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大马领先棕油业发展/朱乾海

油棕是许多产油作物中的佼佼者,其他植物油以不同的特质,在不同用途,不同市场和棕油竞争。

世界植物油的总产量,很难准确计算。因为棕油除了来自大园坵,也来自野生树(非洲)及小园主。



世界棕油及棕仁油产量,从1972年的220万吨及12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360万吨及590万吨。

二战后,大马则向前迈进,虽然1948到1957年受到马共打击,但到1970年,油棕面积已在世界占第一位,大马油棕业跃进,Tenera树种取代Dura树种,产量随即提升30%。

马印成业界老大

大马的油棕面积直线攀升,这和大马的橡胶种植基础有关,油棕土地是前橡胶园,种植人材是橡胶的管理专材,油棕蓬勃发展一直到20世纪未期。

印尼油棕业缓慢增长,一直到80年代末,此后加速前进。印尼棕油产量,从1981到1997年大致一样。到2006年,印尼棕油总产量才超越大马。



回顾那年代,大马的橡胶/油棕种植人、农艺师、行政人员,给印尼的油棕种植最大的技术支援。

印尼和大马从70年代开始,已是世界油棕种植的老大。

我在早前的专栏里说,印尼和大马的至尊地位,将会维持很长时间,不过,要警惕那些可能后来居上新兴棕油生产国的挑战。

这些年来,大马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棕油生产经验,不止是棕油和棕仁油,还有附带的上游及下游的商业活动,如育种、栽培、农业机械、农药、肥料、油的分级分离,及油化等产品。学院及大学里以油棕为题的硕士、博士论文不计其数。

大马和印尼在油棕守护下,建立了社会和谐,优良管理,有效的供应链,及崇高商业伙伴的信誉。

带领其他国家追随大马和印尼的脚步开拓油棕业,目前,是时候让非洲国家学习印尼和大马两个楷模国,生产棕油以满足世界人口的增长需求。于此同时,善对环境应该不言而谕。

美洲的油棕种植,正在稳健发展,诸多南美及中美国家都有生产棕油,大部分在本国消耗,出口有限。

哥伦比亚的油棕,有一些东南亚没有的严重病害,大马棕油局参与研究,大马的农艺师则给哥伦比亚私人园坵提供谘询。

反应

 

财经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油棕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