦虑、恐惧和不切实际的希望,更令他十分恼火。

当时他心想,不如拿起麦克风录制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放到网上去与“假大师”唱反调,“因为我觉得他们讲的东西是废话。”

声音可以创造收入

每一年的生日许咏胜都想尝试不同的新事物,给自己来点新意,2019年他的生日新搞作是制作播客节目,第一集他分享自己为何会在大马生活,为什么制作播客节目;第二集他开始聊如何储蓄;第三集开始聊如何针对薪资与老板讨价还价;然后是投资、保险、房地产等等……初期他只是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当自说自话已经缺乏新鲜感时,他开始邀请专家或权威人士作客。

经过几十集的积累,他的播客节目开始“火”了,收听人数增加之余也陆续有财经、金融、保险类商家找上门谈合作,这促使他改变想法,开始认真把播客当成事业来经营,“我也没有想过可以赚钱,就是打发时间,可是慢慢慢慢又好像可以啊,然后就慢慢慢慢做下去咯。”

“刚开始也不是特别专业,”随着节目慢慢累积听众,许咏胜越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必要传递正确的资讯,因此对于内容更为谨慎,他也开始摄取大量财经相关知识,确保自己的播客内容不仅有趣、言之有物也具权威。

创业之旅高低起伏

他指出,疫情爆发促使人们和商家把重心转移至线上,让当时属于小众频道的他也能分一杯羹,包括与一些银行配合,让他备感激励与鼓舞。

在巅峰时期,许咏胜的播客节目曾经一度每周上线5集(含旗下其他主持人的播客节目在内),但随着2022年全球股市前景不佳,广告客户大砍开支和预算,他也腰斩不少节目,2023年市场开始回暖,他的播客生意也上了轨道,有重复的客户以及广告预算提高,除了原有的英文和中文播客节目,他也锁定马、新、印尼文化圈,打算增设马来文节目。

这5年间其实他也多次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妙就妙在每每他想放弃时又总有机会(广告商)出现让他又有了坚持的动力,“那就继续做咯,然后厂商会累积的嘛,他们做的开心明年就会再找你,然后就这样一个一个累积上去,慢慢做起来咯。”

想当播客,有何建议?

1. 少说废话

在许咏胜看来,新涌现的播客聊太多废话而且并不精彩,既然如此何不往专业路线前进。他指出,如果自己是某个行业的专家,自然有更多扎实的内容可分享,但即便并非专家,却可以扮演好优秀主持人角色,为专家搭建舞台,让他们聊健康、金融、流行的产业甚至汽车,重点是让自己的播客节目成为相关行业的佼佼者。从现实层面来说,对于日后的变现也有所帮助。

2. 长期经营

“舞台站久了就是你的,是不是吴宗宪讲的?”许咏胜打趣的说,他坚持得够久,在新加坡同类型的英文、中文播客节目中,已经少有竞争对手,一些竞争者已经消失或奄奄一息或运营不善。

例如一些长期不与网络、新媒体平台配合的跨国金融机构如今也打破传统,开始和许咏胜洽谈合作,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小突破。至于原因,他理直气壮的说:“因为我是新加坡唯一的中文财经频道,所以他就跟我配合咯。”

3. 内容为王

“你要让人家觉得说,这档节目好像来的人都很有意思,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是大名鼎鼎,不是一定要No.1的医生。当然你会希望最终有名医名师上你的节目,这个对你的节目是一种突破,可是你跟听众的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你可靠、可以信任、聊的内容有水准,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他形容,打造一个平台让很多厉害的人乐意把他们的经验在节目上分享,这便是该平台的亮点。早年要邀请受访者时,他也吃过闭门羹,但如今早他已不烦受访人选,反而在挑选受访者时有3大标准:

(1)影响力,是否为相关领域权威人物;

(2)网络上追随者/粉丝人数;

(3)是否有故事可分享,口才如何。他指出,甚少有受访者可以满足3个标准,通常都是3选2即可。

新马双城记:赚新币圆退休梦?

根据许咏胜的分析,听众群以白领中产阶级为主,当中约30%至40%听众推测是大马人、约30%的“新加坡听众”可能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因此节目中偶尔也会谈到大马人才到新加坡就业的现象。

●多少薪资值得加入赚新币大队?

许咏胜建议到新加坡求职网站查询市场薪资水平,若要求的薪资比市价低10%至20%,在新加坡雇主眼中便是具竞争力的人才。

“不是说大马人过去新加坡,要赚多少钱才划算,其实主要还是你过去新加坡后的生活方式,你想象的生活还有你可能10年的规划是什么,然后从那边去看,但是市场的估价还是很重要。”

他指出,新加坡中产阶级的中等收入约为5000新元(约1万7518令吉)左右,大学毕业生(不论新旧)的平均薪资介于8100新元至8200新元(约2万8379令吉至2万8730令吉)之间,这类人士极可能已是主管阶级,因此当一名已任职主管的大马人到新加坡就业(合理推测寻找主管的职位)也可以此为衡量。

他建议有意往新加坡求职的人尽早行动,而在大马累积数年工作经验后赴新加坡求职相对吃香,“因为你有经验,而且你愿意比新加坡人便宜一点点,而且你又愿意熬,当你要和公司讨论薪资时,这是最好的支撑点。”

●马新汇差持续扩大?

许咏胜指出,考量到马币对新币的贬值率约5%,换算之下相当划算,赚新币然后在家乡贷款买房俨然已成为赴新工作者的选择之一。除此之外,他认为,虽然新加坡当地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极低,但受政府规范的现金管理平台陆续出现并提供有吸引力的利率,当地银行亦在陆续推出新产品,新加坡股市、美国股市。

在他看来,若两国汇差持续扩大,在新加坡的大马人只需花更少时间就能达成提早退休、回乡养老的心愿,与此同时也会吸引一批新加坡人来到大马经商或过生活、退休。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白领阶级把家人迁居到新山,然后自己在新加坡租住小房子来把控物价,至于每日往返新柔长堤工作,他直言虽然可以省下一些费用但却相当耗神,白领阶级委实没有必要这么操作。

●保险买多少?

大马人在新加坡因病因伤入院无力缴付庞大医院费的新闻时有所闻,许咏胜提醒关注自身安全保障。

“马新主要的不同在于大马的医疗是免费的,所以买医疗卡之类的都是希望可以去私立医院,在新加坡的话,其实政府医院是蛮不错的,所以这个必须和保险经纪商量买什么。如果你长期待在一个国家,买当地的保险比较划算,毕竟原有国家买的保险产品一旦出了国,一些保障就会失效或者打折。”

至于“保险应该占收入多少巴仙?”,许咏胜直指出这是错误的想法,重点应该是能够获得多少或多好的保障,而非根据薪资的多少巴仙率来决定保障,“我可以赚很多钱但我保费不一定很高,重要的是我可以拿到保险产品有多好。”

●吉隆坡飞新加坡的秘密?

许咏胜指出,往返马新机票最贵的部分是新加坡征收的机场税,而从吉隆坡飞往新加坡的单程机票,自然收取令吉,因此单程飞往新加坡的机票相对便宜,想节省塞车时间又省钱的人士不妨考虑从大马搭飞机往新加坡,但由陆路返回大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